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华米科技北京总经理。
该公司最知名的产品是“小米手环”。
在本次演讲中,王辉从浅入深地讲述了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特点、功能和应用。
此外,还延伸到了小米手环海量用户带来的海量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联和作用是什么?手环如何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将人们连接到物联网世界?小米手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手环带来的海量数据研究将如何用于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如王辉所说:“我们的愿景是让人类无感觉地连接到互联网世界。
”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将无感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更多的人将体验到可穿戴设备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请大家期待这个未来。
演讲原文 大家好,我是华米科技,是华米科技北京的总经理。
在座的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小米手环”,但可能更少人知道小米手环是由华米科技设计生产、提供互联网服务和运营的。
我们华米科技做的东西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在小米手环问世之前,手环产品的售价在数百至数千元不等。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最早推出的小米手环只要79元。
已经成为热门单品,现在小米手环2已经上市,手环累计销量超过10000只。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比较发散的话题: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个话题主要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因为这几天IT圈有热点新闻。
这家曾经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Jawbone手环的公司宣布倒闭。
那么,在今天的PPT一开始,我想和大家分享和讨论,到底什么是可穿戴智能硬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华米做过的有趣的案例,而不仅仅是计步和睡眠统计。
最后,我想从这些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智能可穿戴硬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更大的价值。
华米科技总经理 王辉 北京 可穿戴设备的特点和功能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可穿戴设备?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定义智能穿戴设备?顾名思义,它被用户“佩戴”,并与佩戴者进行某种“交互”。
它不需要用户太多的干扰(不敏感),应该一直开启,一直工作,执行一定的计算,处理一定的时间。
类别特定信息。
这是一个不需要过多互动,可以与人冷漠、持续、甚至24小时互动的新物种。
这样的东西可以随时与周围的物联网或者信息社会进行交互。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下。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每个人都在使用大型机进行计算,然后出现了台式电脑,然后是移动笔记本电脑,然后是智能手机。
从计算与人的距离以及交互模型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发现“计算”正在一步步靠近人。
台式电脑与人的交互距离是半米,笔记本电脑更近,智能手机则是手掌的距离。
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穿戴设备”完全是“零距离”。
从人机交互和计算发展史来看,这是一个新物种。
通过可穿戴智能硬件,我们在人机交互层面实现了零距离,再次推动计算向前发展。
例如,如果我手上戴了一个手环,它会一直与我互动,收集数据,并通过振动提醒我各种情况。
这种交互方式将会实现很多新的功能,而且未来,随着更多的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加入其中。
因此,我们认为,从交互的角度来看,可穿戴智能硬件代表着“计算”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是计算领域的一场新革命,并将继续向前发展。
当然,从其他角度来看,这也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它的功能是将个体像“人”一样与更广阔的世界中的物联网连接起来。
可穿戴设备连接着人们和整个信息世界。
可穿戴设备的特点:与人交互,零距离人机交互;可用于多种场景;推动计算革命。
可穿戴设备的作用:连接人与整体信息世界,无缝连接物理世界中的人的元素。
案例一: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过的一些案例。
其中一些可能还处于不成熟的早期实验阶段,但它们未来将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华米科技将SDK和云服务技术应用到手环上,通过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将人等元素融入物联网和信息互联网。
如果在座的创业者有好的项目,欢迎您联系我们,共同致力于这个伟大而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将人的因素与物理世界(物联网)和信息世界(互联网)无缝连接。
这种联系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以非常低成本的方式表达一个人的身份。
手环就是你的身份证,就是你的身份证。
例如,如果这里的每个人都戴着手环或某种可穿戴设备,如果车库咖啡店门口的传感器能??够感知到这一点,它就可以知道并自动统计谁来听过我的讲座。
听了多少,听完后离开了,听了多长时间等等。
与图像识别等技术相比,这项技术更便宜、更准确、更可靠。
因此,第一个特点是成本低,并且比其他方法更准确,因为可穿戴设备将你的个人信息状态传输到物联网。
其次,可穿戴智能硬件将“人”的各种状态反馈给信息世界。
人的实时状态是你在物联网世界中状态的体现。
比如手环可以检测你的心电、心跳,检测你是否坐得太久,检测你是否睡着了,是否在爬楼梯,跑步等。
这些与个人相关的基本状态可以方便地发送到整个信息物联网世界。
实时,从而与周围的物联网应用产生智能交互反馈,从而创建新的应用。
这是根本点。
这是一个例子。
比如去年的TNF北京国际越野挑战赛,我们给数千名运动员佩戴了小米手环,并在10公里的赛道上提供了大约10个物联网小盒子。
这些小盒子由移动电源供电,部署成本非常低。
低,使整个轨道变得智能。
通过这些小物联网盒子,我们实时采集沿途跑步运动员的个人信息并发送给云端进行处理,包括运动员身份以及运动员的一些状态信息,然后交给华米的赛事合作伙伴用于处理并向运动员和赛事关注者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这里我说明一下,我们非常愿意向合作伙伴开放这些接口,支持我们各个行业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领域创造有趣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采集的手环数据,我们的合作伙伴第一个创新的用户场景是无感检测。
我们已经在距终点线数米远的地方部署了物联网盒子。
当一名运动员跑出距离终点线约几米时,他将被物联网盒子捕捉到。
因为百公里赛跑并不像马拉松那样大家一起冲过终点线。
百公里越野跑最后很可能只有一两个人。
