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奇点创新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出席发布会。
截至2020年6月10日,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1万只,仅米粉节期间就售出了20万只小米手环。
不到一年的时间,华米科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环和互联网服务公司、全球前三强之一。
今年6月,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正式在纽交所IPO,估值68亿美元。
此消息引起全球各大媒体的轰动。
其成功上市也给一向低迷的可穿戴市场带来了新的动力。
然而,此前受到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并受到“苹果粉”疯狂追捧的Apple Watch却迎来了冬天。
据最近的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Apple Watch 在美国的销量与首发之初相比下降了 90%。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可穿戴市场,可以说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
小米的突然崛起和Fitit的成功推出,让可穿戴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曾经被赋予可穿戴领域颠覆者使命的Apple Watch却出人意料,这也让可穿戴市场的前景变得越来越模糊。
事实上,想要引爆可穿戴市场,还是离不开Apple Watch的复活。
小米手环万元销量并不能引起太大轰动。
去年7月,小米在年度发布会上推出了小米手环,售价79元。
到今年3月,小米手环销量开始激增,月出货量突破万只。
截至6月30日,总销量突破1万只,使小米成为全球手环销量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仅从数据来看,小米手环延续了小米手机销量神话。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总是那么快,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然而,深入分析小米手环的巨大销量,仍然暴露出诸多弊端。
首先,小米手环销量过万,但利润并不高。
为了营销目的,厂家总是喜欢用销量来误导消费者。
小米手环销量虽然不错,但售价仅为79元,与行业龙头Fitit的千元价位相差甚远。
而且,小米手环的成本也不低。
以下是手环各个部件的成本(数据来源:极客公园):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款小米手环的部件成本价最低为39.5元,这并不算包括材料、人工、倒班等成本,因此小米手环的利润相对较低。
小米敢于提出79元的售价,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价格战一直是小米的重要策略,但在市场成熟之前设定极低的价格。
这对小米自主品牌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味依靠低价策略来铺开市场,会对小米手环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不可持续的。
比如,小米手机虽然在软硬件能力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摆脱不了廉价和山寨的阴影。
再者,价格战对于行业内的中小厂商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中小厂商的资金链远不如小米强大。
在可穿戴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销量远不及小米。
此外,小米的价格打压导致利润减少。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的低。
其次,小米手环产品质量较差。
使用过小米手环的用户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
材质劣质,做工粗糙。
网上还可以看到很多抱怨小米手环问题的帖子,比如小米手环腕带和追踪器主体的各种断裂。
诸如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失等问题。
原因是小米手环的价格定得太低。
为了节省成本,它不得不在选材和做工上偷工减料。
而且,产品质量低下肯定会降低用户粘性。
据悉,不少用户使用小米手环还不到半年。
最可怕的是,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如果在市场初期就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这将对整个市场造成难以弥补的打击。
简而言之,小米手环的热销背后隐藏着泡沫的假象。
小米手环凭借价格优势和行业红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位列行业第二。
而且小米手环产品质量差,定位低。
它是低级产品,不可能掀起巨大的波澜。
Fibit 本身无法颠覆可穿戴市场。
Fitbit 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总部位于旧金山。
它由詹姆斯·帕克和埃里克·弗里德曼共同创立。
Park 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里德曼担任首席技术官。
事实上,在Fitit之前,可穿戴领域已经有不少竞争对手。
例如,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iPod,这是一款运动套件,可以让用户将运动同步到iPod。
Vitatron C系列是全球首款全数字起搏器,但可穿戴领域整体发展缓慢。
然而,Fitbit巧妙地运用了互联网思维。
Fitbit以智能手环为切入点,通过监测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形成能量摄入和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三维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Fitit的成功在于开拓了以前不相关的领域,拓展到了一个庞大的移动健康管理产业。
