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智能穿戴市场似乎突然变得火热起来——继Google Glass抢尽风头之后,最近,iHealth、华为荣耀、乐信、咕咚四家厂商开始正式销售自家的微信京东等平台的产品正版手环。
苹果和谷歌两大巨头也是从系统层面入手。
似乎一夜之间,可穿戴设备市场成为爆发性市场增长的焦点。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智能终端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到2020年可能突破3亿台。
因此,未来两三年内,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亿台至1亿台。
1亿美元。
然而,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并不明朗,很多产品的性价比较低。
蜂群的疯狂会成为昙花一现还是开辟另一片新大陆?可穿戴设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厂商的热情,成为智能手机热情消退后资本市场的热门替代品,正在引领各大电子产品厂商的创新热潮。
国内外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开发,甚至一些IT企业也争先恐后地抢占这样的领域。
流行的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子产品的主旋律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误区。
这种误解目前存在于大多数智能产品中,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
首先,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大量涌入,大多数用户会在购买六个月后停止使用。
这些产品目前并没有像智能手机一样扰乱行业格局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程度也不是很高。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个人身份特征和消费习惯成为各种类型的数据,可以被存储、处理、深度挖掘、整合利用。
可穿戴设备与人、物、互联网的连接越紧密,被泄露、被盗甚至被利用的风险就越大,个人隐私保护的挑战就越大。
可穿戴设备实用性不足、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见,这一幕与当年千家团购网站和大肆炒作的P2P网站非常相似。
智能穿戴设备想要更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