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新型可穿戴设备!掌上心电图机

时间:2024-05-22 15:08:05 科技赋能

新款可穿戴设备!手持式心电图数据对医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事实上,对于很多疾病来说,由于缺乏实施的工具和平台,数据的更新和样本数量都不尽如人意。

以房颤为例,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1万名房颤患者,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应该被远远低估。

数据的缺乏实际上给临床研究带来了很多问题。

但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近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拟成立的房颤中心将与西健手持心电合作,启动“中国高血压房颤筛查项目”。

同时,将推出专业的“心律热线”平台,利用现有的可穿戴心电记录仪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房颤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随访,进一步构建科学化的房颤监测平台。

未来研究大数据平台。

简单来说,本次合作主要通过西健向B端和C端提供数据采集产品和互联网医疗平台。

“医生将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发放手持式心电图记录仪,患者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采集数据后,上传至心律中心-心脏热线平台,然后由专业医生获取并解读心电图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实现测绘、诊断、评估、随访等。

这一举措有望解决当前临床医疗工作的痛点。

”在此过程中,细健收集的数据、研究进展和研究结论不仅将提供给葛均波院士和中国心脏协会血管健康联盟使用,整个过程还将向医学界直播。

副总经理赵星告诉雷锋网,目前有两个数据采集渠道,一个是医院,一个是互联网招募。

本次合作,项目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同步选择医院进行招募。

,登记约0至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患者,并配发手持式单导联院外心电记录仪进行心电图监测(心电图)。

都是基于用户院外自查,那么,如何保证没有经过医疗培训的患者也能上传准确的数据呢?锋网)表示,公司产品在操作方式上对流程进行了优化。

“手持心电图仪的设计初衷是‘智能、简单’。

比如这款用于房颤筛查的产品就是即插即用的。

此外,我们还有一款卡片式心电记录仪,手持使用非常方便。

“再加上相关的操作视频和在线客服等配套服务,相信患者能够正确完成操作并上传数据。

葛均波院士介绍,这是一个在入组规模和程度上与以往研究不同的项目”创新性的、目前全球最大的房颤疾病筛查项目,以及国内首个采用“移动互联网+医疗”的临床研究,对房颤研究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形成。

随着统一认证标准的形成,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此外,据统计,也将有助于改变国内对房颤的认识和专业评价。

每年节省治疗费用达1亿元,其中治疗房颤引起的中风费用达49亿元。

如果房颤的研究进展能够实现,将对政府支出、科研数据分析以及诊疗模式的改变产生巨大影响。

“我相信数据在未来会有很大的价值和应用,比如药物研究、医疗商业保险等,对公众健康尤其有价值。

”赵星对收集到的数据价值充满信心。

西建.相关负责人向雷锋网透露,公司正在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核心心电数据处理和识别算法,目前已成为继医疗级智能硬件和移动应用大数据云平台之后的第三大研发实体。

随着合作的深入,西建可以为研究中心和用户提供更多的连接服务,让数据真正从用户传递到研究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