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穿上“钢铁套装”后不仅可以快速行走,还可以举起180公斤的重量。
我国宇航员打造的外骨骼机器人现已进入工业设计阶段,将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空间机械臂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一把酷似牙科医院专门用于治疗牙齿的椅子。
这是一个智能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首席设计师马如琪表示,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可以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的智能机器人。
它可以帮助佩戴者跑得更快、更强、有更大的耐力。
一名“肢体残疾人”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演示,证实了马如琪所说的事实。
“肢体残疾人”穿上外骨骼机器人,打开电源。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残疾人”可以有节奏、自由地活动上肢,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智能控制用力的大小。
只需轻轻的动作,他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健康人力量的任务。
完成的事情。
不久前,该院承担的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项目通过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年度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发展工程专项项目的专家评审。
专家认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可辅助肢体残疾人的上肢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训练,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突破。
据了解,该所目前正在对这款上肢康复智能机器人进行工业设计,试图通过人体工学改进,使其更加轻量化、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更美观、更舒适、更易用。
接受。
“我们希望尽快创造试用机会,争取尽快投入市场应用。
”研究人员表示,还将针对承重救援机器人、特殊环境作业机器人、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系列产品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马汝奇表示,五院空间机械臂系统研究所在从事空间机器人技术研发的同时,在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代表的地面应用机器人系统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开发了一批外骨骼智能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用途很多,比如陆地救援、战场、医疗应用等。
据了解,作为我国智能空间机器人研发的牵头单位,中科院空间机械臂系统研究所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第五学院目前主要用于太空探索。
据了解,该所正在利用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开发空间站舱外机器人、辅助宇航员的月面行走和训练机器人、小行星采样机器人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