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消息,近日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年)》。
着力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
加强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智慧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机器人和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供给能力。
1.智能穿戴设备。
支持企业满足消费者运动、娱乐、社交等需求,加快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服装、虚拟现实等可穿戴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产品功能、性能和水平。
工业设计水平,推广产品工艺精良、功能丰富、数据准确、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节能环保。
加强跨平台应用开发和配套支撑,加强不同产品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交互控制,提高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服务能力。
2、智能车载设备。
支持企业加强跨行业合作,开发智能车载雷达、智能后视镜、智能记录仪、智能车载导航等设备,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交通需求,提高产品安全性、便捷性和实用性。
推动智能操作系统、北斗导航、宽带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车载设备上的集成应用,丰富行车服务、车辆健康管理、应急救援等车联网信息服务。
发展汽车级芯片、元器件和成套设备检测认证能力,完善配套供应体系。
3、智能医疗健康装备。
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监测、远程诊疗、家庭护理等需求,发展智能家居诊疗设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分析诊断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鼓励终端企业与医疗机构对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数据可信性,加强不同设备、系统之间接口、协议、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医疗器械及相关医疗器械的数据融合。
健康服务平台。
4、智能服务机器人。
针对家庭、教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开发并推动多模态人机交互、环境理解、自主导航、智能决策等技术发展,开发开放式智能服务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完善智能服务通信控制、安全以及机器人编程、操作图形用户界面等设计平台的标准,将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扩大产品应用市场。
5、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
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发展高可靠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工业网关、智能PLC、工业级可穿戴设备、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
支持新型工业通信、工业安全防护、远程维护、工业云计算及服务等技术架构和装备产业化,提高工业级智能系统开发、优化、综合仿真和测试验证能力。
公告指出,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1亿元。
在低功耗轻量化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先人才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