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平衡车又要被小米血洗了。
” 10月19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微博)刚发布9号平衡车,一位平衡车企业家就向微信好友发文感叹,对自己公司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
这一幕与小米手环发布时很多手环行业创业者的反应非常相似。
一开始,手环行业的很多创业者看到小米以超低的价格进入这个行业,出于担心只能质疑甚至谩骂小米。
在中国,智能手环的起售价为三四百元,毛利率超过50%。
同时,由于出货量大,不少企业也借此发展壮大。
很快,小米也看中了这个领域。
华米科技推出的小米手环售价仅为79元。
这个价格甚至低于大多数企业生产手链的成本。
因此,大多数智能手环制造商都破产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硬件一分钱一分货,一些边际成本无法降低。
硬件企业需要一定的利润来支撑自己的创新发展,包括华米科技。
“目前国内智能硬件领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还没发展起来,价格战就开始了。
事实上,低价是用来扼杀整个行业的创新的。
”这是小米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
小米生态链联合创始人刘德(微博)却不这么认为。
“这不是价格战,因为原有产品的价格结构不合理。
”在北京五彩城小米总部办公室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刘德摊开双手,对小米搞“价格战”、“扼杀创新”感到不可理解。
刘德解释说,这款手链原价在1000元左右,但成本只有几十元。
“您认为这个价格范围合理吗?” “小米就像一个放大器。
在很多新兴技术领域,如果没有这种放大器的介入,它可能会长期处于小众地位。
当它还不够普及时,这项新技术几乎毫无用处。
而有一天,原本小众的东西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它已经流行起来,这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因。
”刘德表示,无论是手机、净化器还是手环,小米都不是发明者,但小米是在这些产品爆发前夕进入市场的,而且然后用小米的产品放大它,让这个产品火起来。
投资主旋律:从孵化到助推 据了解,小米目前投资了大约50家生态链公司,这距离完成雷军还有一半的距离。
从投资智能硬件公司的初衷来看,小米的投资速度明显慢于去年。
刘德表示,现在小米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和成熟的公司,不再太关注具体数字。
该行业并没有立即有一百个新领域可以投资,因此速度确实放缓了。
与此同时,小米的投资主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小米今年投资的主旋律叫孵化,我们今年投资的这些公司的主旋律叫助推。
”刘德表示,今年小米加大了对初创企业的投资。
创业者从零开始,然后小米慢慢就孵化好了,今年小米投资了很多中等规模的公司。
如果说团队最初做移动电源起家的紫米是小米投资年会的典型代表,那么其对交通工具开发商Ninnbo的投资就是小米年会的典型代表。
小米帮助其收购了自平衡滑板车公司Segway,并于9月成立了Segway。
3月19日,其发布了收购Segway后的首款产品——九号平衡车。
从今年开始,小米也进入了投资中型企业的常态化阶段。
我们一方面管理已经投资的项目,帮助它们成长,另一方面不断寻找新的项目进行投资。
刘德介绍,小米的生态链投资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持股原则是小米不控股,持股比例低于40%。
这些公司必须是独立的公司。
在投资标准上,小米对于生态链公司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方法,大致如下:第一,这个公司做的产品属于大品类,即市场足够大;第二,现有产品存在明显的痛点和缺点;第三,这家公司做的产品可以被粉丝追。
必须符合互联网的通信属性;第四,公司的产品必须符合小米的用户群;第五,团队要足够强大。
这个团队是有“本事”的,做“杀鸡用牛”的小事;第六,团队和小米要有共同的价值观。
此外,小米对公司的看法与普通投资机构不同。
小米是一个首先看公司的工程师。
产品,小米生态链最终的投资决策非常接近集体决策。
除了小米的投资之外,雷军的个人私募基金顺为资本也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米投资的生态链公司包括一加联创、华米科技、紫米科技等,顺为也在场。
华米想要摆脱小米品牌。
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上个月在三里屯发布了全新手环品牌Amazfit。
为了摆脱此前小米手环的低端形象,华米科技在发布会上打造了一片人工海滩。
,确实花了很多钱。
此前,华米科技为小米独家生产手环,今年9月份销量突破万部。
