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手机、汽车、工控等领域相比,家电对芯片性能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
例如,在家电控制部分,由于需要处理的信息较少,一般不需要采用CPU等高端处理器,可以主要采用MCU处理器。
就电源产品而言,家电产品在关闭时承受的电压和开启时能够通过的电流都比较低。
可以使用调节低电压的 MOSFET 器件,不需要调节高于 V 的电压的 IGBT 器件。
在电源管理方面,相比手机对高集成度、低功耗的严格要求,家电中的电源设计可以使用传统的AC/DC芯片来实现。
在通信芯片方面,家庭中一般采用蓝牙或WiFi技术来实现短距离连接。
手机或者基站不需要高频射频芯片,设计水平也比较低。
在家电芯片领域,已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全球中高端家电芯片基本被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公司垄断。
他们拥有丰富完整的产品线,可以提供家电芯片整体解决方案。
在32位MCU芯片领域,排名前五的企业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
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德州仪器、ADI、安森美、Maxim、Power Integrations这五家巨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虽然国内家电芯片企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家电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国产芯片应用比例不足10%。
尽管如此,产业链成熟稳定,整机企业仍有较大话语权。
传统家电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稳定,各个环节的合作模式也相对固定。
上游国际成熟芯片公司在家电领域主要采取以量薄利的经营模式。
国内芯片和原材料企业相对分散,议价能力和利润率相对较低。
中游整机企业通常规模较大,行业竞争充分,在控制产业链和芯片采购方面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他们主要采用不同的芯片来体现产品性能,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目前,国内企业在家电领域已形成全球垄断。
美的、海尔、格力、TCL等企业销售收入均接近或超过1000亿元,其中美的、格力净利润均达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