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苹果发布会上,第二代Apple Watch正式发布。
华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汪立即在微博发表评论。
“苹果是行业的领导者,第二代Apple Watch增强了运动和户外功能,并采用陶瓷材质,内置GPS。
相信可以进一步推动智能穿戴行业的快速发展。
” 8月底,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推出自主品牌Amazfit运动手表。
这款手表确实与苹果新款Apple Watch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采用陶瓷外壳,防水,内置GPS、心率监测等功能,售价1万元。
发布会上,黄汪表示,它是“为运动而设计”。
这款手表的研发历时18个月,汇集了来自硅谷、北京、合肥、深圳的研发人员,最终打造出了一款可以与美国Garmin相媲美的运动手表。
这款手表推出后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黄汪的预期。
上市一周后,华米手表已成为京东、天猫、亚马逊全平台智能手表销量第一。
年底将进入全球前五的智能手表的定位与其他智能手表略有不同。
在黄旺看来,智能手表真正产生用户粘性的是运动功能。
“十八个月前,通过数据和直觉,我们决定做一款主打运动的手表,最后我们将其定位为一款以跑步、越野跑和步行功能为主的运动手表。
” GPS追踪、心率监测、接入小米运动APP,华米手表在运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与一些品牌的智能手表相比,这款手表缺少回复微信、短信、接打电话等功能。
黄旺的解释是,“万能产品就是无能为力的产品”。
华米的产品就是为了做减法而设计的。
“我们只有几个主要功能,但这几个功能让用户特别乐意使用。
我认为这是成功的。
”黄汪告诉凤凰科技,为了提高用户对这款手表的满意度,华米还决定每周通过微博、微信群收集用户反馈,每周五进行固件更新。
升级。
“其他运动手表制造商每六个月就要升级一次,这是非常罕见的。
”黄旺说。
“但我们相信,用户购买产品其实就是我们服务的开始,固件升级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未来我们还会推出跑步教练服务、运动保险等。
在我宣布升级周报的决定后,微博上的固件,已经购买的用户非常满意,也吸引了更多未购买的用户。
对于这款手表的期待,黄汪设定的目标非常高,“我们希望华米手表能够在年底进入全球智能手表前五”。
“国际华米”。
华米腕带发布会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就是由跨国团队完成的“历时18个月、四地研发”工作。
这种工作在外界看来相对复杂。
在黄汪看来,合作方式是最高效的,“如果我们要做Android系统,一定是硅谷的人最懂;如果我们想做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一定是北京的人最懂。
”最好;我们也想做中国互联网产品。
”需要懂硬件、懂新材料的人才,一定是深圳最懂的人。
“汇聚最优秀的人才,是黄旺设计这款产品的逻辑之一。
跨国团队的合作也加快了研发和制造的速度,“跨国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中国团队完成工作后,美国团队继续工作,这加快了我们的研究速度”智能硬件的竞争是速度的竞争,黄旺透露,华米从公司成立之初就立志要做一家国际化公司,“我们从今年10月份开始就开始在硅谷招人”。
尽早全球化对于初创公司来说非常有利。
“探索者”华米手环华米手表并不是华米第一次发布独立品牌的新品,去年华米就已经发布了自有品牌Amazfit。
去年在中国的可穿戴市场,小米手环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黄旺对于Amazfit手环的销量并不是很在意。
Amazfit手环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它正在为当今的智能手表“探路”。
“推出Amazfit手环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华米时尚、个性的品牌,与小米手环形成鲜明对比,让用户记住它。
”黄汪表示。
“华米手表和之前发布的手环一脉相承,都是陶瓷材质,很时尚。
再加上GPS等科技感,华米Amazfit品牌将会更加丰富。
”打造良好品牌。
黄旺的选择是“一步一个脚印”。
“除了罗永浩和雷军,没有人能够一夜成名。
品牌需要慢慢积累,让用户形成完整的认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用户和粉丝群。
”与小米密切相关。
在华米手表推出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款新品就是传说中的“小米手表”。
即使经过小米官方微博的澄清,不少媒体在宣传这款产品时,仍然使用“小米手表”的字样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被外界刻意误解,黄汪认为小米的天然流量“对我们非常有用”。
由于小米手环的巨大成功,外界对研发和制造小米手环的华米并不熟悉。
谈到小米手环,黄旺也是“豪情满怀”,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小米手环的数据,这足以说明小米手环的成功。
去年京东期间,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3C’部门排行榜中,搜索次数最多的单品是‘小米手环2’,超过了苹果和华为。
而在‘热搜’中,搜索量最高的单品是‘小米手环2’。
词汇榜上,‘小米手环2’排名第三,仅次于‘红包’和‘钱包’。
”在“8.16”小米周年店庆活动中,智能硬件榜单中的“小米手环2”获得了数万关注,而其他产品的关注度比小米手环2少了两个数量级,只有几十万一万。
”黄汪说。
正是小米手环的巨大成功,让华米拥有了大量的现金流,让后期研发能够顺利进行。
因此,在黄汪的计划中,永远不会有“自主开发” “没有小米”也许吧。
“从一开始,我们和小米手机就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小米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相互支持的关系。
我们也需要和小米手机有很多互动。
对于比如小米手环可以初步解锁小米手机。
”黄旺说。
“当小米手机准备好了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当小米手机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也会支持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
”这次华米用自有品牌做运动手表,也是商量后做出的决定。
与小米。
“华米是可穿戴行业的领先公司,就像一个孩子一样。
从小米生态链孵化出来后,总是需要学会独立行走。
使用我们自己的品牌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如何完善销售渠道,以及整个体系的其他运营”,这都是华米的机会。
华米成立之前,黄汪从事平板业务,是国内最早的平板电脑公司之一。
随着平板电脑逐渐成为红海,黄旺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方向。
同年,黄旺去参加了全球消费电子展(CES),回国后他决定开始做可穿戴产品。
“可穿戴产品是可以24小时陪伴人们的电子设备,因此用户粘性很大,其价值是手机无法替代的。
我认为这类电子产品会有更好的前景。
”黄旺说。
自2009年可穿戴设备元年开始,这个市场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也经历了巨头涌入的转型过程。
许多小型初创公司在第一阶段都失败了,现在只有 Fitbit 和华米等少数公司仍然活跃在市场上。
第二阶段,巨头们也开始关注可穿戴市场。
苹果、三星、华为等纷纷进入市场,开始“瓜分”市场。
对于华米和皇旺来说,对付这些巨头的关键是“专注”。
“华米有几千万,300多人只做一件事,可穿戴设备,所以从我们的专注程度和投入的资源来看,我们并不一定比巨头们小。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与苹果、华为的可穿戴团队相比,我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代言华米手环的黄旺和高圆圆,能把创业和爱好结合起来的人并不多。
”王也算能做到的人之一,黄旺养成了每周去奥山散步的习惯,这样通过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完成了工作, “一石二鸟”,“每个周末例行聚会,或者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大家都会到奥孙来找我。
我们几个人一起走。
行走的过程就是锻炼,这一生就是创业。
”在华米北京办公室,不光是爱锻炼的人。
黄汪,几乎每个员工都戴着小米手环。
更让人惊讶的是,几乎每个员工都是“北京办事处有很多人。
一开始,很少有人跑。
但因为想测试产品,大家都开始做各种健身活动,并爱上了运动。
”黄旺说,“公司里很多同事都能跑全程马拉松,任何人都可以跑半程马拉松。
” “这是整个公司的基因,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我们才能做出好的运动产品。
”黄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