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腾讯战略调整,“内容+社交”新战略成为行业福音

时间:2024-05-22 11:27:55 科技赋能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腾讯近期或将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不仅要转型to B市场,还将在腾讯最有优势的内容+社交两个领域将进行整合,组织架构也会相应调整。

对于腾讯来说,在新技术浪潮下主动调整组织架构是常见做法。

自2009年以来,腾讯分别于2018年和2018年进行了两次主动的大规模结构调整。

这两次调整,牢牢确立了腾讯在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地位。

此次热议指向“内容+社交”的延伸和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为什么是这两个?内容+社交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内容+社交”策略其实早已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所采用。

优质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用户之间的互动可以减少“用完就走”的困境,增加对产品使用的依赖,从而增加产品的商业化空间。

因此,无论是哪家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内容+社交”。

微博是典型的“内容社交”产品。

用户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以获得更多关注。

近年来,微博大力支持短视频和优质长文。

一方面是让短视频内容吸引更多用户,进而发展出互动率更高的短视频社区;另一方面,高质量的长文可以让用户认识顶级用户,增强粉丝粘性,构建良性互动生态。

2018年,微博效仿知乎推出“问答”栏目。

此举也可以看作是微博为了丰富内容生态、增强粉丝互动而做出的调整。

如今的今日头条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信息内容产品,而是在努力探索社交方向。

2016年,今日头条“微头条”版块悄然上线,向微博“发起挑战”。

“微头条”鼓励普通用户发布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并与他人互动。

经常使用今日头条的人还会发现,当用户打开首页信息流时,会出现各种“账号推荐”的形式和功能。

显然,此举也是为了将用户转化为粉丝关系。

如今,就连一直主打电商的淘宝,也在打造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和购物社区。

既然各大巨头都在做“内容+社交”,腾讯也在做,那还有什么吸引力呢?腾讯的“内容+社交”开启了无限可能。

事实上,腾讯的“内容+社交”战略在云时代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们先看腾讯的“社交”。

在社交领域,腾讯无疑拥有绝对优势。

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合计已达10.58亿,QQ月活跃账户数达8.03亿。

这样的社交用户水平是国内任何巨头都无法比拟的。

我们再看看腾讯的“内容”。

在内容领域,腾讯是BAT三大巨头中内容渠道和形式最多的公司。

图文通过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QQ看店等多种产品进行分发,已经占据了中国内容流量池的大部分。

在信息流领域,腾讯的广告加载率低于头条等信息流产品。

在天天快报等信息流产品中,几乎看不到广告。

未来有巨大的广告变现空间。

在短视频领域,威视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在影视剧、综艺等版权视频领域,腾讯视频拥有6万付费用户,位居行业第一。

在网络文学领域,腾讯持股54.74%的阅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和最大的文学IP输出平台。

阅文旗下拥有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行业品牌,目前月活跃用户超过1.92亿。

通过在电影、电视、网络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全面布局,腾讯的内容生态已覆盖人们消费和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人们对音乐、影视等泛娱乐内容的消费也在逐年增加。

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90、2000年代新生代,对泛娱乐等内容有着很强的亲和力。

所以,对于平台来说,平台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供应商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就越多,也意味着商业利益越大。

对于拥有强大内容优势的腾讯来说,如果能为用户提供电影、网络文章、音乐、资讯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抓住新生代用户的注意力,未来的效益将是绝对不可估量的。

多年前,腾讯内部实行“赛马机制”,鼓励各部门相互竞争,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性。

因此,内容产品也“让百花齐放”。

目前,腾讯的各个内容渠道都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数据尚未完全整合和开放,广告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Facebook 18Q1单季度每活跃用户广告收入为2.04美元,而腾讯Q1仅为0.71美元。

因此,腾讯的To B广告业务仍然是一座有待开发的矿。

由于腾讯在“社交”和“内容”两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腾讯或许正在探索能否整合社交和内容层面的资源,赋予内容生态想象空间,同时挖掘更大的商业潜力。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可能只需要一次创作就能获得多渠道流量和粉丝裂变;对于广告主来说,可能是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和效果追踪;对于腾讯来说,可能是数据互通能力带来的用户需求的高效满足。

“内容+社交”并不是全新的策略,但在云时代,“内容”与“社交”的强强结合以及数据的互通,必将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从用户到企业,腾讯不仅要连接人。

早在2010年,腾讯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中就提到“首先要连接一切”。

目前,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流量红利几乎已经达到顶峰。

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是和to B业务有关的。

通过微信等社交服务,腾讯成功“连接”了人们。

但如果想要“连接一切”,腾讯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外界对腾讯的to B业务一直持观望态度。

对此,腾讯刘炽平表示,“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基因,没有To B基因。

我不相信这一点。

如果你看进化的物种,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那个基因。

”一切都开始了。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化腾直言,连接人的极限是数十亿个节点,但如果我们连接人与物、人与服务,那么这个规模将会增长到数百亿,甚至数百亿。

马化腾的这句话足以表明腾讯的决心——向B转型,实现产业互联网升级势在必行。

相比其他巨头,腾讯进入To B较晚,但在腾讯第二季度取得的成绩却是可圈可点。

财报显示,腾讯云、广告等To B利润大幅增长,腾讯云的成绩令人瞩目:不仅在游戏、视频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而且还保持了惊人的增速。

近两年,腾讯正在向To B方向发展。

过去的赛马机制给了腾讯To B业务良好的创新基础,但并不完全适用于ABC时代(AI+大数据+云):To B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业务数据没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完全集成。

在此背景下,腾讯主动进行组织调整,这是新时代的主动转向。

ABC时代悄然到来,腾讯“连接一切”战略也在积极延伸。

任何战略调整都会带来各种磨难和阵痛,但最终还是需要做出选择。

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第三次战略调整无疑是给腾讯的一份巨大礼物。

我们将拭目以待,看看新的“企鹅”在 ABC 时代的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