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lass推出后,不少知名厂商都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
近日,小米推出了“小米手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成为了今年的热门话题。
然而,可穿戴设备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笔者收到不少尝试尝鲜的市民举报。
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先驱,运动智能手环始终难逃“三个月就坏掉”的魔咒。
居高不下的硬件故障率让不少市民怀疑推出新产品的可能性。
可穿戴产品处于观望状态。
某评测网站负责人告诉笔者,可穿戴设备的续航确实不足。
据介绍,在可穿戴设备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JAWBONE智能手环。
手环可以监测运动、睡眠等信息。
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子爱好者的追捧。
经常出现缺货的情况。
家住西丽的廖先生也是一名粉丝。
7月20日,廖先生向笔者展示了他闲置的JAWBONE UP手环。
该手环是四月份在香港的一家苹果专卖店购买的。
廖先生无奈地说:“不到三个月,手环就无法充电了,那就说明它坏了。
”由于维修单没有保留,无法送往香港维修,最终只能束之高阁。
电子爱好者李璞也有同样的经历。
第一代智能手环一上市,李普就花了数千元在海外购买智能手环。
“第一个手环两个月就坏了,我不信邪,就托人去香港买了升级版,三个月后又出现同样的故障。
”李普告诉记者,他在内地买了第二条手链。
三个智能手环。
前不久,智能手环又出现充电失败的情况。
目前,该手环正在送修。
李璞总结道:“在一些可穿戴设备论坛上,经常有关于质量的讨论。
以我的经验来看,三个月后就会打破并不是神话。
”家住景田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她年初购买了一款名为“SHINE”的智能手环,3月初更换电子产品后就无法启动了。
在淘宝上,有无数从海外采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网店。
从购买记录来看,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但在产品评论中,记者注意到,不少“补充评论”提到了无法充电、无法记录同步等故障。
一位在国内外销售可穿戴设备的淘宝店老板向记者坦言:“确实有不少用户反映了硬件故障,但淘宝店只是帮人购买,不是官方店,也不负责维修。
“可穿戴设备确实有‘缺陷’。
虽然目前还没有第三方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统计,但国内不少相关论坛都进行了用户体验调查和统计。
7月22日,《我是可穿戴控》的该网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以JAWBONE等智能手环为例,第一代产品进入美国后,其故障率确实不低。
市场上,他们遇到了电池问题,此后该公司一直在更新其产品,但根据前两代产品的使用情况,他们的网站进行了用户调查,发现只有10%的智能。
手环能否续航超过三个月。
常见的问题仍然集中在“电池失效”、“电池失效”等续航问题上,而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硬伤”。
产品的设计工艺也成为诟病之一。
7月18日,记者走访华强北电子市场。
JAWBONE、GEAK WATCH、FITBIT FORCE智能腕带、智能体重机等可穿戴设备在各种电子柜台随处可见。
当记者询问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时,一家公司表示。
电子商店老板坦言,由于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发展初期,硬件技术确实存在很多限制。
例如,柔性材料尚不成熟,柔性屏幕距离第三代柔性可弯曲的要求还很远,柔性电路和柔性电池也受到限制。
空间的优化使得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的佩戴舒适度大大降低,防水等功能也无法正常发挥。
“虽然很多设备都声称防水,但从使用寿命来看,我们还是建议顾客尽量不要佩戴。
”佩戴智能腕带洗澡或淋浴。
”该店老板说道。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低功耗传输技术目前基于蓝牙4.0,应用场景有限,使得手表等产品在续航方面受到诟病;手势识别、脑电信号等传感等体感技术的不成熟限制了臂带、头带等可穿戴产品的人机交互 消费者对技术“断层”持保守态度。
当笔者问及“是否会再次购买可穿戴设备?”时,受访者均提到“先观望再购买”,但可穿戴设备的价格并不低。
价格最低的智能手环近千元,“如果我总是花钱买一个容易出故障的可穿戴设备,那么我会选择等技术成熟后再买。
“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可穿戴设备行业,但“容易失败”是否会影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网站负责人“我是可穿戴控”他告诉记者,电池等技术缺陷确实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但国外品牌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技术已经更新了两三代。
“以JAWBONE为例,第三代产品的电池续航时间得到了提升。
”记者在华强北市场了解到,不少原本生产平板电脑的企业纷纷转向研发生产可穿戴设备。
据了解,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
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或将增长16倍以上,数量突破1万台,市场规模将增长19倍,达到1亿元,该负责人也认同这一现象,但他评论道: “可穿戴设备是国内生产的。
更多的是跟随潮流。
电池、传感器等技术还很不成熟,各家公司还在探索中。
预计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突破,届时玩家互动和用户粘性才能完全建立起来。
”7月21日,微风网硬件评测负责人周春华告诉笔者:“事实上,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相比,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并不像传闻中的那么高,并且售后服务也在不断完善。
应该不会对整体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