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为什么可穿戴智能设备会遇到瓶颈?

时间:2024-05-22 11:54:58 科技赋能

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日月星辰就是石盘上的别针。

13世纪中叶,早期的机械钟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和德国南部。

怀表出现了。

第二年,一位名叫扎纳·萨努(Zana Sanu)的瑞士钟表匠精心设计了一款相对较小的钟,并在两端安装了皮革表带或金属表带。

从此,人们有了手表。

在手表这个可穿戴设备的“老前辈”面前,智能可穿戴设备是21世纪科技产品的先锋,但在受到喜爱后却似乎未能顺利发展。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布的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售数据显示,苹果市场份额从72%下降至47%,销量同比下降近72%。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较去年同期的1万台下降32%。

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与智能手表的命运类似的还有谷歌眼镜和健身手环。

当谷歌在2016年喊出开发智能眼镜的口号时,吸引了大批坚信“智能眼镜将改变世界”的科技迷。

然而,今年年初,谷歌宣布停产第一代产品,并将项目从X实验室转移到子公司。

谷歌眼镜离开了市场路线,回到了实验产品的状态。

健身手环的历史更加精彩。

它的原型取自工厂的防静电腕带和医院的病人识别腕带。

后来与智能电子技术相结合,成为健身辅助器材。

2000年至2010年的黄金发展期,手环销售记录不断刷新,概念股进入大众视野,手环企业在巩固全球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提升销量。

然而,该公司股价此后已从今年6月的每股47.6美元跌至目前的约9美元。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这些曾经让人印象深刻的潮流科技产品陷入发展瓶颈? CNBC财经评论认为,以最典型的谷歌眼镜为例,其发展方向一直向Android系统靠拢。

它的主要用途是接受实时信息,例如检查电子邮件、分享照片或短视频,以及通过语音命令控制硬件。

产品。

换句话说,它最适合的领域可能是医疗、汽车、体育和教育行业,而不是公众期望它能够完全取代智能手机。

谷歌眼镜以美元定价,但实际成本仅为美元。

无论是经营策略,还是研发成本的考虑,实用性差、售价高,导致第一代、第二代产品的销量并不理想。

对于健身手环来说,股价下跌的原因更简单:用户粘性不强。

社会群体往往有相似的生活模式,他们的日常睡眠状况或步行距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使用几次后,你熟悉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善,所以你没有继续使用的动力。

早在智能手表大量销售之前,就有科技媒体指出,智能手表的概念虽然好,但显然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仅提供“辅助”的去中心化用户体验。

另外,如果内部部件没有技术上的突破,那么表身设计就只能依靠机械表的外观,并没有什么新意。

对于当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来说,想要改善市场现状,摆脱“没落”的命运,首先需要构建适合用户的商业生态系统,从而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忠诚的用户粘性。

尼古拉斯·伊维有“苹果灵魂设计师”的美誉。

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艾维终于将他期待已久的智能手表变成了现实。

但显然他没有想到,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在经历了第一年的繁荣后,今年第三季度会出现严重萎缩。

以手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手表从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到作为生活必需品普及起来,经历了很多年的时间,而正是基于“看时间”已经成为欧洲人的“刚需”。

而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严格必需的,这与红海市场的手机显然不同。

而且由于此类设备高度依赖于不同的智能系统,目标用户划分过于清晰。

当投资趋势发生变化时,智能产业链必然受到冲击。

业界常常把希望寄托在重量级品牌身上,作为重振销量下滑趋势的“兴奋剂”。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

例如,虽然今年新款苹果智能手表掀起了关注热潮,但销量也在下滑。

被公认为纽约投资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表示,苹果智能手表不会成为该公司的旗舰产品,因为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想在手腕上佩戴电脑。

这句话也适用于其他智能穿戴设备。

更重要的是,可穿戴设备的款式不断更新。

现有的手表或眼镜可能不是最优的产品形态,而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事实上,许多制造商也专注于开发智能服装或配件。

可以预见,科技产品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是决定其市场销量的关键因素。

只有刺激需求、适应需求,才能改变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