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从业者必读! 2014年华米踩过的坑

时间:2024-05-22 14:15:14 科技赋能

华米与小米合作推出小米手环,三个月内销量破万。

该公司筹集了 10,000 美元,估值超过 3 亿美元。

本文是黄旺对华米这一年的回顾和总结。

2019年1月,华米科技悄然成立,核心团队停止了2019年所有平板新品和智能手表新品的研发。

仅仅6个月前,我们的投影平板还获得了美国CTIA平板电脑创新奖。

仍然是中国中高端平板电脑的热销产品。

这一决定导致多套耗资数百万美元的新模具报废,“智能设备”品牌也被隐藏。

仅保留部分销售人员,继续销售原智能设备品牌的库存产品,并继续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那一刻,我用自己所有的信誉和权威压住了全公司数百人,让兄弟们无条件服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和无望的生存之路。

我敢打赌的是,我所观察到的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我也赌,像华米这样积累了10多年实力的团队,一定有它的竞争力和价值。

我们停下一切、放弃一切,只为更专注、更专注、更极致。

这一年我们只做了一个产品,那就是小米手环。

于是,就有了小米手环背后的故事。

  1。

屏幕:手环应该有屏幕吗?小米手环推出后,10%的用户表示需要屏幕来查看时间。

我们团队内部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甚至找到了多家 LED/LCD 供应商来定制屏幕。

当然,后者都没有发生。

纵向还是横向屏幕?彩色还是黑白单色?如果屏幕显示方向窄且水平,则显示的信息将极其有限。

竖屏?可以看到目前三星Gear手环等竖屏产品的尴尬。

显示体验极差。

大家都得侧目一下,或者接受每行只有几个字符的效果。

使用夏普内存液晶显示屏还是电子墨水?虽然省电,但是黑白屏却让人难以接受。

毕竟,长得好看很重要。

最终,小米手环干掉了屏幕。

我想这个产品不能因为10%的需求就造成外观不美观、不省电、成本高等一系列后果。

其实,最终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

  2。

震动反馈:手环有必要吗?市场上的一些产品,比如Misfit Shine,没有振动,我想他们现在一定后悔了。

无论是起床震动的闹钟,还是来电震动提醒,都需要震动功能。

iOS版小米手环现提供iPhone来电振动提醒功能。

不知道感动了多少果粉。

对于习惯了几千元“卖肾”的果粉来说,只需79元就能买到极其便宜的来电振动提醒器。

提醒工具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价值。

震动功能,对于有宝宝的妈妈来说,早上起床时不会打扰宝宝;有听力损失的残疾人可以通过振动反馈接收信息提醒;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来电时,震动会更大。

是不可或缺的。

小米手环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人文关怀。

为了提供振动功能,我们的产品设计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小米手环设计中使用的振动装置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供应商从未量产过的振动装置。

它的尺寸比所有智能手机上的振动器小一号。

由于无法共享智能手机产业链资源,我们只好做行业第一,与供应商一起,一点点提高振动器零部件工厂的良率和产能,甚至介入其中。

传入的设备材料本身。

质量检测方法的设计。

尽管如此,这款业界最小的振动器仍然占据了整个小米手环的30%,让小米手环的“米粒”变大了很多。

但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用户体验。

3、最终外观所付出的代价。

小米手环“米粒”的底壳采用聚碳酸酯,俗称塑料材质。

材质本身很普通,但将这种普通材质运用到极致的却是很少见。

如果你留意过各种塑料制品,你会发现“米粒”外壳各部分之间的“断裂”很小,摸起来很光滑。

在如此小的颗粒上可以实现如此小的误差。

,以及视觉上的整合,这需要卓越的模具技术。

灯罩、家电、手机的塑料破损比“米粒”大得多。

外壳越小,需要的模具技术就越复杂和严格。

这种极端的要求大大延长了模具修改和修复的时间。

对于一款上线计划严格的产品来说,会给产品团队带来很大的压力。

在“米粒”的另一面,为了让光线在金属装饰片后面传输,我们效仿了苹果MacBook的思路,采用了激光微穿孔技术。

但为了产生更极致的显示效果,我们在每个透光区域标注了91个。

微孔。

水进不去,但光却出来了。

通常情况下,用肉眼很难察觉金属表面有任何显示。

只有三个微弱的圆点,只有灯光亮起,让使用者突然感受到了光芒透过金属闪耀的惊喜。

我们测试了数百种不同的微穿孔数量、激光能量密度和预处理工艺的组合,以获得更均匀的照明和更空白的外观。

采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方式来达到手工加工珠宝的精准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成本方面,为了将三种灯组合起来创造出不同的颜色,我们必须确保使用顶级的LED光源。

