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anatt Digital Media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VR/AR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
CCS Insight预计,到今年,VR/AR设备销量将达到1万台。
暴风科技利用虚拟现实概念,2016年创造了34个涨停神话,VR流行吗?好热哦!虽然VR概念火热,但业界也强行给VR赋予了“下一个亿级市场”、“移动时代之后,人类将迎来VR时代”等光环。
听起来令人兴奋吗?先别兴奋。
在我们看来,虚拟现实要想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中间还有一个缺口,是万亿眼镜盒也无法填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份国内VR眼镜行业报告。
原则上,完整的VR体验由硬件(VR头显)和软件(VR内容)两部分组成。
两者通过“VR交互”连接起来,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VR耳机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VR头盔、VR眼镜和VR一体机。
目前国内至少有100余款VR眼镜产品。
由于山寨机泛滥,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厂家设备进行统计对比。
注:排名不分先后。
表中红色字体的参数表示数据来自官方。
黑色字体的参数摘自乐享科技在网上的融资信息:当年获得上海宏力数千万元的种子轮投资;今年10月获双安资产等产业基金投资A轮,具体金额未公布; 2017年12月获得迅雷、凯影网络1万美元B轮投资; 2017年12月,奥飞动漫进行战略投资。
安视科技融资信息:2018年获得雅洁天使、创东方1万元种子投资; 2018年12月获得红杉资本1万美元A轮融资; 2018年12月获得高新兴3亿元B轮融资。
维阿时代融资信息:2018年10月获得联众游戏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18年12月,获得乐视控股1万美元A轮融资。
暴风魔镜融资信息:2018年4月获得华谊兄弟、天银、爱施德、松鹤资本1万美元A轮投资;今年1月,获得中信资本领投的2.3亿元B轮投资。
启信亿维融资信息:今年12月,获得高通创投Pre-A轮投资。
烟花工坊融资信息:今年8月获得APUS领投、风云资本跟投的首轮1万元投资。
乐沃科技融资信息:今年12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
吉锐软件融资信息:每年获得先锋华兴百万级天使轮投资。
小寨科技旗下乐视深度VR融资信息:今年4月获得九合创投1万元天使轮投资;今年1月,获得广信资本数千万元A轮投资。
多多VR融资信息:今年12月获得知名投资机构巨额天使轮投资;今年年中获得A轮融资;其B轮融资即将完成。
小鸟看一下融资信息:今年4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聚科技融合网络深圳优视VR概念很受欢迎。
VR头戴式显示设备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企业涉足其中。
VR入口布局。
虽然大量的VR眼镜产品让这个市场看起来非常火热,但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甚至可能对VR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接下来我们先来盘点一下国内VR眼镜厂商的乱象。
1。
产品虽多,但同质化严重。
2016年的I/O大会上,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Cardboard的纸盒。
此后,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多款VR眼镜。
。
从查阅资料的过程来看,国产VR眼镜不计其数。
但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产品很多,但看过一次之后却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抛开海量的信息和其他因素,最大的原因是这些VR眼镜基本上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
描述。
两片光学镜片和一个简单的塑料外壳几乎成为了国产VR眼镜的全部结构。
如果有差异,也只是款式、配色、价格和一些无关紧要的参数上的细微差别。
2。
国外厂商讲技术,国内厂商讲笑话。
虽然很多国外巨头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希望解决技术问题、提升用户体验,但国内很多厂商还处于日常炒作的阶段。
说白了,目前国内VR行业最流行的只是概念。
Facebook的20亿美元收购刺激了国内市场,加上媒体的炒作,不少厂商看到了曙光,纷纷加入VR行业,试图借VR大势腾飞,成功驶入蓝海。
其中,国内最“热情”的当属A股上市公司。
无论是合作、自主研发还是投资,大家都希望给自己贴上“VR”的标签。
即使市场蓬勃发展,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真正从事VR的只有一小部分。
他们大多处于跟风试水阶段,有的甚至在不知道什么是VR的情况下投入巨资进入VR行业。
作为活跃在VR领域的行业媒体,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全景内容厂商声称自己拥有超过10年的VR行业经验;找人做眼镜盒,敢于宣称自己是VR行业的领导者;我们甚至在一些所谓的VR内容开发者交流群中,我们看到一些所谓的VR技术专家聚在一起愉快地争论什么是VR。
作为VR行业的巨头厂商,Oculus和三星长期以来一直走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
联合推出的Gear VR堪称VR眼镜的标杆。
而国内厂商又在做什么呢?大部分仍是独立运营,少数合作只注重投资和产品制造,远不能发挥强强联合的力量。
而且,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发现,一些厂家为了凸显自己设备的优势,在宣传中故意用虚假数据抹黑竞品! 3。
“全兼容”、“全适配”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在国内VR眼镜厂商的官网介绍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完全兼容”、“完美贴合”这样华丽的形容词。
乍一看,它像一座堡垒;仔细想一想,这些口号其实反映出的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这么努力,能完成官网所有的产品参数吗?购买体验能否优化?一些国内VR眼镜厂商,在看似强大的口号背后,却透露出,即使是VR耳机设备中最简单的“眼镜盒”也只是一个外观。
不说技术含量,就是产品的基本功能。
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
产品体验请参考用户评价: 当然,在看到诸多问题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国内VR眼镜厂商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VR耳机作为新兴产品,市场接受度并不高,传统渠道也不敢轻易触碰。
国内厂商推出的各种低价VR眼镜让普通用户轻松体验VR虚拟现实世界。
对于目前国内的VR眼镜厂商来说,我们认为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技术不好,细节方面受限于自身资金、技术水平等因素,并不是每个厂家都能有足够的精力去打磨一款完美的产品。
我们想说的是,在技术水平达不到的时候,至少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从细节入手,通过给用户完美的体验来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积累他们的忠诚度。
用户。
2。
瞄准细分行业。
虽然全球首款VR头戴设备早在2016年就诞生了,但不得不说VR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
只有深耕某一细分领域,才能避免随着VR行业的逐渐成熟而被淘汰。
如果我们能够打造“硬件+内容”的生态模式,我们自然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建立行业标准。
任何行业都需要一个大佬来带头。
只有站在行业制高点的大佬才能根据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
只有建立行业标准,优胜劣汰,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这一点楼老师和他的烟花工坊其实做得很好,楼老师大家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 4.专注于内容开发。
VR产业的发展除了成熟的硬件产品外,还离不开VR内容的支撑。
没有内容的硬件是无用的,没有硬件的内容只是一团糟。
目前,行业已进入“鸡”和“蛋”循环。
VR硬件厂商希望通过生产优质内容来带动产品销量并开发新一代硬件,而VR内容开发商则希望推出标杆级的硬件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合适的内容。
这其实和Java时代的手机游戏开发非常相似。
在Java时代,CP想要做出一款成功的手游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时每个游戏都需要匹配不同的手机,而且平台过于分散,这和现在国内的VR领域很相似。
相对而言,VR硬件厂商在资金和资源方面更具优势。
如果处于发展初期,可以帮助和支持VR内容开发商,逐步构建自己的生态闭环。
在树立自身行业地位的同时,也能推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