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价格竞争毁掉未来,智能穿戴的未来在哪里?

时间:2024-05-22 10:33:35 科技赋能

这几天,雷军佩戴小米手环2的照片在网上疯传。

继第一代小米手环发布一年后,第二代小米手环终于浮出水面。

可以预见的是,价格屠夫小米将智能手环的价格从几百元上调至69元,这一次势必会继续吸引尝鲜者购买。

一条小米手环让小米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令人印象深刻的销量是低价带来的,但低价的背后,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感到担忧。

恶性循环 廉价产品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

小米手环上市短短一年时间,销量就破万台,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不可否认,高品质、低价位是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严格控制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快速“致富”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大大小小的厂商纷纷涌入智能穿戴行业。

但对于这样一个技术、人才、创新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来说,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劣质的价格战和严重的产品同质化。

“为了冲击销量、快速占领市场,各家企业展开近乎残酷的价格战。

你的价格低,我的价格比你低。

表面上看,消费者受益,但长远来看,受损的是消费。

爱度科技李晓勇在接受OFweek可穿戴设备网编辑采访时表示。

“正是因为价格的下降,也意味着产品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下降。

如果所有厂商都这样下去,对可穿戴设备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肯定会下跌。

”陷入恶性循环。

”李晓勇指出,首先必须承认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让一切表现变得透明。

决定消费者购买智能手环的根本因素是它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价值,也就是健康数据服务。

“我们很多欧美买家除了关注我们产品的外观设计外,也非常注重产品的专业性和精准性。

然而在中国市场,华而不实的丰富功能和价格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追求。

”主要参考因素。

”数据监控亟待建立行业标准,对市场上六款步行追踪器进行横向评估。

结果令人惊讶。

只有两个追踪器的步数相同。

可以说,用户佩戴智能手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健康数据,记录行走次数、睡眠时间、心率、能量消耗等,这才是用户关心的。

如果监测数据不准确,人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计步为例,李晓勇表示,其实传统的计步器放在胸前进行数据监测是最准确的,但现在计步功能与手环融为一体。

数据监控最难的就是消除数据错误。

摇动手环可视为迈出几步。

关于数据准确性问题,爱度科技以日本欧姆龙计步器为参考,在手环中内置了Gensor k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结合爱度独特的滤波和抗干扰算法,将计步精度提高到90%。

%多于。

睡眠监测仍然是许多企业难以克服的难题。

目前一些产品的做法是让用户在休息时手动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

李晓勇认为,这不够人性化,监测应该是全自动的,这样就可以实现睡眠质量的实时监测,无需任何人为操作。

爱度手环可以自动识别睡眠模式,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深度、睡眠时间、清醒时间等。

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先行者,爱度科技自进入可穿戴行业至今,每年研发投入均保持不低于公司年营收的15%。

目前拥有50人的研发团队。

爱度科技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 李晓勇   整合产业链 智能穿戴的未来在于提升用户体验。

纵观当前的智能穿戴市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厂商纷纷积极响应,包括传感器、芯片设计、小尺寸面板、通讯技术等厂商都推出了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解决方案。

下游品牌开发商多为创业型小企业,高度依赖方案厂商,缺乏自主研发和技术支持能力。

下游开发商的需求与上游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匹配,导致产业链断裂,从而影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爱度科技始终专注于智能轻运动和健康领域。

从一开始专注于自主研发和设计,到一站式智能穿戴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推出成品并打造自己的完整产业链。

而不是专注于爱度科技的持续转型。

倒不如说,它一直在分阶段朝着自己的长期目标前进,并不断取得进展。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就很难完美地连接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部分。

产学研一体化是爱都科技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

持续的软硬件研发可以确保爱度科技在智能硬件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并实现总成本领先,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

以专利为例,一直是制约国内科技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障碍。

爱都科技非常重视研发和专利保护。

拥有多项外观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更容易布局海外市场并进行研发。

,生产和销售还可以相互促进。

目前,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品累计销量达到百万件级别。

心率监测一直是爱度科技的优势。

Aidu系列智能手环采用全球领先的NordicnRF2芯片,可以承担更复杂的心率算法运算,同时保持极低的功耗。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Silicon Labs心率传感器,结合爱度独特的心率算法,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肤色,让心率监测更加精准。

24小时实时动态心率监测技术可以记录整个运动过程中完整的心率动态曲线,让用户查看自己的运动强度数据。

工作原理:采用绿色LED灯(欧司朗)配合光敏光电二极管,随时检测流经手腕的血流量。

当用户的心脏跳动时,更多的血液流经用户的手腕,吸收的绿光量也会更大。

在心跳之间,血流量减少,导致绿光吸收减少。

爱度研发团队通过复杂精密的算法,有效监测和提取心率信号。

用户可以自定义最大心率区,对应峰值区、心肺运动区、燃脂区。

爱度在做产品的时候一直在做减法。

比如,现阶段继续专注于让动态心率监测(静态心率媲美世界一流设备)更精准、更专业,并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心率监测算法根据不同的外观设计、材料组合、架构等不断调试,同时成品也必须经过极其严格的标准测试。

考虑生产线整体,协调各个环节。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最终目标,数据服务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

美国的Mio、芬兰的Suunto、台湾的Garmin等公司已经扎根专业运动领域多年。

他们不仅技术非常强,而且在利基领域也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刚刚在该领域崭露头角的Fitbit,在智能手环领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但发展迅速,2016年成为全球智能穿戴第一股,占据智能穿戴行业第一的位置。

重要原因之一是后者专注于智能轻运动领域,瞄准了专业运动市场未覆盖的更大的轻运动客户群体。

它充分融合了移动互联网和当下主流消费者的购买心态,不仅从硬件本身,也在APP软件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让界面操作简单便捷,让用户轻松上手。

共享数据,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据悉,爱度科技APP应用软件不断升级。

从VeryFit问世到VeryFit 2.0,增加了心率功能,界面更加简单,可以支持中文、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

中文、韩文等10种语言。

再到最近推出的VeryFit心率版(veryfit 2.1),它是专门为心率产品开发的,使心率功能变得简单,并添加了自定义最大心率值。

后期将开发NFC、GPS等功能,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尽管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但毫无疑问,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正如火如荼。

全球智能穿戴市场巨大。

2018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场规模达1万台,2019年四个季度中,第四季度市场规模突破1万台,突破历史新高。

未来可穿戴领域的爆发,需要中国企业不断探索智能穿戴新领域、深耕细分领域,以及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