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可穿戴设备逐渐普及,不少厂商开始涉足这个新兴市场。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为1万台,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其中,中国的小米以数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二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Fitbit,市场份额为24.6%。
根据IDC的报告,Fitbit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供应商,出货量为1万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1万台。
此外,三星在IDC的报告中排名第四,今年第一季度三星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60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是唯一进入前五名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制造商。
不过,由于这份报告只统计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而 Apple Watch 是在 4 月份才开始销售,因此苹果并未排名。
低端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根据IDC报告,不难看出,低端市场是目前可穿戴设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40%的可穿戴设备类别价格低于美元。
这也是前五名厂商市场份额合计从去年一季度的2/3迅速提升至本季度的3/4的重要原因。
具体到产品上,小米手环售价仅为79元,应该是可穿戴市场中价格最低的产品。
此外,出货量排名第一的Fitbit销售的腕带实际平均价格仅为39美元左右,远低于IDC公布的59美元价格。
可见,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排名前两位的厂商领先其他厂商的最大推动力就是价格。
事实上,目前可穿戴设备更多是作为智能手机的补充产品而存在,并没有真正的刚性需求,所以很少有消费者购买那些高端产品,低价才是出路。
不要“花哨”,实用的功能才是最受欢迎的。
想要在可穿戴市场取得成功,除了价格因素外,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实用的功能也非常重要。
其中,出货量排名前三的Fitbit、小米和Garmin的产品并没有什么“花哨”的功能,而是更加简单实用。
不过,这与苹果和谷歌争夺应用程序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在此前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表示,目前其智能手表Android Wear平台上有超过10款应用程序。
在苹果第二财季财报发布会上,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也表示,Apple Watch 已经有不止一种应用。
但事实上,目前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无非就是运动记录、来电信息提醒等实用功能。
而浏览微博、微信聊天、甚至拨打接听电话等“花哨”的功能,在屏幕这么小的可穿戴设备上使用起来都是非常痛苦的,更何况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是连接设备到智能手机。
浏览微博必须用智能手表,而不是用大屏手机吗?我们来看看热销的小米手环。
它甚至没有屏幕,但仍然很受欢迎。
Apple Watch 卖的是感情。
虽然这份报告中的数据不包括Apple Watch数据,但从目前各方反应来看,Apple Watch的出货数据肯定不会差。
相信下一季度出货量跻身前三也不是什么大事。
问题。
然而Apple Watch似乎并不符合上述两个原则。
首先,它的起售价为美元,是其他可穿戴设备平均价格的三倍。
其次,Apple Watch的功能相当“花哨”,浏览微博、微信聊天都熟练。
。
那么,为什么Apple Watch在全球如此受欢迎呢?当然,首先得益于苹果自身的封闭生态系统,因此其Apple Watch将会与iPhone更加兼容,各种功能也会与iPhone更好的融合。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其智能手机的影响力和出货量必然会带动其Apple Watch的销量。
事实上,三星也是如此。
不过,苹果有一个其他智能手机厂商没有的优势:情怀! Wristly 最近对苹果智能手表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受访者认为 Apple Watch 不是必备品,但其中近 25% 的人甚至认为 Apple Watch 不是必备品。
对 Apple Watch 不满意,但仍会购买。
看来,过于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对Apple Watch销量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无疑会让其他竞争对手更难与Apple Watch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