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微信介入可穿戴市场,服务号为接入点

时间:2024-05-22 13:23:44 科技赋能

借助移动互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发力。

Google Glass和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是目前讨论最广泛的可穿戴设备的例子,还有百度推出的智能眼镜BaiduEye和“儿童手环”。

虽然苹果的iWatch还没有问世,但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即使是刚涉足智能手机领域的锤子科技,也雄心勃勃地将其产品扩展到可穿戴设备。

近期,拥有6亿用户的微信也不甘示弱,也将触角伸向了智能穿戴市场。

采取的方式并不是自己推出智能硬件产品,而是以微信作为腾讯接入智能硬件的入口。

微信已经敲定了iHealth、华为荣耀、乐信、咕咚等四家国内智能硬件公司的首批产品。

微信以公众服务号作为智能手环/手表等运动追踪设备的接入点,从而取代了此类产品原有的移动客户端。

用户可以通过服务账号的菜单查看自己每天的运动和睡眠数据。

微信同步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分享给好友、“运动排行榜”等功能。

除了提供接入平台外,微信还将为京东提供一定的销售渠道导流。

本文认为,微信介入智能穿戴市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潮流卡定位、流量导入、数据获取、生态建设。

首先,可穿戴技术被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和技术“信徒”视为最有前途的东西。

未来五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

互联网巨头如果不能抓住机遇,甚至跟不上市场节奏,就会出现业务短板、战略布局上的短板。

腾讯将通过微信卡槽,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入口拓展未来的业务版图,希望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其次,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未来互联网服务的新入口,意味着新流量的引入。

与手机、平板电脑相比,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将更多碎片时间无声无息地转移到互联网上,用户不会感受到丝毫的压迫感。

通俗地说,只要用户不摘下来,流量就会持续产生。

新的流量可能无法直观地导入,但里面的数据有很大的挖掘价值。

例如,对于健康手环,数据是默默形成的。

如果能与医疗保健服务结合起来,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

此外,智能穿戴设备本质上是融合了云技术和大数据的互联网产品。

对于腾讯来说,智能穿戴市场的潜力不在于硬件,而在于硬件背后收集的用户数据,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利用。

基于多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本文认为互联网经济的逻辑在于: 1、通过数字化(PC和互联网)大幅降低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和制造成本; 2、强化人们感知数字信息的能力(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 3、利用感知后的反馈,包括主动的信息反馈和无意识的行为轨迹,作为关键数据,更有效地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最终创造商业价值(社会化营销和精准营销等)。

只有当数据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密度时,数据才有价值。

因此,腾讯需要与更多的硬件厂商合作,丰富数据源和数据类型,通过数据量化用户行为。

用户通过比较数据,在相同状态的人中找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强化自己的应对行为,也让平台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优化用户的生活模式。

当用户接受并依赖时,持续付费的服务将成为收入的主流。

最后,智能穿戴设备的布局是腾讯构建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和完善腾讯生态的有力一步。

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仍属小众消费,用户基数较小。

单一厂商的APP无法打开局面。

苹果和谷歌等公司正在开发但尚未推出统一的聚合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有机会在该领域寻求发展空间。

腾讯的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户规模庞大、用户粘度高;二是用户规模大、用户粘性高。

二是业务板块多元,包括基础服务、业务应用、通讯娱乐、媒体业务等,这些板块之间可以互动。

疏导它们之间的流量并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

本文认为,腾讯应通过逐步的开放和良好的口碑,吸引硬件厂商、开发者、用户尝试腾讯的服务,并通过接入腾讯的社交关系链资源,连接微信、QQ等有吸引力的资源厂商。

、开发者和用户都留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

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涉及眼镜、手环、手表等品类。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可穿戴产品将占据我们从头到脚的每一个部分。

每个人的身体和可穿戴设备都可以作为微网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进行连接和交互。

更大胆的想法是:未来,我们打电话不再需要用“砖头”,我们的拳头将是手机;数字药丸可用于将芯片“佩戴”到人体中;可穿戴设备可以设计成与人体融为一体,用机器代替人体。

它将大脑和机械连接起来,利用人工载体模拟生命系统和大脑功能。

那时“人类”的概念是“人类+可穿戴设备”,这将实现更强的功能,类似于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