任何光的亮度和颜色必须一致。

为此,我们还使用了额外的 LED 驱动芯片。

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只是为了显示运动进度和状态,很容易在金属板上挖三个孔,露出 LED 灯。

它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和那么高的成本,但我们采用的是设计珠宝的理念,并不是开发功能性电子产品,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简单粗暴的钻孔透光的方法,尽管这给我们带来了15%的整体成本负担。

4.材质:为什么是TPSiVTTPSiV是一种可以用在喂养婴儿奶粉的勺子上的材质。

业内没有人真正大规模使用可穿戴产品。

我们是最先吃螃蟹的。

作为腕带,我们有中档的TPU、TPE,甚至还有用于手机保护壳的普通硅胶,但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顶级的TPSiV材料呢?因为可穿戴产品是佩戴在手腕上、24小时紧贴皮肤的物品。

即使万分之一的人因腕带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而出现皮肤过敏,也将是严重的医疗事故。

使用顶级的亲肤材料,虽然比其他材料贵3-5倍,但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建立品牌和声誉的团队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

   5.功耗:如何超越预期小米手环设计之初,我们并没有特别考虑功耗问题。

当时业内的手环产品使用时间为7天,最长使用时间为10天。

作为一个拥有十多年嵌入式系统设计经验的团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但当我们研究发现行业内很多主流产品都在使用几款一年多前生产的蓝牙芯片+智能手机常用的3轴传感器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使用这些一年多前的旧芯片。

旧计划。

经过团队进行了几周的芯片和系统评估后,我们找到了德国公司Dialog,它是苹果的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

它正在设计蓝牙芯片,但这也是它第一次设计蓝牙芯片。

有风险。

很大。

当我们研究了这款芯片的架构设计以及芯片内部的电源管理机制后,我们发现Dialog利用了很多设计电源管理芯片的经验,使得他们正在设计的新蓝牙产品具有非常低的功耗。

我们开始对Dialog团队充满信心,在做了大量的电路测试后,我们决定选择它作为主芯片。

当然,为了规避整体产品风险,我们还采用了另一种设计方案作为Plan B。

虽然Dialog在蓝牙协议栈研发方面缺乏经验,也导致了周期性的芯片固件bug,导致后续合作研发延迟,但我们通过快速响应和产品研发流程的改变来解决这些问题。

选择好蓝牙芯片后,我们调查了行业内所有的3轴传感器,发现所有手机用的主流传感器都没有考虑用于可穿戴产品,因为手机的电池一般都是mAh以上,比较高比手镯的。

使用 40mAh 电池,完全没有必要节省电量。

于是我们不得不跳出手机行业,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款被所有智能手机设计师抛弃的传感器。

它价格昂贵,但极其省电,因此仅用于美军的智能作战头盔。

由于传感器需要每天 24 小时运行来检测用户的运动和睡眠,因此每一微安的电流都至关重要。

当智能手机考虑mA级电流消耗时,我们考虑的是小倍uA级电流消耗。

当我们团队的设计考虑越来越极端时,我们发现整个设计不仅需要在蓝牙芯片和传感器上省电,整个嵌入式软件和电路系统设计也需要调整。

越来越极致的追求让设计团队疯狂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供应链也陷入了绝望。

但幸运的是,我们在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所有的经验之后成功了。

我们的产品可以连续几天检测运动和睡眠。

营销团队测量了振动、灯光等各种耗电场景后,今年7月发布时宣称的指标是足够使用30天,但实际上很多用户可以使用45天甚至60天。

不要迷信你的前辈或国际大牌。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企业家。

只要追求极致,就一定能够有所突破。

  6。

铸造厂:不要迷信。

大牌代工厂不难找,但好的代工厂却难找。

如果你认为国际大牌整车厂是品质的保证,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全军覆没。

所有的代工厂都会告诉你,我生产过国际品牌的可穿戴产品,你来找我生产吧。

这里有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国际大牌的可穿戴产品都在这家工厂进行过讨论和试制,但最终可能不会选择在这里量产;第二类是大牌的可穿戴产品也已经在这个工厂量产了,但是质量管理一直提不起来,良率很低,成本也很高,所以大品牌将生产转移到其他有竞争力的工厂;第三类是大品牌仍在工厂生产,但获得的订单份额很低,仅作为紧急补充。