与小米手环不同,Amazfit时尚手环不再注重性能,而是注重设计,与时尚服饰百搭。
华米科技CEO黄汪还邀请了之前活动中认识的著名影星高圆圆来支持。
然而如此高昂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来承担。
Amazfit手环售价1万元,比小米手环贵4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公司之一,此次并没有邀请雷军助阵。
无论是品牌名称、产品定位还是最终售价,华米科技似乎都有意与小米划清界限。
这种明确的区分不仅限于品牌和产品。
华米科技还为Amazfit推出了专用App“米动”,而不是直接连接“小米运动”,尽管未来两者可能会共享数据。
华米计划将最核心的用户数据资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那太棒了!”不过,当被问及对华米等小米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公司开始逐步寻求摆脱小米品牌有何看法时,刘德摆摆手说道。
刘德指出,这些生态链公司并不是真的想摆脱小米,而是在小米的支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用小米生态链模式做硬件,比在小米体系内设立一个部门要高效、快捷得多;一些企业愿意做自己的品牌并尝试一下。
如果他们试图阻止,这不符合“顺其自然”的逻辑。
“我们不干涉、不阻碍、也不鼓励。
”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投资的公司来评估。
“无论他们是否打造自己的品牌,只要能够生存下来,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刘德如此解释小米的态度。
华米之后,不排除出现更多产品销量不错的小米生态链公司。
将摆脱“小米”品牌,独立生产利润空间更大的高价值产品 事实上,在华米之前,紫米就有自己的移动电源品牌,加一联创也曾推出过自??有品牌的耳机。
小米内部人士认为,这对于小米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小米生态链公司业绩的突破也将回馈给小米作为股东,同时小米品牌更多地被定义为手机。
产品太多,其品牌定位很容易被稀释,其风险也较高,小米生态链公司中,销量突破千万的产品并不多。
查看小米官网发现,目前在售的智能硬件产品超过30款,包括手环、插排、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体重秤、智能血压计、净水器、床头灯等。
其中,除了小米手环销量破千万之外,小米移动电源在去年12月初上市一周年销量破万,小米活塞耳机也在今年3月宣布总销量破万。
与此同时,小米插排上市不到3个月销量就突破1万台。
此外,小米已经不再拥有销量过百万的硬件产品。
销量无法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本身没有手机那么大。
尽管小米采取低价策略,但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依然不多。
以空气净化器为例,全年国内空气净化器总销量不足1万台。
尽管小米空气净化器销量增长显着,数据显示其在六个月内取得了近20%的市场份额,但这个市场支撑年销量百万的难度很大。
刘德表示,目前净化器的市场规模不大,并不意味着潜力不大,因为现在整个市场的净化器都比较贵。
如果净化器变得更具成本效益和更便宜,市场边界将急剧扩大。
“就像手环一样,国产手环原来价格太高,没有人愿意尝试。
但当我们以79元进入市场时,有1000万年轻人愿意尝试,这是一个门槛。
”小米模式面临的挑战是,一旦产品销量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突破,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成本问题就会凸显,公司将陷入财务困难。
销量破千万的小米手环、小米充电宝、小米活塞耳机也面临客单价低的问题。
即使上述三种产品各卖1万元,其总销售额也不到25亿元。
这对于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小米来说还是一个小规模。
当然,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表示,小米生态链模式最重要的创新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出售硬件产品,以此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而提供价值。
- 顶部添加服务。
“未来,靠硬件赚大钱不会是手机市场的主流趋势,硬件销售将接近成本,互联网服务将是突破口。
”但一个新的问题是,小米手环等产品的用户粘性是否足够高,产品能否快速更新。
如果品牌和号召力不足,就会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只有继续保持庞大的硬件用户量,才能保证互联网增值服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