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号称“改变世界”的技术。
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大巨头相互厮杀,蓝海迅速变成红海。
技术就像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讨论了虚拟现实的话题。
那么问题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会是什么? 《时代周刊》给出的答案是:虚拟现实技术。
其最新的杂志封面是一位戴着高科技头盔的御宅族,标题为《虚拟现实的奇妙享受,为什么它将改变世界》。
封面的背景是蔚蓝的大海和天空,以及清澈洁白的渚沙。
这是一个悠闲度假的好地方,但赤脚的宅男却忽略了美丽的风景,沉浸在头盔营造的虚拟现实中,甚至不受控制地跳了起来。
谷歌、Facebook和索尼三大科技巨头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虚拟现实技术领域。
鉴于三大巨头在科技圈的地位,如果他们达成某种共识,共同打造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那么未来刮起一股虚拟现实风潮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索尼专注于虚拟现实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它多年来一直是游戏市场的领导者,并一直不懈地致力于开发沉浸式游戏体验。
虚拟现实是他们必须走的路。
谷歌以其极客文化而闻名,谷歌气球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项目都取得了成功。
进军虚拟现实,谷歌眼镜正在全力以赴,投资科技公司Magic Leap也正式谋划抢占虚拟现实时代的入口。
Facebook董事会主席马克·扎克伯格甚至断言:“在智能手机之后,我相信下一个平台是虚拟现实。
”这个年轻人一点也不含糊,慷慨地斥资20亿美元购买虚拟现实。
制造商OculusVR。
扎克伯格认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平台是虚拟现实。
巨头们都虎视眈眈。
市场参与者众多,媒体都看好。
但虚拟现实技术真的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吗?不必要。
因为目前所谓的虚拟现实头盔给消费者的印象实在是太书呆子了。
当你抱着第一次尝试的态度戴上头盔时,它的环保视觉+全方位音效带来的体验确实会让人耳目一新,甚至会欺骗你的大脑,提供前所未有的体验。
比如,钢铁侠在天上飞的感觉。
但向普通消费者推广时却有天然的缺点。
首先,虚拟现实头盔的销量太差。
它的外观设计可以改进,它的声光体验可以提高,它的游戏、影视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但这些永远改变不了它的致命缺点:不戴头盔的话,你将无法体验它所带来的快乐。
您可以观看朋友如何玩 iPhone,还可以观看人们在电视上玩 Google Glass。
不过,你必须戴上虚拟现实头盔才能体验它的独特之处。
利用平面媒体、电视等媒体向普通消费者推销时,要做到简洁、易懂、通俗是极其困难的。
其次,虚拟现实头盔的外观太过丑陋,与所谓“高科技产品”的炫酷形象完全不同。
你看到你的朋友戴上一顶又黑又硬的头盔,你看着他开始无缘无故地颤抖、跳跃、摔倒和大喊大叫。
这种行为会让旁观者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愚蠢。
和。
虚拟现实耳机没有谷歌眼镜那样冷酷的极客外观,也不像 Wii 那样酷炫。
每当你穿上它,你的朋友就只能看着你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玩耍。
除了一些好奇的书呆子之外,没有人愿意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类似的愚蠢行为。
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会重蹈3D电视的覆辙。
早在几年前,大家都说3D电视是未来,但制造商却没有办法说服消费者花高价来观看3D电视。
”我们看到 3D 电视已经结束了。
“为什么苹果的产品如此成功?因为乔布斯知道,除了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体验之外,还附带了让用户炫耀、炫耀、炫耀虚荣心的功能。
遗憾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还无法满足用户的第二个需求。
以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形态,很可能成为巨头又一个失败的实验田。
在智能医疗、电池技术等领域,有可能诞生下一个巨头。
科幻电影中展示的虚拟现实技术要酷得多。
比如诺兰大片《盗梦空间》中展现的梦境设计,在人们的睡眠中构建世界,可以被视为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又如经典电影《黑客帝国》,人类受母体的统治。
生长在培养皿中的母体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了人类大脑中约1000年的世界,让人类误以为自己还生活在过去的时代。
这种能够在大脑中创造情景的技术,可能是虚拟现实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