还有第四类,正在帮助大品牌主力生产。

团队人力资源全部投入与大品牌合作。

为什么你能拿出这些资源来服务你的创业团队?如果工厂用内部二流团队跟你合作,它的成功故事有什么参考价值?对于所有创业团队来说,在寻找紧密的OEM合作伙伴时千万不要偷懒,否则一定会死得很惨。

关键是要找到规模匹配、可以紧密捆绑、真正投入资源的代工厂。

  7。

电池:从0到1的创造 在这款手环的设计过程中,最难找的就是电池。

年初,可穿戴行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供应商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愿意真正投入资源制造零部件。

该团队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进行了艰苦的搜索,发现没有一种电池小到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由于利润和订单量缺乏吸引力,主要手机电池制造商不愿开发小型电池。

一些腕带团队选择投机取巧,使用不可充电的纽扣电池。

我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想法,因为不可充电电池给用户带来的不便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于是我们供应链的同学就去找蓝牙耳机的电池,但是尺寸太大了。

他们寻找声称生产小型电池、甚至异形电池、柔性电池的厂家,但最后都失望而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骗子和骗子。

我们也借助小米品牌的力量,寻找大型电池厂商,苦苦谈判,但毕竟体积和金额远远不及手机。

最终,大厂家愿意做,但是价格出奇的高,条件出奇的恶劣。

如果电池价格这么贵,小米手环也不会像79元那么值钱。

最终我们下定决心,找到了一个中等规模的行业资深团队,与他们紧密合作,互相支持,最终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电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是的,智能可穿戴之路才刚刚开始,很多东西都需要第一次创造。

这种创造往往不能寄托于行业巨头。

他们已经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往往不愿意承担风险。

我们只有与行业内想要突破的创新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

  8。

算法和服务:你买不到!对于计步和睡眠算法,当我们开始做技术设计方案时,团队里有一个意见是应该花钱买一套国外成熟的算法。

毕竟这是针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出货量。

产品,我们从头写算法会不会风险太大?如果到了发货的时候关键算法失效了,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作为一个有研发背景的CEO,我对此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对外包算法的极度排斥。

但这种决策压力是极高的,因为它决定了产品的成败,而外包算法会最大化产品现阶段的成功概率,规避产品风险。

促使我坚定自主研发的决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算法和大数据服务、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是未来业务乃至公司未来的关键。

如果所有这些核心价值都取决于购买,那么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去睡觉即可。

如果你想要未来,你就必须赌现在,而不是活在当下。

当然,这个决定背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除了不断受到质疑之外,投入也巨大。

我们毅然动员团队中最擅长算法的同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封闭开发。

所有团队成员都戴着由智能手表改装的超大“手环”,每天24小时收集原始数据,甚至在睡觉时也无法摘下。

我也一直在不断寻找行业专家加入我们。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组建了一支现在有十几位博士、由业内资深机器学习专家领衔的强大算法团队,形成了华米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我们的计步和睡眠算法还有很多细节,但在很多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几个国际大品牌。

