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这两年异常火爆。
然而,风险投资公司PureTech和动脉网络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从身体中提取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图显示,可穿戴设备中,目前运动产品过剩,而健康监测却很少专为婴儿和孕妇设计的产品。
另外,可穿戴设备多为手环、手表、贴片等,同质化程度较高。
运动产品分布不均、过剩 如今,针对消费者身体各个部位设计的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从头到脚的各个部位。
据风险投资公司PureTech近期发布的《从身体中提取数据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图显示,国外可穿戴设备目前可以监测15类人体功能,包括国内消费者已经熟悉的运动、血压和血压等。
。
心率监测,以及睡眠、体温、血糖等数据采集。
与国外相比,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那么,国内市场上用于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有多少呢?近日,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整理了国产可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可监测身体状况的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有多种,大致可分为13类。
不过,笔者通过对比了解到,与国外的可穿戴设备类型相比,国内的产品并没有肌肉活动监测、皮肤温度、眼动、智能药丸四大类。
而是增加了两个类别:胎心率监测和体围。
在国内可穿戴设备产品分类中,笔者看到运动产品占据了3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其次是睡眠、体温和心率监测产品,占比分别为20.9%、11.6%和11.1%。
血压、姿势、血糖、皮肤水分测试、胎心率监测、血氧水平、脑电图、呼吸频率和体围的市场份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最低仅0.4%。
从整体分布来看,可穿戴设备中运动和睡眠品类的产品几乎领先其他品类10倍。
5月28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海龙、鼎好科技大厦,看到市场上的运动可穿戴设备远远多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也最受消费者欢迎。
“运动手环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可穿戴的设备。
我的很多朋友都戴着手环来记录自己日常的运动信息,有时也会‘发’到朋友圈。
“一位男性消费者在店里挑选手环。
他告诉笔者,市面上有很多运动监测产品可供选择,而且由于它们没有太多科技含量,只有基本的记录功能,所以价格也很便宜。
”价格也不贵,大多在30元到100元之间。
另外,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与体围、呼吸频率、大脑活动相关的产品目前非常冷门 。
女性细分市场有待开拓 据统计,目前国内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群体主要分为:大众、儿童、老年人、女性、婴儿和孕妇。
,最适合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涵盖多个品类;而老年人主要选择具有血压、血糖、心率监测和定位功能的产品;女性产品目前专注于专为孕妇设计的皮肤水分检测和胎心率监测产品;针对婴幼儿的产品是体温监测和睡眠。
虽然在百度输入“女性可穿戴设备”后,可以看到定位内衣、防醉手环、DPS高跟鞋等新奇产品,但笔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些产品大多还停留在概念性阶段,并没有已批量生产或进入国内市场。
真正针对女性和婴儿市场开发的可穿戴设备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大多数购买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是男性。
如果女性消费者想要购买这类产品,我们只会在颜色上推荐给她们,比如粉色或红色,但功能上不会有任何改进。
”一位商家向笔者介绍。
在海龙科技大厦,笔者询问了几家商家,除了极少数卖女性皮肤水分测试仪的店铺外,其他店铺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女性设计的可穿戴设备。
而针对婴幼儿的可穿戴设备“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仍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成熟,每个类型的产品都会面临细分,而未来,我们的女性和婴儿市场仍然是空白。
需要智能手环、智能饰品、智能鞋等更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产品类型,女性和儿童市场可能是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新蓝海。
”某国内智能硬件相关负责人表示。
厂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手表和手环齐聚,期待另类可穿戴设备。
据统计,从可穿戴设备表现形式来看,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表现形式包括15种,其中手环占多数,占品类的42%,其次是小型设备、手表和贴片,占类别的42%。
分别为37%、30%和19%。
鞋子、头带、跳绳、温度计、衣服、眼睛、手机、电脑、颈环和笔的比例从4%下降到1%。
“你们这里有可穿戴设备吗?” “有手镯和手表。
”在鼎好科技大厦,当笔者询问有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时,不少商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现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非常多,其他可穿戴设备似乎很少。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程序员张胜抱怨说,他经常在网上搜索新奇的科技产品。
他说,他总能在网上看到各种新颖的可穿戴设备,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买到。
“另类可穿戴设备要么只是概念产品、只在国外销售的限量版,要么只是时尚品牌的热门产品。
几乎没有一款对消费者来说特别‘接地气’的可穿戴设备,你可以买。
”张胜告诉笔者,他在网上看到的智能假发、表情控制贴、测血糖纹身纸等产品都很有创意,但在实体店很难买到。
“去年以来,智能穿戴设备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三大类产品逐渐走俏大众市场。
然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适用领域远不仅限于这三大类产品,老年人、婴幼儿、宠物市场对可穿戴设备也有着巨大的需求。
与目前流行的运动健身、信息咨询产品不同,这些市场是尚未开发的金矿,潜力更大。
”多年从事可穿戴设备研发的刘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女性、婴儿、老人和宠物市场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前景。
“每个家里没有老人或孩子的人都会担心出现意外情况,只要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消费者就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预算。
对于宠物爱好者来说,宠物已经是家庭的一部分,我们对宠物的投入也不吝啬。
”此外,他表示可穿戴设备首先应该应用于职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
可穿戴设备在运动员专业细分市场也具有巨大潜力。
但这个领域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后分析能力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