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没有耳机插孔的日子,因为你没有,他没有,大家也不会很快有。
自从苹果取消了耳机插孔后,又开放了一个。
业界的“良好开端”,越来越多的Android手机不再配备耳机插孔。
无论是因为防水还是成本等原因,日常听音乐都变得非常不方便。
之前3.5mm接口的耳机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
我之前一直使用iPhone X和8Plus作为我的主要手机。
因为W1芯片的原因,我一直在使用AirPods和Beats X,最近我的主力手机已经换成了白色的R1。
这两款耳机在安卓手机上的体验并不是很好。
安卓手机导歌方便,于是我又想到了这些有线耳机。
不过,R1也没有耳机插孔,因此需要使用转接头,即Type-C转3.5mm线。
我手头上只有三根电缆,所以让我们比较一下它们。
他们是HTC、Moshi和小米。
首先是HTC,这条线也已经出名很久了。
其实它是随HTC手机附带的,最近才正式单独发售。
官方售价为人民币,近期活动可立减50元,因此99元即可入手。
G放大器的USB-C端和3.5mm端均采用阳极氧化铝外壳。
端口侧还印有24bit/KHz字样。
线路连接点采用高弹性SR加固,不会受到插拔、弯曲的影响。
更小、寿命更长 小米8附带了小米转接线,所以我把它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外壳。
除了 Moshi 的阳极氧化铝外壳外,HTC 和小米均采用塑料材质。
金属外壳可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磁波干扰,使其更加稳定。
小米的线径最细,莫氏的最粗。
Moshi和HTC的长度基本一致。
小米稍微短一些。
HTC和小米都是普通的常规设计,而Moshi则有SR加固。
其实SR强化还是有必要的。
很多人使用线缆比较随意,就像数据线一样。
直接拉下来了。
或者长时间弯曲,常规设计很容易造成线材损坏。
做工方面,Moshi的铝壳和线材加工精良,而HTC的则比较粗糙,有明显的毛刺和成型线。
虽然这款是小米送的,但是做工还是比HTC的好。
接口方面,3.5mm口Moshi是镀金的,传输方面比较好。
HTC的就是普通材质。
USB-C的针脚,HTC不是全针脚,看起来不对称,而Moshi和小米是全针脚。
我们接机看看HTC的线材是不是更软一些,走线会更好一些。
但由于它只有黑色,所以搭配白色机器和耳机线时显得不太好看。
Moshi的金属+白线比较顺眼。
小米的USB-C接口很小。
毕竟没有内置放大器。
当HTC和Moshi连接坚果R1时,小米连接上会出现USB-C Audio标志。
如果没有音质的展示,小米和HTC、Moshi有很大不同。
就连真菌也能清晰的感知到。
小米的日常使用还可以,但如果你对音质有一些要求,建议使用内置功放的转接线。
对于HTC和Moshi来说,原装转接线与原装转接线最大的区别就是声场的分离和解析力的提升。
背景音和人声的区别也非常明显。
低频消失,高频出现。
如果听人声,会感觉声音更加温暖,细节更加丰富。
我最近经常在这两种电缆之间切换。
单从音质来说,Moshi线更好一些。
对于一只耳朵来说,Moshi的声场更加饱满,小细节也更多。
采样率方面,HTC 是 48,Moshi 是 48。
就像基数更大的单反相机压倒性的一样,这在硬件方面是天然的优势。
我一直在用海贝,现在bug已经基本优化了。
无损聆听和无损聆听之间的区别用一只耳朵就能听出来。
使用转接线与功放后,我就无法再用原来的功放来听了。
而且现在已经不存在接口独占的问题了,微信语音也可以正常收听了。
最后说一下总体情况。
这款小米原装转接线基本属于能听到大声音的范畴。
如果您对音质有一点追求,建议使用内置放大器的转接线。
HTC的路线很受欢迎,而Moshi的路线似乎就是针对HTC的。
HCT线上的槽位基本上在Moshi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主要集中在金属外壳、接线处的SR加固以及音频端口的镀金。
您可以将这款线材视为高端增强版。
价格方面,HTC官方售价为新台币99元,近期活跃价为新台币99元。
Moshi的是新台币。
另外,购买连接线时一定要注意保修时间。
注册后HTC的为3个月,Moshi的为3年。
与数据线一样,这种转接线通常需要更换和维修。
最后说一下这两种线材的缺点。
HTC的做工比较粗糙,造型线上的毛刺比较明显。
电线未加固。
由于其强化耐用设计,Moshi 的线材稍硬。
那么使用USB-C to 3.5mm有什么缺点吗?是的,一是听音乐时间长了,C端会有点热,二是手机续航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和交流相比我觉得没有音质问题,3.5mm耳机全面恢复。
你只要听听就可以了,不用太担心。
好的,基本上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