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听他们聊汉能的“会发电的墙”

时间:2024-05-22 15:15:52 科技赋能

近日,专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汉能又有动作了。

9月29日,汉能在北京发布新产品“汉墙”。

“一堵中国墙,一片森林”,作为全球首个“动力墙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中国墙展现了汉能对生态价值观的坚持,是汉能打造“绿色建筑”总体意义征程中的里程碑。

简单来说,汉城就是“会发电的城墙”。

汉墙采用全球领先的玻璃基铜铟镓硒芯片。

通过点、线、面的串联连接,每座建筑都可以像植物一样用叶绿素呼吸,成为绿色电站,从而实现每个人的能源独立。

汉墙的到来,一举颠覆了人们对玻璃、墙体、建筑的认识,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世界。

新汉墙产品分为不透明“发电墙”和透光“发电窗”两大类。

标准基本尺寸为X毫米,每片功率达到W,除黑色外,还有多种颜色款式,以及仿石等各种图案,可以创造性地为各类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建筑物。

汉能汉墙全球大会现场 芯片为王,技术领先制胜玻璃发电?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幻想,但由于汉能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这已经成为现实。

汉墙采用汉能Solibro技术。

Solibro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玻璃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保持着21%的全球最高转换效率记录和18.72%的量产冠军组件。

转化率平均高于行业2-3个百分点,领先行业至少3-5年。

值得一提的是,Solibro科技研发的CTO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铜铟镓硒之父”Lars Stolt教授。

在汉墙全球大会后接受专访时,负责Solibro芯片光电转换技术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高级副总裁冯其一表示,2019年,汉能在2019年完成了对Solibro的全资收购。

德国,融合技术与人才。

合并以来,汉能大力投入研发,Solibro多次刷新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近五年来,每年量产转换效率均保持1%-1.5%左右的提升率。

更重要的是,汉能Solibro目前已实现本土化量产,并在紧迫的时间内将德国先进技术转移到中国。

未来,将继续坚持德国质量标准和中国制造成本,打造稳固的市场竞争。

力量。

汉能中国墙详图颠覆传统,成就多重价值。

据悉,截至目前,中墙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已产生10余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并已获得并申请中国3C认证及全球6个国家。

、区域权威机构认证。

据发布会介绍,汉墙可抵御12级台风,能承受-40℃至零上85℃大温差的耐热、抗冻考验。

采用不燃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达到A级,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10年质保,25年功率输出不低于85%。

汉城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卓越的价值。

在建筑的阻燃性能、抗荷性能、长期可靠性方面,汉墙均达标,并通过了多项严格的国际标准;汉墙的检测量相当于国际标准的三倍。

墙也很容易通过。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墙体产品分为建材属性和投资属性。

汉墙寿命超过25年,薄膜组件功率衰减小于15%。

25年内,其发电量超过其他组件,投资回报率也略好。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张斌补充了重要信息。

他表示,理论上汉城的投资回报率约为12%-18%,6-8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除了发电收入外,汉城创造的清洁电力也有助于提高绿色建筑的评级。

与同一地点的其他建筑相比,获得 LEED 等高级绿色认证的建筑租金可高出 25%-30%。

此外,大部分安装了围墙的商业建筑都是白天用电,这正好迎合了商业建筑的峰谷电价。

玻璃幕墙发电的同时也用电,不需要储能直接消耗。

这与民用电力主要集中在夜间不同。

不同的是,经济表现凸显十分明显。

据了解,汉墙的环境效益可以用数据量化:每使用一平方米汉墙系统(南立面),每年发电产生的环境效益相当于减少了电力消耗。

一年用煤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3公斤,氮氧化物排放0.5公斤,相当于在城市种下一棵绿树。

汉城的释放对整个建筑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港珠澳大桥建筑及景观设计师、汉能总设计师刘谦强调“颠覆”二字。

他认为汉墙的应用对于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建筑界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过去,墙体只具有保温、采光、舒适、安全等特点。

