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一文概述可穿戴设备现状

时间:2024-05-22 13:27:54 科技赋能

0 简介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或者与服装鞋帽等融为一体,可以与内置软件和云端交互的设备数据,同时对用户的小型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想法大约在50年前就出现了,首届国际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于2016年召开,标志着其正式诞生。

2008年,智能穿戴行业爆发,谷歌眼镜率先受到影响并轰动一时。

在“明星效应”的影响下,智能穿戴的概念被广泛普及。

从国外的英特尔到中国的华为、小米,各大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军智能穿戴市场。

众所周知,智能可穿戴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模糊的发展路径和未知的商业模式让这个市场充满风险。

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智能可穿戴设备。

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并立足,是每个已经推出或准备推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厂商都在探索的问题。

1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针对当前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火爆,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现有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1.1市场研究 根据IDC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突破10亿部大关,销量同比增长38.4%。

研究机构Gartner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28.4%。

相比之下,根据IMS报告研究,全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仅为1400万台,预计年内出货量将达到1.71亿台。

根据ABI近期预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部。

虽然这个数字显得有些过于乐观,但考虑到全球智能设备每年的出货量接近1亿台,这个数字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其中,智能手表将成为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先行者,出货量年增长率达到3%,其在出货量中的占比将逐步提升。

到今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届时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1万台。

2019年,智能穿戴设备真正迎来了发展。

2020年CES上,推出了大量适合普通消费者的智能穿戴设备。

2019年CES上,智能穿戴设备成为展会最大亮点,其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智能手机和各类平板产品。

而且从市场增长预期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取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科技产品,成为新的增长最快的领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1.2 市场规模预测 据易观分析,由于市场上智能穿戴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

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正式上线。

Apple Watch或将极大刺激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亿元。

2019年,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规模仍有望接近亿元。

图1 交易规模预测图(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来看,目前整体宏观环境有利于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

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

未来潜力巨大。

  2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分类及介绍  2.1 民用智能穿戴设备 2.1.1 游戏相关穿戴设备 游戏相关穿戴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智能穿戴设备。

现在的市场。

虚拟现实头盔Oculus Rift、意念控制的MindWare Mobile和BrainLink耳机、以及融合健康运动和虚拟游戏的零鞋等产品。

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是可以让佩戴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游戏。

场景。

2.1.2 生活相关可穿戴设备 1)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凭借低成本优势,迅速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智能手环外观简单,功能不多。

除了简单的时钟闹钟外,它还具有以下功能。

运动监测: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如计步、计算消耗卡路里等;例如,Nike Fuelband专为运动人士设计,记录全面的运动数据。

健康监测:包括睡眠监测、心率监测、血压监测等;代表产品有国外的Jawbone up2和国内的咕咚手环,不仅可以跟踪睡眠,还可以记录小睡并在适当的时间自动唤醒。

还有一些智能手环可以实现来电提醒和蓝牙接听。

华为手环就是这样一款设备。

2)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一般具备智能手环的全部功能,还配备1.5英寸左右的显示屏。

以最近发布的Apple Watch为例。

它采用蓝宝石水晶屏幕,支持打电话、语音通话、回复短信、连接汽车、天气、航班信息、地图导航、播放音乐等数十种功能。

除了Apple使用Apple S1的处理器外,大多数智能手表都使用AP,少数使用高性能MCU。

AP大多采用手机芯片,但也有为可穿戴终端定制的芯片,例如MTK的Aster SoC。

3)智能服装可穿戴设备 市场上的智能服装可穿戴设备相对较少,很多产品即将推出或处于概念阶段。

法国Emiota公司推出Enter Belty智能腰带。

这款智能腰带可以跟踪用户的健康状况,并通过测量用户腰围的变化来预测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Enter Belty 还可以用作健身追踪工具,甚至可以在用户偷懒时发出警告。

美国Sensoria公司推出了智能袜子。

这些智能袜子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跑步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帮助运动员改善跑步习惯。

4)智能眼镜类别中的第一款智能眼镜是谷歌的Google Project Glass。

这些镜头配备了头戴式微型显示器,可以将数据投影到用户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并根据环境声音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距离和方向。

尽管谷歌眼镜已经下架,但其影响仍不容忽视。

微软 HoloLens 一月份发布,是一款令人惊叹的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让佩戴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控制虚拟图像。

他们可以与旧金山的北京总部进行现场会议,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进行近距离会议。

观看火山喷发。

整个Hololens眼镜相当于一台小型计算机,有CPU和GPU,几个摄像头和传感器,还有一个虚拟图像处理器HPU。

2.2 军用可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的概念也蔓延到了军队。

2017年,美国国防承包商雷神公司首次推出了该开发计划的成果之一:XOS 2军用外骨骼。

XOS 2由一系列结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组成,主要由高压液压驱动。

外骨骼可以让佩戴者反复举起重约 90 磅(90 公斤)的物体数百次而不会感到疲劳,同时还能反复冲穿 3 英寸(76.2 毫米)厚的木板。

这种为美国陆军开发的机械装置也非常轻巧。

士兵佩戴它可以轻松执行踢足球、击高速球、爬楼梯、下斜坡等动作。

3 智能穿戴设备前景分析 近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智能穿戴设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电池动力方面有以下解决方案:(1)新型电池的研发。

石墨烯电池的研发等。

(2)充电方式的改变。

采用无线充电、电磁场感应充电和闪充技术。

芯片方面:Intel推出了只有SD卡大小的芯片——Edison等。

软件方面:谷歌发布了智能穿戴设备系统套件Android Wear,以及各大厂商深度定制的系统。

除了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每次出现问题都会采用成熟的解决方案。

如果解决了,那么这个新兴产业将会距离突破目前的局面又近了一步。

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如软屏技术、虚屏显示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可能会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突破点。

纵观目前的智能可穿戴领域,很大一部分是与医疗或者健康相关的,这或许是又一个突破。

尽管智能穿戴设备配备了大量传感器,但依靠现有技术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准确。

由于尚未得到官方认可,因此只能作为参考。

如果传感器技术能够达到现代医疗设备的水平,那么智能可穿戴设备就可以连接到医院的数据中心并发挥作用。

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智能、便捷是符合人类使用习惯的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真正以人体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入口。

人体在智能网络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感知和接收信息,就像已经非常普及的电脑、手机一样,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过,根据目前智能手机与智能穿戴设备的销售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有一定的兴趣,但仍对其持观望态度,即智能穿戴设备可有可无。

尽管消费者反应不强烈,但销量仍在上涨,各大厂商对智能穿戴设备的热情非常高,竞相推出各类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现在对未来做出太多推测还为时过早,但就目前而言,情况看起来不错。

4 总结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也许他们正在探索市场。

各厂商仍在积极发布相关产品。

尽管市场预期非常乐观,但智能可穿戴设备仍需要巨大的改变和创新才能触达消费者。

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消费者还需要时间来了解和接受智能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