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通自豪地将Snapdragon处理器放在首页不同,当你打开联发科官网时,映入眼帘的是联发科在2016年获得全球半导体联盟(GSA)颁发的亚太杰出半导体公司奖;第二个页面是关于技术创新的奖项;其旗舰产品MT出现在第三页,但没有任何产品描述。
笔者看到的是“联发科MT在安兔兔智能手机性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
无独有偶,第三名也是联发科2019年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
这位昔日的“山寨王”如今正用各种奖项粉饰自己,渴望摘掉这顶不光彩的帽子。
但如果你回顾一下联发科的历史,就会发现山寨这个词并不适用于联发科。
2009年,联发科创始人蔡明杰离开联华电子后,拉着一群人创立了联发科。
起初,联发科技只是一家专门生产CD-ROM光驱控制器的小公司。
然而,当时的VCD非常昂贵。
联发科借此机会设计了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该方案只需要一颗芯片,大大提高了VCD制作的门槛。
于是,索尼、东芝等国际大厂不得不向联发科低头。
当年左右,联发科就已经以超过50%的市场份额彻底颠覆了日本企业控制的VCD市场,成为当时排名第一的CD-ROM厂商。
“山寨王”的称号其实是中国大陆不明真相的人随意起的。
2017年,正是国产手机厂商野草丛生的时候,一大批山寨手机厂商应运而生。
但技术积累薄弱,实际开发经验不足。
联发科重新改造旧技术,主攻中低端市场,针对Android机型推出一站式解决方案。
全球4亿部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中,联发科产品占据1万部。
一年后,这个数字增长到1亿部,占当时全球手机出货量的七分之一。
截至目前,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已达3.5亿颗。
联发科于2006年加入谷歌“开发者联盟”,一直是谷歌Android阵营的最大支持者之一。
然而,在新兴的可穿戴领域,联发科不再满足于只是一个成功的跟随者。
在台北举行的Computex(台北电脑展)上,MTK向制造商和媒体展示了专为可穿戴设备开发的LinkIT平台和Turnkey参考设计。
它允许制造商在LinkIT平台上开发可穿戴硬件和相关应用程序,并共享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
这对于可穿戴设备开发商来说颇具诱惑力。
MTK 展示了 LinkIT 平台。
据悉,LinkIT平台支持三种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手机。
而且该平台不仅支持Android设备,还支持iOS设备。
意图非常明显,是利用这个平台打造MTK自己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为Google GearWear设备提供低功耗芯片。
左边是针对MTK的Aster平台设计的智能手表电路板。
右边是三星的 Gear fit 手表电路板。
LinkIt 平台的第一个 SoC 是 MT,以前称为 Aster。
这是一款高度集成的SoC,将MCU(传统ARMA7(注意不是Cortex A7)、蓝牙EDR & BLE、PMU和内存全部集成在一起。
号称全球最小的SOC,尺寸仅为5.4x6.2mm。
今年6月已实现量产,月出货量约为1万至1万台。
去年11月,联发科最新的可穿戴解决方案MT在网上曝光,采用先进的ePoP技术,并更换了主频的双核A7处理器。
1.2GHz,支持4Ge MMC和4GB LPDDR 2/3,支持最高WVGA分辨率和p视频,可以选择是否集成3G Modem以实现3G互联网通话功能,但封装尺寸变为12x12mm,比Aster大一倍的同时,联发科MT配备了MT无线射频芯片,可实现双频WiFi、蓝牙4.1和ANT+FM功能,兼容主流导航定位系统。
如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等。
无线连接功能非常强大。
。
WVGA分辨率的提高将有助于支持智能眼镜类产品。
可见,MT瞄准的不仅仅是智能手表。
联发科希望能够支持更多的可穿戴设备。
与第一代Aster相比,MT似乎更像是联发科首款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SoC。
无论从性能、封装还是应用上都更加符合当前的可穿戴市场。
作为全球顶尖的一流公司,联发科的产品在性能和性能上正逐渐逼近中高端水平,未来几年可能会成为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另一个可能不稳定的因素)是英特尔)。
对于联发科山寨者来说,根本原因是联发科平台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性能和成本平衡,所以山寨者选择了联发科。
联发科不是山寨者,它只是成为了山寨者。
截止时间之前,笔者还没有浏览完联发科的官网。
科技元素浓厚的扁平化网站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联发科的企业文化,但内容设计却显得有些不自信。
联发科的各种产品只出现在第五页之后。
你会发现它的产品线包罗万象。
从智能家居到无线充电,这家看似低调的公司已准备好拥抱物联网。
“联发科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块芯片。
”联发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