明年,我们将会有比预期更多的突破。

我们最近还发布了与手机结合的GPS地图跟踪和距离记录。

该功能在准确性和路线显示流畅性方面远远超过所有竞争对手。

这也是华米算法团队关注的重点。

为基础业务提供支撑的核心技术始终要自主掌控、自主消化、自主吸收。

我们可以合作,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别人手里。

九:服务:小米手环推出后,我们逐渐尝试了一些运营活动。

手环的销售是获取用户的开始,远不是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

由华米马拉松大师阿辉带领的小米跑团,与全国小米当地俱乐部开展了多次活动,甚至与萨马兰奇基金会、邓亚萍等运动员进行了多次互动。

今年,小米手环爱好者和跑步团体在全国各地跑起了城市马拉松。

用户参与是小米手环的核心价值。

手环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就无法发挥作用,也就没有任何价值。

华米团队刚刚开始为小米手环提供用户运营服务。

  10。

产品定位:我们在设计人体ID小米手环的第一天就没有确立“人体ID”的定位。

我们并没有那么了不起。

但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我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们拒绝做一款只是为了记录步数的廉价手环,无论它的性价比有多高。

当我们最初寻找手环的差异化功能时,我们就确立了将其作为小米手机配件的想法。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小米手机振动闹钟、来电振动提醒、自动解锁屏幕三大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测试,我们发现手机解锁功能粘性极大,同时我们发现既然手环可以作为手机的认证工具,那么手环也可以作为所有人的认证工具。

其他智能硬件。

所以我们坚信手环未来可以作为“人类的身份证”。

有时候策略和定位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向前奔跑、看到更远更宽的地方时突然发现的。

因此,一切预先制定的所谓“策略”都是不可靠的。

专注产品,才能找到未来。

  11。

开放与连接随着小米手环的量产和销售,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销量突破10000只,我们开始以开放的态度尝试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

目前可以看到的有微信访问排行、QQ健康访问、快的打车用腕带计步兑换打车费、薄荷网19天减肥结合小米手环的计步服务等。

我们还将连接Yeelight智能灯泡、小米电视、手机、空调以及各品牌家电。

无论这些智能家居产品是否是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也无论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否与小米有合作关系,我们都会以开放的态度、毫无保留地支持所有合作伙伴。

我们最近发布了iOS版本的App,最新版本已经升级支持Apple的HealthKit和Apple的数据访问。

我们还支持Google Android L(5.0)的Smart Lock解锁功能。

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机只要升级到Android 5.0,用户都可以使用小米手环设置自动解锁。

华米本质上是一家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公司。

我们期待通过腕带连接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价值。

  12。

创业,与小米同行。

从第一次接触小米合作伙伴到与雷军的深入沟通,我都是完全开放、毫无保留的。

雷军还和我聊了小米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小米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及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小米根本没有发布的很多新产品。

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每次一个新的内部产品,如果我告诉记者或者泄露给业界,那将是一系列爆炸性新闻——当然,我没有那么做。

今年年初,纵观整个行业,从经验到技术,我认为华米是一个强大的团队。

我相信产品体验和技术是不可能在几天的谈话中被“窃取”的。

如果几天的交谈就能“窃取”,那么可想而知技术门槛有多低。

至于所谓的商业模式,我相信身为天使投资人的雷军和小米生态链的同学们,不会费心从任何一个视野比较狭隘的创业团队那里得到。

当我年初做出决定,无论损失多少钱,我都要彻底停止所有新业务,全身心投入到做小米手环的时候,我很清楚,我必须有足够的信任。

并勇于与小米合作伙伴合作。

一起前进,无论未来有多少分歧和争吵,首先应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

一年来,华米团队与小米合作伙伴持续成功合作,这一切都得益于双方共同的价值观。

这一年来,华米从小米生态链乃至整个小米体系的众多学员身上学到了无数宝贵的经验。

无论是夏永峰、孙鹏、李宁宁,还是其他众多在此不能点名的合伙人,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身价都在数千万美元,远远超过了小米和顺为资本投资的资金。

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我一生的朋友。

有这样一群有着相同价值观、都是世界上最聪明头脑的人,我相信在我未来的创业路上,无论有多少争吵,我都会和他们的公司在一起感到幸福。

今天,当华米获得1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突破3亿美元时,我们感到非常幸运。

但如果没有开放合作的心态,没有对行业变化的深入思考,我们团队在年初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重大决定是接受小米和顺为的A轮融资,也就没有后续的小米手环了。

明年,华米将发布新的独立品牌。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与小米生态链同学合作,继续打造全新系列的小米可穿戴产品。

风来了,如果你没有勇气在风中自信地站立,风可能会很快过去。

不管怎样,未来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

智能硬件行业机会很多,未来属于自信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