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RO7发布会上,魅族还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回归音频——Flow耳机。
虽然人民币不便宜,但首销很受欢迎,3分钟就卖光了。
Folw耳机采用双动铁+高保真动圈三单元组合,配备BVS低音导流系统,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理性调音+行业专业人士感性调音。
外观方面,Flow有星空黑、月光银两种颜色可选。
它由日本天才坪井博野设计,采用粉末冶金和弯曲拉丝工艺。
在佩戴体验方面,魅族3D打印了亚洲人的耳道数据。
经过数百次表面调整,Flow耳机的表面轮廓终于恰到好处地贴合人耳。
微弧套设计的加入保证了佩戴体验。
稳定性和舒适度。
关于这样一款产品的用料和做工,爱好者@___archon获得并拆解了它,魅族也获得了授权。
喜欢并关注这款产品的朋友不妨往下看一下——FLOW从外表看就像很多金属元素。
、耳塞、线控和插头均为精细拉丝金属。
尤其是耳机本身,因为是不规则异形,用金属制作比那些圆柱、半球等轴对称耳机难度大得多,不规则形状上的精细拉丝难度也大得多。
比铝合金氧化。
困难。
耳塞背面有一个区域粘合(烧结)有非常细小的金属颗粒。
目测应该是背面的气压平衡口,也可以提供一点阻尼。
这种设计在B&O耳塞上比较常见。
入耳部分的圆柱体直径很粗,目测动铁单元应该隐藏在里面。
↑↑↑线控、分线器、插头都是非常漂亮的拉丝金属。
看完外观,我们正式开始拆解。
揭开背面的塑料盖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本以为金属部分只是一层金属片,没想到FLOW的上半部分完全是一块一体的金属片采用镁铝合金注塑成型。
难怪这么重。
!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可以做出如此奇怪的形状。
看到中间的注射口了吗?镁铝合金可以使用类似于塑料的注塑工艺来制造。
当然,这样的过程并不便宜。
上面黑色区域是一层棉网,应该是用来进一步调节后腔阻尼的。
↑↑↑看看由小金属柱制成的装饰面板。
侧面有一个缺口,看来主要是为了装饰。
只要稍微用力,就可以将前半部分分开。
可以看到整个金属部分,还有后腔用来调节阻尼的棉片。
虽然看起来这部分的直径相当大,但实际上动圈单元并不大。
振膜直径约为7.5mm,这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尺寸。
动圈单元背面有一块小电路板,上面设计了动圈分频的电路,虽然只有一个电容(图中看不清楚)。
说多一点。
圈铁耳机设计的难点主要在于两部分——第一是声学设计中如何将动圈和动铁的声音混合起来,因为动铁单元不需要音腔,动圈需要音腔。
;动圈的声音通过腔体传输到耳朵,动铁可以直接连接到出音口的小导管上。
小耳塞内部不太可能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近乎等长的传输,所以动圈单元一般比动铁单元距离耳机出声口更远,这会带来轻微的相位差,产生所谓的互调失真。
其次,对于动铁单元来说,频率响应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因为有多种动铁单元可供选择,有低频、高频、中频、或者全频,但动圈则不一定:市售的动圈大多是全频单元,而微型动圈厂家不太可能为某一款圈式耳机开发出“超低音动圈”,所以圈式耳机需要分频。
至少动圈的高频需要滤掉。
这就是所谓的交叉。
这对于HiFi爱好者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事情。
分频器在无源音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不比箱体设计和音箱选型差。
但说到耳塞,由于空间有限,仍然无法设计复杂的分频器。
传统的电源分频器通常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
说到耳塞,电感太大,这一点也不值得遗憾。
因此,常见的分频器只能由电容组成,而且以多层陶瓷电容为主,无论是性能还是音质。
很难与大尺寸薄膜电容器相比。
因此,如何在如此大的约束下设计出足够好的分频器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由于分频的存在,电容的引入也会带来额外的相位变化,这会显着改变位于分频点附近的电信号的相位。
该电信号相位波动与先前由机械结构引起的相位差相互作用。
因此,圈铁耳机的设计需要从选型、物理结构、圈铁分频点、分频器设计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所以这就是铁耳塞调试起来这么困难的原因。
当然,你可能会问,现在有很多便宜的圈形耳机,为什么你说几十块钱就那么高科技呢?很简单,因为那些耳机只是将全频动圈和全频动铁并联在一起。
他们只需要一个线圈铁的噱头。
设计?调试?我不在乎它是什么。
啊。
回到主题。
看看这个镁铝合金注塑件。
这里拆解一下,这次FLOW的走线也蛮有趣的。
他们没有使用传统的耳机线,而是使用类似于套管的东西。
剥开后可以发现FLOW的耳机线并不是漆包线,而是两根独立的镀银线,硅胶套内有绝缘层。
单根镀银线内部有纤维,以增加抗拉强度。
实际体验表明,该线在抗缠绕方面明显优于普通TPE线。
撬开动圈单元,果然动圈单元隐藏在入耳管内。
那个绿色的屁股是动铁单元末端的铅板。
拆下来的动铁单元实际上是两个单元并联的动铁单元,也就是所谓的双铁,它有一个全金属外壳。
那么到底什么是动铁单元呢?要知道现在国内动铁机组的种类有很多种。
FLOW 使用哪一种?看我吧,嘿嘿,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当当!第61集……啊?是定制的吗?情感和理智都告诉我这不太可能。
反过来,我终于看到了型号:B。
虽然我不知道这具体是哪个型号(我对动铁单元不熟悉),但左边的LOGO清楚地表明这是一个动铁单元由Knowles生产,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楼氏电子。
楼氏动臂可以说是业内大部分顶级动臂和圈式耳机单元的来源。
看来FLOW并没有因为价格相对低廉而选择“山寨”单位。
最后,我们来看看线路控制。
令人惊喜的是,线控也是采用镁铝合金注塑而成,麦克风也采用了比较优秀的MEMS硅麦克风。
好了,到这里拆迁就完成了。
作为一款入门级单圈双铁环铁耳塞,FLOW采用镀银线材和楼氏动铁单元。
金属部分采用全镁铝合金材质。
至少在做工和选材上对得起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