而且,Fitbit在产品品质上追求极致。
它的设计细节、重量、材质、舒适度都非常受用户欢迎。
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公共场合佩戴 Fitbit 手环。
强大的用户粘性让Fitit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稳固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今年6月19日,Fitbit登陆纽交所后,开盘价达到每股30.4美元,较发行价20美元每股上涨52%。
截至收盘,Fitbit股价为29.87美元,公司估值达到62亿美元。
Fibit的推出重新点燃了可穿戴市场,其强大的辐射效应不容小觑。
作为率先抢占市场的厂商,Fibit必然会吸引更多厂商加入可穿戴领域的行列,而后续的事情也将随之而来。
更重要的是,可穿戴设备拥有更广泛的受众,投资者纷纷加入,使得可穿戴市场蓬勃发展。
然而,“篮球是5人的”。
一支球队仅仅依靠一名球星是不可能赢得NBA总冠军的。
今年,骑士队拥有NBA整体实力最强的球员——小皇帝詹姆斯,但最终他们还是夺得了NBA总冠军。
输给了勇士队。
原因在于,骑士队很难找到除了詹姆斯之外的另一个稳定的得分点。
即便詹姆斯被打得血肉模糊,也难以掩盖失利。
团队合作在体育领域很重要,在商界也不例外。
目前,可穿戴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Fitbit偶尔推出几款现象级产品外,其他厂商基本没有重大突破。
而且,任何一个全新的市场都需要众多厂商的共同开发和维护,才能让市场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行业初期最重要的是把蛋糕尽可能做大,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
很多人一度认为Apple Watch会引爆可穿戴领域。
但由于产品应用的缺陷和电池续航时间不足,Apple Watch 几乎死机,这也延长了可穿戴市场的过渡期。
总之,可穿戴市场整体还没有打开,行业的爆发点还没有到来。
仅靠Fitit一人很难颠覆整个市场。
可穿戴市场需要Apple Watch的复兴。
小米的价格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份额。
仅靠 Fitit 无法撼动整个市场。
那么,可穿戴市场将如何引爆?事实上,要引爆可穿戴市场,还需要Apple Watch的复活。
原因有二: 第一,苹果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到可穿戴领域。
苹果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公司,市值超过1亿美元,几乎是阿里巴巴的三倍。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出货量达1万台,位居中国市场第一。
苹果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苹果手机产品不仅在美国和中国畅销,而且无疑是科技领域的巨头。
因此,苹果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备受关注。
作为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可穿戴产品,Apple Watch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极高的欢迎。
Apple Watch上市首日预订量突破百万,远超Android手表的预订量和年销量。
虽然Apple Watch随后的表现令人失望,但从Apple Watch问世之初的预订数量就足以说明苹果的巨大影响力。
苹果已经成为世界终极科技产品的代名词。
尤其对于从众心理强烈的中国人来说,苹果产品往往成为时尚和财富的代言。
而且,从Apple Watch上市首日的市场反应也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智能手表还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也就是说,如果产品能够做得更好,可穿戴市场将会非常广阔。
其次,Apple Watch 可能会复活。
尽管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去世,但他追求极致产品的精神仍然是苹果最宝贵的资产。
有了这样的精神和苹果强大的技术实力,下一代Apple Watch有更大的突破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任何一家公司挑战任何一个新领域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失败。
回顾苹果手机的发展历史,其前几代产品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影响力。
正是iPhone 4S的出现,颠覆了苹果手机行业的现实。
手机行业将苹果手机推上了世界之巅。
分析Apple Watch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池续航时间短,但苹果正在改进这一功能。
苹果发言人 Nat Kerris 表示:“Apple Watch 集成了许多新技术。
我们相信,人们会喜欢全天使用这款产品。
我们预计人们会在晚上充电。
因此,我们使用 MagSafe 和感应充电设计了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应用功能缺陷,如交互速度延迟、与iPhone同质化严重等。
针对这些技术问题,苹果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期待在下一代Apple Watch可穿戴产品中取得进展。
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很可能成为与手机相媲美的移动终端,但如果要真正引爆。
可穿戴市场,依然离不开Apple Watch的复活,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代Apple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