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2.13亿,老年人将成主力

时间:2024-05-22 10:45:34 科技赋能

近两年,在资本的推动下,智能穿戴产品在不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厂商开始涉足这一新兴领域市场。

在国外,微软、谷歌等互联网科技巨头,索尼、三星等消费电子公司,以及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都已经将触角伸向智能可穿戴设备。

国内,百度“云”数据模型正在建设中,奇虎、小米、中兴等生产的智能手环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已成为健康、时尚的重要标志。

尽管可穿戴设备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少业内人士仍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只不过测量心率和血压,再加上肺活量产生的能量消耗。

这些数据可能很重要,但普通人对它们没有硬性需求。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只能采集心率、速度测量等数据。

血糖、血脂、血压等真实的核心数据无法通过传感器无损失(即不采血)测量。

在传感器技术突破之前,可穿戴设备只能停留在泡沫和概念阶段。

不过,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亿台,同比增长29%。

这一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直到明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至2.13亿台。

IDC的这些数据可以表明,智能穿戴设备将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

从产品形态来看,智能手环和手表牢牢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其他形态也不断涌现,比如智能定位鞋、智能服装等。

从内容和功能上看,智能穿戴设备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进步。

从近两年简单的计步功能,到现在的心率、测速等综合检测功能,逐渐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由于传感器和软件的不断进步,可穿戴设备正在向专业化、小众消费者方向发展, 比如专门为田径、骑行、潜水等领域设计的“运动手表”,具有防震、防摔的特点——耐, 本身差异带来的价格溢价较大,价格可以保持高位,并且具有可持续性,给制造商提供了从容开发和改进的机会。

可穿戴设备最有潜力的消费群体是银发群体。

据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60岁以上的银发老人约有9亿。

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亿。

银发人群可能依靠手机来安全移动、监测步数、心跳、血糖水平、听力和视力辅助以及紧急通知。

可穿戴电子设备。

这些人不仅想要而且需要这种类型的产品。

同时,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养老领域的功能。

除了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外,还可以结合智能家居、大数据和智能家居养老云平台来解决问题。

老年人护理、健康、安全、情感问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