(作者:王宁) 手环仅重15克,手机上随时查看微信、短信、电话等信息时间,你还可以用它来控制你的手机。
你可以用相机拍照,控制手机上的音乐,或者记录各种运动指数和消耗的卡路里。
从7月中旬开始,国内领先的ODM公司东莞远丰科技通过这样一款智能手环的预售,正式进军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今年3月,互联网领域巨头齐聚,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
英特尔、谷歌和Facebook均宣布将投资可穿戴设备领域。
三星、索尼、华为等也推出了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
预计到今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万元。
在巨头的影响下,国内不少企业开始试水智能可穿戴设备,东莞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酷派此前已发布多款实验性可穿戴设备,元丰科技成立独立团队开发智能手环“小黑”。
移动互联网的光芒似乎已经从智能手机闪耀到酷炫的可穿戴设备。
无论是否盈利,企业都应该提前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抢占市场先机做好准备。
投资者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先行者纷纷聚焦智能穿戴设备。
Google Glass的推出、iWatch的推出、Nike FuelBand腕带在微信朋友圈的走红,以及三星与英特尔的竞争,让消费者更加关注电子设备的可穿戴性。
如果说2019年是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崛起年,那么2020年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其中以健康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即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人体健康数据,通过佩戴手环就可以知道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睡眠质量、脉搏、体温和饮食数据等,这些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帮助用户记录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例如,互联网先行者小米发布了一款仅79元的智能手环,可以监测运动量、睡眠质量、智能闹钟振动唤醒等。
东莞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也是发挥先进制造能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优势,提前布局健康大数据、可穿戴健康设备软硬件。
硬件方面,酷派此前发布了多款实验性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健康配件、潘多拉魔盒等。
软件方面,东莞电气研究院正在启动“基于大数据的居民健康智能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
这项技术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
这是对之前开发的健康云的改进。
该项目的升级,未来将带动东莞及珠三角地区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快速发展。
也有一些民营企业进入可穿戴健康设备领域,如为国际知名品牌beats等耳机品牌代工的广东嘉禾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牢牢抓住这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通过移动互联网。
国信证券投资分析师梁国雄分析,今年投资基金纷纷进入智能可穿戴领域,且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这表明,在国外趋势产品的引导下,投资者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非常看好,其中最明显的投资趋势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与自我监测和自我诊断相关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看好,这一领域将持续升温。
“然而,健康管理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些互联网行业概念产品存在‘虚火’。
”梁国雄表示,国内大多数企业推出的智能穿戴设备仍然集中在软硬件领域,很多产品仍然依赖于销售硬件或优化升级软件,价值有限,对云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还不够。
却又成熟。
从“虚火”到务实相比谷歌眼镜引领科技潮流的探索,以及以计步为核心的功能上国内企业的聚集,东莞远丰科技选择了更具实用价值的信息显示探索之路为核心智能腕带产品。
为此,远峰科技成立了独立团队,与ODM分离,负责智能手环的软件开发和运营。
“未来,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产品一定会给现有产品的生产制造带来一场革命。
”元丰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WeLoop”团队负责人牛浩天表示,无论当前亏损还是盈利,智能穿戴设备都是元丰科技必须进入的领域。
此外,远峰科技拥有十多年的ODM经验,是专业的硬件开发商,为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卓越的制造支持。
远峰科技推出的这款智能穿戴设备名为“小黑”,目前在智能穿戴设备百度指数中排名第五。
这个简单的“小黑”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
连接后,如果手机收到微信、短信、电话、新闻等各种信息,“小黑”可以振动提醒并查看信息。
据统计,这样的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将你每天看手机的次数减少到只有10次,并且实现了处理碎片信息的简单功能。
“小黑”以互动的方式运作。
建立“WeLoop”社区,聚集试用用户进行评价,获得用户体验的正面和负面评价,以改进产品。
很快,“小黑”在外观和智能上再次创新。
不仅体积更小,而且还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工业设计。
从佩戴者的体验来看,人们几乎可以忘记“小黑”。
它是存在的,而且升级后,它更像是一个“隐形设备”。
配备触摸显示屏、振动电机、蓝牙4.0模块、六轴重力传感器和可持续一周的电池,智能手环终于集成到仅重15克的紧凑机身中。
此外,“小黑”还可以更换个性化表盘,这是不同设计师的创作。
您还可以无线控制手机上的音乐播放,显示音乐信息,准确找到您想要的歌曲。
它还具有防止手机丢失的功能。
只要手机超过一定范围,它就会振动提醒您,避免丢失或忘记手机。
“小黑”使用的夏普记忆液晶常亮显示屏仍可工作21天。
7月中旬开始预售。
短短一个月时间,“小黑”已售出多套。
这让牛浩天团队感到惊讶。
由于他们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新手,供应链尚不顺畅。
“小黑”“所以断货了。
不过,对于这样一款智能产品,远峰科技并不急于将其推向市场来盈利。
一位负责推广的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更多的用户体验,解决可能存在的兼容性、匹配性、稳定性问题。
”互联网精神的产品不是基于厂商的判断而做出来的,而是由用户共同互动做出来的。
如果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操作复杂,浪费人们的时间,那么这款智能产品就会失败。
”工作人员表示。
痛点在于“杀手级”应用尚未找到。
从发展维度来看消费电子产品一直朝着智能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过去几年,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开始从功能性向智能手机的发展全面转变。
体现了这一点,当智能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将便携性提上日程,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正进入瓶颈期,除了硬件参数的争夺之外,各大厂商都发现了困难。
寻找新的卖点。
随着智能终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能耗过高、难以便携等弊端暴露出来。
报告显示,手机用户平均每天触摸手机次数,可穿戴设备可以解放他们的双手。
许多可穿戴设备的推出都聚焦于消费者快速获取数据、快速分享内容、高效维持社交联系的需求。
可穿戴设备使他们能够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获得无缝的网络接入体验。
对于智能穿戴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务实。
毫无疑问,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甚至将有机会冲击智能手机。
但目前的问题是,很多可穿戴设备只能扩展手机,缺乏革命性的应用。
一旦新鲜感消失,它们就可以被扔掉。
“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只是原型机,整个可穿戴产品还没有找到杀手级痛点。
”牛浩天认为,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已不再是互联网高手的小众产品,国内年轻消费群体已经形成了智能穿戴设备的消费习惯。
“关键是要找到‘杀手级’应用,让智能穿戴产品成为用户趋之若鹜、离不开的产品。
到时候,市场的大门自然会彻底打开。
”牛浩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