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用户粘性和生态化是相反的!我们还来谈谈Apple Watch

时间:2024-05-22 13:22:27 科技赋能

如果说AirPods是三人组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那么Apple Watch就是iPhone和AirPods之间的重要桥梁。

当然,没有它你也可以拥有完美的体验,但如果你手里拿着Apple Watch,三者之间的协作会让体验变得更好。

自Fitbit流行以来,媒体每年都热衷于将今年称为“可穿戴设备年”。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是所谓可穿戴设备的老手了,因为我购买的第一个可穿戴产品是Fitbit Flex。

当时高达万元的售价,一年多后才带来了小米手环1的功能。

当然,时尚的配色、轻巧的重量以及当时相对创新的4个LED显示点在“原始时代”仍然表现出色。

随后,我又陆续购买了Gear Fit 1代和Moto 1代。

两代产品都是第一代产品,但都有非常令人兴奋的亮点:首次在运动手环上使用曲面 Amoled 屏幕,以及近乎全屏的圆形手表屏幕。

Gear Fit1的运动体验在当时还是很出色的,每次打开Moto屏幕都是一种视觉享受。

但由于Tizen系统在手环上的交互体验不佳,以及第一代Moto的续航、“肛裂”和厚度,我陆续放弃了这些智能穿戴产品。

话虽如此,Apple Watch 已经成为我的最终目的地。

从大一圣诞节到大二下学期,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我转入Android阵营五个月了,但我仍然每天戴着它,记录我的心率。

说实话,因为一开始资金不够,我什至考虑过系列1(当时最新型号是2)。

不过,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的使用场景(我洗澡的时候一直懒得摘下手表,下雨也不害怕),我决定将出色的防水性能加入到系列2,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一年后,系列1已经因为处理器的限制而遭受公交卡刷卡体验的困扰。

Apple Watch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连续心率检测。

虽然我经常参加英语演讲比赛,面对的阵容从十几个人的教室,到一两百人的报告厅,再到上百人的礼堂,但至少每次上场之前我的心率都会跳动。

阶段,并且是最高的。

能够达到+。

当我有机会和汪涵老师共同主持时,我的心率几乎达到了峰值。

这款手表几乎成了我记录所有重要场合的另一种方式:每次回顾我每月的心跳记录,我都能看到一个月来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周四到周日正好是我在杭州参加全国比赛的日子。

) 另外,除了记录心率之外,它更大的目的是检测运动情况。

当我在大一时定期去健身房时,每次它给我的数字都比跑步机上的卡路里步数更准确。

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在操场上跑得不稳定,每跑一公里就会轻微震动一下(这里需要提一下aw的震动马达)。

当你举手唤醒它时,你可以立即看到跑步时间、里程和速度。

而且非常神奇的是,我们每50分钟就有一节课,而且它经常会在课前和课后一两分钟用非常舒服的轻微震动来提醒我需要站一会儿。

Apple Watch 的通知功能非常好。

通知与手机本身无缝推送,结合可调节的震动级别,当某些课程或更严肃的谈话中不允许使用手机时,手表屏幕上弹出的一些通知非常及时。

与我之前体验过的两款充满延迟推送的智能手表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另外——这个现在其实已经不值得谈了——11.3和Watch OS 4.3带来的公交刷卡功能也丰富了这款手表的使用场景。

虽然这比刷卡慢了一点,但不用掏口袋的感觉和轻柔的震动反馈还是很愉悦的。

说到Apple Watch,就不得不说一下极其丰富的配件系统——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自己的小生态系统。

我之前用过的Fitbit Flex有很多可互换的腕带,而且和Gear Fit一样,它们都是由彩色塑料制成的;第一代Moto只有两种选择:皮带和钢带;我的 Apple Watch 有三种不同款式的表带。

在不同的场合佩戴它。

我日常佩戴的是官方的亮红色运动表带,运动时则换成官方的伽玛蓝Nike+运动表带。

比赛、聚会等正式场合,我买的是淘宝热销的钢带,99元——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我们再来看看坑爹的元官钢表带和更贵的爱马仕表带:当然,这些奢华的配件并不是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

事实上,即使是近人民币的编织和普通运动表带也绝对不便宜。

但质量确实很好,而且很舒服。

我在淘宝上花了不到100块钱买了一条环形表带,但戴了不到一个月就坏了。

说了这么多 Apple Watch 的独角戏,那么它与 AirPods 和 iPhone 搭配时,能产生什么所谓的“生态化学反应”呢?场景一:一边玩滑板一边听AirPods,背着包,一手拿着一本书。

拿出手机很不方便。

我只需举手唤醒手表,旋转数字表冠即可调节音量,然后按屏幕即可继续。

A。

场景二:睡前害怕玩手机,把手机放在桌上充电,戴着AirPods手表睡觉,也不需要手机本体调节音量和听音乐内容,也可以双击耳机唤醒或躺着长按数字手表唤醒 Siri 设置第二天早上的闹钟。

如果你的手机在桌子上打电话,你不用起床,直接用手表按一下就可以了。

场景三:手机电量低,放在桌子上充电。

突然传来一阵语音呼叫。

我直接去阳台连接手表,用耳机接听。

也就是说,在接听电话和听音乐方面,如果你有 Apple Watch 和 AirPods,基本上与手机本身无关。

从这一点来看,Apple Watch 上最伟大、最有特色的设计就是无人能复制的 Digital Crown。

简直就是为小屏交互打造的神器。

但在小屏幕上,体验不可能完美。

例如,点阵排列令人讨厌且令人恐惧。

不用说,很难不小心碰到表冠。

另外,有些动作似乎是比Android Wear晚添加的,比如影院模式、手电筒模式;最重要的是:距离脱离手机在手表上运行必要的应用程序还很远——至少在这个系列2上:我的iPhone那天只有2%的电量,但我想冲进一家商店正在装修。

超市大促销时,我急着去买东西,但我又担心买完东西后排队付款,我的手机没电了。

这时我想起来,电量足够的手表也可以显示支付宝支付码,但是点击之后,除了需要手机联网才能获取之外,还得每分钟刷新一次——所以这根本不能用于紧急情况。

同时,在看到Apple Watch Series 4的所谓渲染图后,我发现Series 2的屏占比很低,而且表壳是圆角矩形,但屏幕本身是对的——有角度的。

我不这么认为,但从视觉上看。

确实不太协调。

之前我在我们数码群里说过,苹果三件套的体验比别人至少领先5年。

三星和索尼已经在构建一个比手机+电脑更便宜的便携式生态系统。

Icon X 和降噪豆已经成为谈论 AirPods 时不可避免的话题??——但还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达到这个水平。

(为了体验降噪豆,我在eBay 5月4日促销期间买了一颗70的复刻版,以后有机会我会比较和评估。

)如果你真的想体验最精致的生态、经验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生态反应。

这三个小玩意确实可以一起使用。

而且无论哪两者单独使用,也都能擦出十足的火花:因为这会让你感受到科技进步为提高生活幸福感带来的小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