如果主人等在那里睡着了,那就很难受了。
很尴尬,我都认不出每个人的身份了。
因此,通过我们的物联网盒子自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后,会推送到云端,然后进一步发送到终点主持人的手机上。
主持人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例如:1号运动员王辉即将冲刺。
冲过终点后,他会及时反应,拿出麦克风说:“百公里挑战者王辉来了,恭喜你完成了自己的公里挑战。
”这让整个气氛非常好,运动员们也非常兴奋。
这种身份概念还可以应用于社区、物业、健身房等场景,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许多扇门。
在实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配合业务运营。
我们专注于可穿戴设备硬件和最直接的互联网服务本身。
对于这种向外扩展的应用场景我们采取非常开放的态度。
当我们与合作伙伴合作时,我们会向他们提供API和云服务接口。
应用场景更多、更广。
有些想法实际上正在实现。
比如我们最近与建设银行合作的“龙付米手环”,可以实现ATM机直接取款。
你可以戴着这款Long Pay米手环去跑步,然后去7-11刷手环买水,然后你也可以使用手环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回家。
目前这些线下互动场景,对于目前发布的米东龙支付手环来说,暂时只能用于上海地区的公交系统,未来我们会将业务拓展到北京、广州等地。
因此,我想强调一下可穿戴设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轻便。
它不仅重量轻,而且轻到可以毫无意义地融入你的生活。
可穿戴设备的运行特点:将人的元素融入到物联网和信息元素中。
可穿戴设备本身的特点:轻便、无感知。
功能: 1. 一种非常低成本的表达人类身份的方式。
2、根本点:一个人的基本状态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广播到整个信息物联网世界,从而与周围的物联网应用产生智能反馈,从而创造出一些新的应用。
例如:越野赛:后端数据对合作伙伴开放,无感检测;长付米手环案例2:养老院智能呼叫报警系统有很多新的应用,目前我们自己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包括我们在养老院的一些应用实践、教育、智能办公区域的互动等。
这些例子暂时不一一描述。
会后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或者与我交流。
希望对在座的企业家或者其他企业有所启发。
如果您认为手环或其他可穿戴设备可以与您的系统结合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我们将非常愿意与您讨论。
我们希望手环或其他可穿戴设备能够与您的系统结合,创造新的应用场景。
以戒指的形式纳入可穿戴硬件,可以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解决行业中的一些问题。
小米手环二代案例三:智能家居联动 智能家居联动强调的是更贴近人的特点。
比如,你一抬手,手表就会显示家里空气净化的状态。
如果雾霾严重,可以立即远程开启空气净化器。
可穿戴设备本身最大的特点:轻——无感——融入生活——传输数据到互联网。
例子:睡眠、养老院报警系统、智能家居海量数据联动。
最后我想谈一下对外开放合作的另一种可能性。
方向:大数据合作。
我们通过小米手环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例如,今年上半年4月份,就有超过1万个手环被消费者激活,留下了数千万的月活跃用户。
虽然我们拥有如此多的数据,但我们仍在不断思考并试图发现其更大的意义。
今年3月,我们发布了《中国睡眠白皮书》,并与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后进行了交流。
我们还咨询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行为学教授,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
之前也有过一些睡眠报告,但这些研究报告都是基于小样本。
可能只是一个问卷调查或者一个电话,或者是到一些医院的睡眠科进行一些调查,最后给出了抽样结果。
我们这里拥有的都是直接的、真实的数据。
也可以说比较“粗糙”,因为数据量、样本量都很大,是真正的“大数据”。
结合专家意见后,我们进行了样本匹配,包括按年龄组、省份进行人口模型匹配。
最后,基于数十亿真实用户记录数据来研究这份白皮书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白皮书的结果:年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比去年减少了14分钟。
比如平均8次失误的数据,以前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睡得好,男性睡得晚、起床次数多等。
这个数据比较简单,但详细的报告包含了更复杂的内容:比如寒暑假对人的影响较大。
小学生,但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影响不大;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守夜活动等等。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都说运动有助于睡眠。
真实情况如何?我们观察到,锻炼10000步左右的人会更快入睡。
我们又做了一项研究:这群人中,什么时间运动对睡眠更有帮助?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黄昏时运动有助于睡眠。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从大数据中客观观察到的现象。
因果关系实际上需要结合更多跨学科专家的知识来研究,比如与心理学、医学、行为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合作。
,试图利用这些数据对人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事实上,我们想要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因此华米科技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致力于深度交叉分析。
这项研究未来还会继续下去,当然不仅限于睡眠。
海量数据的作用举例: 《中国睡眠白皮书》数据的用途和作用: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们目前的研究仅限于相关性分析,因此是否能够揭示深层次的关系也值得探索。
。
我比较喜欢跑步,所以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研究跑步和心率之间的关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这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或者说是社会发展责任的一部分。
当然,这也是可穿戴智能硬件给人类带来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愿景是让人类无任何意义地连接到互联网世界。
我们希望这一愿景能够尽快实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版《中国人睡眠白皮书》顺为资本于2001年由雷军先生和徐达来先生创立。
管理着3只总规模17.5亿美元的美元基金和2只总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基金。
投资者主要来自主权基金、家族基金、母基金、大学基金会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
顺为资本专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结合带来的变革。
我们希望通过投资有梦想的公司,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