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推动座舱电子第三次智能升级

时间:2024-05-22 13:55:51 科技赋能

汽车电子是车身式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式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

其中,车身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

车身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座舱电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等。

根据产品形态的差异,座舱电子系统可分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显示屏(中控)、仪表盘和HUD(抬头显示器)。

座舱电子正进入第三次升级周期,全球市场空间巨大。

据IHS Automotive统计,2018年全球座舱电子市场规模为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1%。

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占比较大,达到55%。

仪表板、车载显示器(中控)和HUD分别占25%、9%和2%。

图1:全球座舱电子市场空间及增速 数据来源:IHS Automotive 图2:座舱电子子产品市场空间及增速 数据来源:IHS Automotive 单位:百万美元 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CAGR 座舱电子迎来第三次升级周期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传统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也遵循这样的发展和演化路径。

近一百年来经历了从听觉到视觉、从娱乐到信息的两次重要升级,座舱电子系统正处于第三次重要升级周期的开始。

在这次从传统到智能化的升级中,主要包括:1)娱乐系统从传统的影音播放发展到在线视频、前后座影音系统等; 2)信息系统从导航、车载地图发展到倒车影像、环视影像。

等待ADAS产品的开发,以及胎压监测、驾驶员信息等更多车内信息的显示。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碎片化。

国内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行业竞争格局碎片化。

国际巨头市场份额领先。

全球座舱电子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竞争激烈。

从地域上看,基本分布在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德国、日本、美国:欧洲(德国):博世、大陆集团等;亚洲(日本):电装、松下、先锋、歌乐、爱信AW、JVC建伍等美洲(美国):伟世通、德尔福、哈曼等无论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显示器(中控)、仪表盘还是HUD,传统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高。

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大规模的早期研发投入,在营收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国内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商主要分为两种:通过并购直接获取国外公司技术:通过并购外资公司,或收购外资股权,使公司的研发和管理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高水平,进而积极拓展国内客户。

典型企业有均胜、德赛西威等。

通过后装逐步进入前端市场:由于后装产品创新快,能够及时融合最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因此后装产品创新速度快,能够及时融入最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

市场已成为大多数国内整车及发动机制造商的主要突破点。

通过逐步拓展后市场,其产品逐渐得到车企认可,从而逐步进入前装市场。

典型企业有华阳、路昌、索菱等。

除德赛西威、均胜等少数厂家拥有外资及合资车企客户外,国内大部分厂家主要供货给自主车企。

随着自主品牌车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以及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快于国际巨头,国内汽车电子厂商营收增速快于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也不断提升。

增加。

除了营收规模与国际巨头差距较大之外,其在毛利率、净利润率,尤其是复合增长率方面也具有优势。

其中,德赛西威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6%,在国内外遥遥领先。

自动驾驶加速推进,智能座舱成为入口。

国家政策推动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将自动驾驶分为五个级别(L0-L4)。

美国机动车辆工程师协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六个级别(L0-L5)。

几种分类方法之间差别不大。

它们都是根据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人类参与驾驶过程的程度来分??类的。

中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的发展。

从2017年国务院发布提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

同年,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规划》路线图”,并相应出台了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政策。

紧接着明年,各地纷纷推出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规定和牌照发放,自动驾驶在政策驱动下加速发展。

智能座舱产品成为自动驾驶的入口。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交互车辆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

中控显示屏可以集成传统的车载信息娱乐功能和车载导航功能,可以实现更丰富、更便捷的人机交互。

然而,传统的机械仪表板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显示、续航里程等功能。

因此,以中控大屏、液晶仪表盘为代表的智能座舱产品有望率先实现爆发式增长。

图表3:年度销量前10名车型座舱配置 销量排名 车型销售价格区间 车载中控 车载显示屏(中控):大屏中控已成未来发展趋势 车载显示屏可简单分为TFT-LCD显示器和非TFT显示器。

TFT-LCD显示器通常显示图像,而非TFT显示器通常显示字符,一般采用TN/CSTN-LCD/VFD/PMOLED材料制成。

中控屏有两种设计:一种是单一大屏,特斯拉新车厂商的17英寸显示屏最为典型,覆盖了大部分要显示的内容,通常采用竖屏设计。

另一种是分离两个屏幕,一个显示娱乐信息和导航,另一个显示空调等其他信息。

传统高端汽车制造商如奥迪、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均采用这种设计。

通常采用这种设计。

娱乐信息屏放置在中控台顶部,采用横屏设计。

低端汽车不使用显示器来显示空调信息等。

IHS Automotive数据显示,全球车载显示器(中控)市场规模每年为2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

在全球市场上,伟世通的市场份额最大,占24%,其次是中国大陆,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