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市场的尴尬现象凸显智能手环“可有可无”

时间:2024-05-22 15:15:14 科技赋能

自两年前Google Glass出现以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最近又掀起了智能手环热潮。

今年7月,小米发布了售价仅79元的小米手环,拉开了智能手环之战。

IT巨头微软也没有忘记智能手环市场。

本月,它正式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Microsoft Band的智能手环。

此外,早年涉足国际市场的联想如今也参与到手环的竞争中,首款健身手环即将诞生。

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市场的细分产品,是未来智能产品厂商新的盈利渠道;并且由于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有很多潜在用户。

然而,要引爆消费市场,仅靠这些优势还不够。

国内外IT巨头齐聚智能穿戴。

随着IT硬件厂商日益增多,智能手机和传统PC市场都已经饱和,盈利变得困难。

尺寸逐渐增大的智能手机在休闲、运动时携带极其不方便。

可穿戴智能设备似乎已经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

然而,2018年推出的谷歌眼镜似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销量也表现平平。

最近被热炒的智能手环,由于其便携性,正好弥补了可穿戴智能产品的需求缺口。

目前,市场上投放的智能手环产品种类繁多。

其中,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有:百度与咕咚网联合推出的咕咚手环,具有“运动状态提醒”、“睡眠监测”、“智能静音唤醒”三大功能;小米推出的咕咚手环。

这款小米手环可以记录日常运动和睡眠数据,售价仅为79元。

国外最有代表性的有:Nike+Fuelband,耐克推出的智能手环,可以监测用户每天的运动热量和步行距离; Fitbit设计的Fitbit Flex具有运动功能和睡眠辅助功能;知名蓝牙耳机和扬声器制造商Jawbone发布了Jawbone Up,这是一款腕带设备,可以跟踪用户的日常活动、睡眠状况、饮食习惯等数据。

近日,微软和联想几乎同时宣布发布智能手环,正式拉开了国内外IT巨头在智能穿戴领域的霸主争夺战。

此外,三星今年早些时候也推出了类似产品。

可见IT巨头决心以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的切入点。

不过,毕竟智能穿戴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也有不少厂商进入了相关市场。

不难想象,未来智能手环的竞争是否会像今天智能手机的激烈竞争一样。

“厂商热、用户冷”的尴尬现象凸显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11月1日报道,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智能硬件发展的热点。

预计今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台。

达到9000万元。

可见,我国智能手环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实际情况是,市场前景看似很大,但真正愿意购买的消费者并不多。

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

智能手环的概念虽然新鲜,但实际使用却并不新鲜。

记者观察了几款相关产品发现,很多手环的功能实际上与智能手机中的APP有重叠,并且没有一款智能手环产品可以支持任何APP的安装和卸载。

目前智能手环的设计其实只是在普通电子手表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其他的功能。

记者也咨询了几位日常生活中正在使用智能手环的人士,他们普遍反映实际只使用了1到2个功能,很多功能根本没有使用或无法使用。

以广为人知的运动手环为例。

这些智能手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睡眠等实时数据,有时还可以记录饮食。

将这些数据与智能设备同步后,可以将相关数据作为健身标准。

然而,此类功能已经出现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中。

在越来越多的人24小时离不开手机的世界里,还有必要植入智能手环吗?可穿戴设备实现便捷生活。

但使用流程复杂繁琐、很多多余功能、需要依赖手机获取相关数据来实现功能等诸多问题,让原本追求便捷的智能手环不再“方便”。

”,制约了当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目前,智能手环的情况与智能手机完全不同。

智能手机是不可替代的,但智能手环是可以替代的。

由于性能不完善,用户对智能手环的需求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可有可无”。

因此,在众多IT厂商争相进入这一领域后,“企业用户热却冷”的尴尬现象依然突出。

摆脱发展瓶颈,需要软硬结合,更需要自强。

在广阔市场前景的前提下,注重产品本身的提升是关键。

如上所述,智能手环的很多功能可以很容易地被智能手机取代。

想象一下,未来,如果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智能手环会没有市场吗?未来,智能手环可以嵌入到手机模块中,比如增加插入手机卡、打电话、发短信等功能,甚至可以安装各种APP,把整个手机的功能搬到手表上——大小的手镯。

用户可以佩戴手表大小的手环打电话、玩游戏,甚至在运动休闲生活中嵌入最新科技。

比如,未来,目前正在完善的投影按键技术将被运用在智能手环上。

通过手环附带的投影功能,将类似于电脑键盘的图像投影到桌面上。

用户只需点击桌面上的投影图像即可实现打字或玩游戏等操作。

你也可以大胆想象,如果以后你想通过智能手环看电影,可以把手环变成投影仪,将电影大图投影到白墙上观看。

目前,在拓展硬件功能的同时,适合智能手环的APP开发也急需跟进。

预计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生活相关应用、健身信息软件、娱乐功能平台等APP,填补当今智能手环的软件空白。

同样的道理,如果当初的智能手机没有众多APP应用的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市场份额。

不仅限于智能手环,目前所有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前景都令人担忧。

未来,在强化此类产品硬件功能的同时,开发更多配套软件,让“软硬件一体化”更加紧密,或许能改变目前市场低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