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全球可穿戴设备发展十大趋势分析

时间:2024-05-22 15:45:46 科技赋能

根据市场研究分析公司Tractica最新报告,纵观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十大发展趋势已经清晰呈现。

情况一: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范围已远远超出手表和运动记录设备。

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首款面向大众的消费产品Apple Watch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成为2018年可穿戴设备市场最大的消费产品。

对发展亮点的关注也促使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的视线,成为一个新的热门领域。

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相比2018年的17.9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5%。

不过,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智能手表的范围,一家公司很难占据市场。

仅2017年,发展势头强劲的可穿戴设备就已经从头到脚武装了消费者,满足了他们在健康健身、现场活动记录、通讯提醒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许多创新的可穿戴设备都使用身体传感器。

目前,人体传感器技术仍处于成长期,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趋于成熟,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经展现出威力。

一些使用身体传感器的设备,如心率监测器、婴儿健康监测器、3D 跟踪等,出现了显着增长。

预计针对儿童和老年人健康安全的可穿戴设备将进一步呈现多元化和高需求。

情况二:可穿戴设备发展蓬勃,传统“大品牌”难以垄断。

品牌多元化和巨头难以垄断是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与智能手机市场最显着的区别。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约占85%(包括谷歌和非谷歌Android),而iOS系统占据高端市场和大部分网络流量。

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谷歌和苹果凭借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占据了主导地位。

不过,虽然苹果和谷歌已经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但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这两家公司很难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智能手机市场依赖于单一类型的设备,而应用范围从“头到脚”全面发展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本质上是多个市场的集合。

因此,与严重依赖单一设备的智能手机不同,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涌现大量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开发的设备。

  情况三:可穿戴设备市场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曾经被许多中小科技公司忽视的两个因素正在对消费者的选择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用户体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由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体积较小,无法通过大屏幕与用户交互,因此消费者期望新兴可穿戴设备响应更快、更易于操作,并且能够将数据转换为更易于理解的结果。

消费者的这些新期望对设备的用户体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个市场的新要求,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的企业就能抓住机遇。

情况四:北美引领潮流。

中国势头强劲。

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和该领域最热情的消费群体。

引领全球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市场是欧洲,但报告预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将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市场。

从目前全球市场反映的趋势来看,欧洲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仅限于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主要发达国家;然而,亚太市场的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却异常活跃,尤其是华为、小米等中国企业凭借所开辟的市场优势,在可穿戴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

通过他们的智能手机。

因此,Tractica的分析师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的可穿戴市场将完全超越欧洲。

报告称,可穿戴相机在中国进一步兴起。

功能齐全、价格实惠的运动相机在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此外,中国警用人体记录仪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超过北美和欧洲。

  情况五:可穿戴运动设备成为企业树立关爱员工形象的新平台。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早就以打造关爱员工的健康形象为目标,将健身、体检等纳入员工福利之中。

报告称,全球可穿戴运动设备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是许多企业将其纳入员工福利计划,这对于塑造企业温馨健康的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标普、红牛、动视暴雪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已与可穿戴运动设备制造商Fitbit、Misfit等联手,设立“健康员工计划”,帮助员工通过专门的健康计划定制软件平台和可穿戴运动设备。

跟踪您自己的健康状况。

此类“企业员工健康计划”非常受欢迎。

以捷夫为例,推行健康员工计划后,使用可穿戴运动设备参与该计划的员工数量从25万人增加到1万人。

情况六:众筹成为可穿戴设备重要的融资方式。

纵观可穿戴设备市场,众筹平台在可穿戴产品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统计,全球众筹网站平台上80%以上的资金流向了硬件设备,其中约25%流向了可穿戴设备。

众筹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巨大推动效应与可穿戴设备消费群体的特点密切相关。

热衷于可穿戴设备产品的消费者大多追求新鲜、创意的产品,更关心在公众面前接触到新颖的技术。

众筹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清晰便捷的渠道来追踪新技术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这一消费群体“尝鲜”的特点。

情况七:可穿戴设备开始成为企业的服务。

在各类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从眼花缭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成为各品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因此,一些品牌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顾客提供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可穿戴服务”。

例如,美国运动手环Fitbit就推出了会员增值服务,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提供的数据分析用户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饮食和睡眠报告以及与同事或同事进行健身比赛等。

亲戚和朋友。

报告。

情况八:智能服装是未来智能穿戴的一体化发展方向。

“智能服装”的概念已经出现了近十年,直到今天才迎来了由可穿戴设备带动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如今,智能服装已经赶上了运动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它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更有效地追踪肌肉活动、呼吸频率、心脏活动等,比智能手环等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健康水平,并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深受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喜爱。

目前,智能服装也在向其他前沿方向延伸,比如通过智能服装了解企业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智能服装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情况9:可穿戴相机最终将与虚拟现实技术一起推动无人机的发展。

领先的可穿戴相机制造商GoPro最近宣布收购Kolor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开发可实现球面的图像和视频拼接软件。

拍摄全景照片或虚拟游览,并在虚拟现实 (VR) 平台上查看图像。

GoPro的目标是将Kolor的软件解决方案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中,让GoPro相机拍摄的图像能够如同身临其境地显示在虚拟现实平台上,这将有助于GoPro目前无线技术的发展。

人机计划继续顺利推进。

目前,可穿戴摄影和摄像设备已经开始在支持无人机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可穿戴摄影设备先进的镜头技术、成像软件和视频捕捉功能使其成为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内容的优秀设备。

从长远来看,其应用范围已远远超出体育和旅游业,成熟的技术将对工业和公共安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情况十:智能虚拟现实眼镜市场正在积极酝酿。

智能虚拟现实眼镜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工、工业设计、航空、飞行运动、车间物流管理等领域。

虽然目前智能虚拟现实眼镜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市场,但一些巨头公司也在加紧拓展这一领域。

谷歌眼镜推出引起全球关注后,英特尔今年6月宣布收购侦察领域智能虚拟现实眼镜公司Recon。

报告指出,最有希望成功进入商用市场的智能虚拟现实眼镜是微软的Holo Lens。

微软有机会将其所有软件(包括 Windows、Skype、Outlook 和 Office)集成到 HoloLens 中。

一旦技术成熟,HoloLens 将成为最便携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