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的《虚拟现实(VR)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联盟标准》正式发布前几天在北京。
这是我国在虚拟现实领域第一个自主制定的标准。
“虚拟现实‘国际合作、开放共赢’论坛暨行业标准发布会”同期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在会上致辞并表示,该标准将对推动虚拟现实硬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他认为,中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虚拟现实企业规模仍然小、散、乱。
核心关键技术积累还不够。
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零部件严重缺乏。
新材料、人体工学设计、政策体系、开发工具等相关配套设施尚不成熟,行业管理仍缺乏有效手段。
技术转向“由内而外” 如果说众多头戴式设备的推出让2019年成为虚拟现实的“元年”,那么这些设备已经准备好放弃手柄、传感器等外部设备,为消费者提供“由内而外”的体验跟踪技术。
带来更加自然、流畅的虚拟现实体验。
美国硅谷公司灵感科技开发出“由内而外”的追踪技术解决方案,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灵感推出了3D手势交互模块Fingo,号称是第一家在移动端实现26自由度手势追踪的公司。
“由内而外”追踪是指耳机内置追踪系统,无需使用手柄等外部设备即可追踪用户的手势、位移、环境等,从而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和更多的沉浸感。
震撼人心的虚拟现实体验。
相比之下,许多现有的 VR 头显采用“由外向内”的跟踪方式,这需要周围空间的外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跟踪用户的动作。
行业组织“硅谷虚拟现实”创始人Karl Kranz表示,Linggan三年来一直在“由内而外”追踪技术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据我所知,他们是第一个展示并让人们体验这种技术的人。
”灵感科技在2006年创立之初就确定了手势识别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方向。
负责产品开发的副总裁荣一文表示,这是基于对行业发展的判断键盘催生了工业计算机,鼠标和图形操作界面催生了个人电脑,多点触控和苹果的iOS移动操作系统催生了智能手机。
人机交互驱动计算平台的进化,3D手势跟踪、位移跟踪等人机交互技术将驱动虚拟现实,戴上附有Linggan Fingo模块的谷歌虚拟现实头盔“Daydream”。
,伸出双手并摆动,你会发现虚拟环境中实时出现手势变化。
通过用于演示的小应用,您可以进一步体验双手与虚拟空间中物体的交互,例如抓杯子、打篮球、敲钟、拿笔涂鸦等。
Linggan工程师解释说,Fingo内置两个红外摄像头,可将图像输入手机中。
计算机视觉算法可以识别手部22个关节点的位置和旋转,并跟踪26个自由度的手势。
此外,还可以对头部的旋转和位移进行6自由度位置跟踪。
还有很多美国大科技公司都在追求“由内而外”的追踪。
例如,英特尔的一体式虚拟现实解决方案Project Alloy、Oculus的一体式虚拟现实头盔Santa Cruz以及HTC最近推出的Vive追踪器都采用了“由内而外”的追踪技术。
然而,市场面临诸多问题。
VR移动耳机具有便携、价格实惠等明显优势。
因此,它们成为了VR零售领域最早爆发的产品。
移动VR盒子大多被业界视为“用户尝鲜”的廉价方式。
VR硬件系列中,除了盒子之外,还有以HTC等巨头为代表的外置式VR,以及业界较为看好的VR一体机。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VR一体机才是真正合格的VR设备。
一体式VR是指带有独立处理器的VR耳机。
它配备了处理器、存储空间、屏幕、陀螺仪和显示器。
虽然一体式VR头显在显示效果和功能上不如HTC Vive等外置式VR头显强大,但由于不受连线束缚,自由度更高,因此一度受到业界青睐。
。
然而,此类设备的价格却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记者发现,索尼的VR产品Play Station VR售价在100元左右,国产的暴风魔镜一体机售价也在100元左右。
外置VR的价格较高,相当于一台中高端电脑甚至更高。
创维库卡VR&AR事业部总经理李静表示,现阶段外置VR、一体机都面临着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
首先,零部件价格过高。
其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市场尚未形成规模,难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制造成本。
优质内容的缺乏也是当前VR行业面临的问题。
记者在一家VR体验中心看到,体验项目以冒险游戏为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者告诉记者,“很多公司只能制作粗糙的全景视频和非常基础的生存游戏,他们急于趁市场热的时候盈利,很少考虑VR发展的细节和前景。
” 2月初,有消息称Facebook关闭了一家Oculus Rift线下体验店,使在美国开设的体验店减少了近40%。
国内一些创业公司也开始在“寒冬”期间进行调整。
有的独立生产VR硬件设备,有的则专注于开发VR内容。
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侯云贤告诉记者,中国VR产业的起步并不比国外差多少。
但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致力于技术、精细化应用或内容的人太少。
整个行业在资本热潮中显得有些浮躁。
大家都在追逐变现价值更高的领域,或者复制粘贴到某些应用程序中。
“VR行业一半以上的专利技术都在美国,国内份额很小。
”侯云贤说道。
产业布局“标准优先” 虚拟现实近年来发展迅速。
过去的一年被很多人称为“虚拟现实元年”,而今年则是“虚拟现实内容爆发年”。
但专家认为,虚拟现实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布局应“标准优先”。
“如果用手机行业来对比,虚拟现实行业还处于‘老大哥时代’。
我们现在发布行业标准,逐步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就像今天各国希望主导5G一样。
”手机标准。
”虚拟现实 现实产业联盟(IVRA)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张琪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该联盟是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成立的行业组织,汇聚了虚拟现实行业众多主流厂商和科研机构。
6日,联盟在北京发布虚拟现实行业标准。
作为联盟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张奇认为,这个标准从国际角度来看特别有意义。
“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仍然在北美和欧洲。
我们的联盟希望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引进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源。
”张琪说。
“像我们这样的外国,就是中国的巨大市场。
“如果我们这个大市场都采用统一的标准,那么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就会有更大的发言权。
”他表示,世界上没有强制性的虚拟现实技术标准,但一些大公司有自己的标准,并且这个行业的标准不像电信等领域那样具有排他性,中国标准发布后,可以与现有的国际企业标准融合发展。
”如果好的话,就会提升到国家标准,然后可能会提升到国际标准。
”张琪表示,这次发布的标准可以说是一个“标准标准”,因为虚拟现实有很多发展行业趋势刚刚开始显现,相关标准体系的细节尚未完善,因此,这些标准将随着行业不断调整。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张琪引用了企业界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明标准的重要性。
进入5G时代,标准竞争日趋激烈。
”今天我们推出虚拟现实‘老大哥时代’的中国标准。
我们希望当它与 iPhone 4 相当时,我们会看到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