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追踪、定位、通话功能的儿童智能手表确实很受欢迎。
不过除了定位跟踪功能和调用功能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
儿童智能手表正面临尴尬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多部反拐电影的上映,不少家长开始担心孩子莫名失联。
因此,他们认为买手表可以随时知道孩子所在的位置。
殊不知,此类产品的实用价值远不及预期。
一些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被宣传为“防丢神器”。
说白了,它们只是基于最常见的GPS定位技术的实时位置监控。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智能手表均采用GPS芯片定位等技术,可以随时监控孩子的实时位置,从而防止丢失。
稍有技术背景的人都非常清楚,GPS定位并不是一项先进的技术。
智能手表解决方案通过GPS定位技术保护儿童安全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
显然,儿童智能手表在功能上也难逃同质化魔咒,成为了靠炒作走红的神器。
但消费者真的能接受这种仅仅靠炒作而走红的“神器”吗?答案是否定的。
消费者在购买时常常出现“脸盲症”。
很多在售的儿童定位手表的外观设计都非常相似。
以某儿童定位手表大品牌为例,外观相似但品牌、价格不同的产品有数十种。
一位儿童定位手表经销商告诉记者,一些厂家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外观的模仿上。
事实上,产品的功能和安全性很难达到标准。
不仅系统不稳定,通话质量、电磁辐射等方面也经常出现较大问题。
大大小小的问题。
中国市场儿童智能手表的买点在于“防拐”功能。
随着众多反拐话题的持续流行,各类儿童智能手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表情网编辑在某网站输入“儿童智能手表”关键词,结果搜索出数百万条相关产品,价格从几十到上千不等。
商户重点关注追踪定位、实时通话、GPS定位等功能。
当发现安全漏洞时,商家表示这只是手表上安装的软件中的一个小漏洞,目前已经恢复。
甚至有人说这样的安全漏洞根本不存在,这让一头雾水、着急的家长信以为真,花钱在自己身边买了一颗“定时炸弹”。
儿童智能手表发展到今天,却面临着同质化的尴尬现象。
可穿戴产品进入低价同质化竞争,高端产品创新陷入困境。
探索如何创新成为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而不是靠炒作让同款走红。
因为题材有限,产品质量和技术才能支撑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