汉城的出现赋予了它新的功能,能够发电。

现在人们非常强调的生态城市、低碳建筑、智慧城市,实际上所有的运作都需要电力。

汉墙让所有建筑都成为电能之源,引领低碳发展潮流,颠覆低碳环保建筑的被动形式。

它不消耗能源,而是充分利用阳光和能源,建造??安全、健康、环保的建筑。

舒适的居住空间。

汉能墙体产品新跑道,款式多样,开拓蓝海市场,用“薄膜太阳能”开辟生态建材新跑道。

这并不是汉能第一次将薄膜太阳能与建筑材料相结合。

今年7月和4月,汉能分别推出了双玻汉瓦和新一代更轻薄的单玻汉瓦。

未来产品的销售布局如何规划?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副总裁曹阳给出了答案。

他说,汉瓦、汉墙是可以发电、带来生产力的新型建筑材料。

汉瓦主要用在低层建筑的屋顶上,汉墙用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无疑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进化。

汉瓦和汉墙的共性和差异也体现在销售方面。

用途不同,市场存在差异,但在销售方式上,无论是大客户直销、渠道分销,还是新媒体电商,都是一样的。

曹阳举例说,几个月前,汉能针对汉能瓷砖进行了众筹活动。

因为市场对新产品有一个接受和了解的过程,所以希望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推广。

汉瓦、汉墙的示范项目也值得关注。

薄膜太阳能建材产品势必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积极有益的变化,值得期待。

曹阳还表示,汉能是开放技术的领导者。

首先,汉能对其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地位非常有信心。

其次,汉能希望营造行业同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

国内发电幕墙市场规模超过20万亿元,每年新增1-2万亿元。

汉能非常希望与现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设计院、建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这个市场。

张斌再次强调,薄膜太阳能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趋势,几乎所有太阳能新兴产业都选择了薄膜太阳能。

汉能也表现出了开放的态度,欢迎更多同行进入市场,共同做大做强。

从技术先发优势来看,至少领先3-5年。

这是公认的。

发布会上展示的汉能汉宝打破常规,化危为机。

众所周知,发展新能源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个方向。

然而,今年发布的“”新政策却让光伏行业遭遇冷遇,成为巨大的障碍。

不过,从汉能今年8月份发布的中期报告可以看出,业绩大幅增长,完全没有受到“利空”政策的影响。

对此,张斌回应称,这得益于汉能的前瞻性布局。

汉能始终专注于清洁能源,自2006年起,全力聚焦薄膜太阳能,致力于开创移动能源时代。

汉能产品主要集中在5大类、15种产品,全面覆盖住、行、用各个维度。

未来,汉能的目标是把每一个产品做深、做透、做精。

此外,作为芯片和零部件供应商,汉能还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冯其一表示,汉能目前的技术路线大部分是柔性薄膜太阳能,与新政无关。

虽然建造汉墙的技术路线Solibro是基于玻璃的,但这种应用与传统光伏完全不同。

由于汉墙是垂直立面,对角度不敏感,因此立面也能很好地发电。

她认为,出台的政策有利于优胜劣汰,这是每个行业的必由之路。

对于涉足蓝海市场的汉能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发布会上展示的汉能汉纸点面结合,打造绿色生态。

鉴于国内BIPV技术较多,汉墙的整体解决方案与现有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有很大不同。

汉能不仅仅是推出汉墙的产品,实际上是想做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最终会延伸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会和架构更加深度的融合。

如今,国际建筑趋势已逐渐向“清洁能源对建筑渗透率的评估和评价”靠拢。

如今,建筑能耗在全社会能源消耗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中国正在向被动能源消费转型,欧美正在向零碳转型。

如果想让建筑的节能渗透率越来越高,BIPV是一条必经之路。

产品上市只是汉能的第一步。

下一步,汉能将与LEED合作,继续推动建筑节能。

汉能将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等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汉能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共同发起成立“LEED绿色建筑新能源委员会”并签署联合宣言。

USGBC将全力支持汉能发起的“全球绿色建筑新地标”招募计划。

在本次计划中,汉能将为入选的绿色建筑项目提供优惠,甚至免费提供中式墙产品支持,助力打造更多绿色生态建筑样本和新地标。

广东河源华侨城就应用了“汉墙”。

未来,汉能将依靠先进技术,让更多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以绿色血液为起点,用终端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

世界,引领人类进入移动能源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