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解密华为可穿戴产品从零到一再到三的布局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5-22 09:59:53 科技赋能

3月1日下午,MWC前一天。

华为通过产品专场发布会,推出三款智能穿戴产品。

它们分别是:蓝牙耳机和智能手环二合一产品TalkBand B2、音乐播放器和可穿戴产品二合一产品TalkBand N1以及新款Android Wear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W1。

随后,《智东西》对华为消费者业务MBB家庭产品线总裁杨志荣进行了专访。

华为消费者业务板块可分为手机和非手机两大领域。

杨志荣是手机以外产品的总负责人,包括平板电脑、智能家居、可穿戴产品、车载产品等。

因此,杨志荣是华为智能硬件的总舵手。

通过与他的交谈,志东试图了解华为智能穿戴产品从零到一到三的布局背后的思考,以及处理一些关键问题的策略。

  在与杨总的交流中,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1、去年推出的TalkBand B1销量已突破50万台。

2、华为在可穿戴产品上投入了4年,并在2年前开始规划系列产品。

此次发布相当于一系列产品的首次亮相。

3、杨志荣认为,智能家居的崛起将从中国市场开始,基于创新和巨大的本土市场。

  以下为谈话要点: 知东西:这次推出的三款产品,准备了多长时间?杨志荣:从华为对可穿戴产品的投入来看,4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去年,首款产品TalkBand B1推出。

它从2年前就开始规划系列产品,今天发布的三款产品分别代表Talk+Track(追踪)、Talk+Music+Track和智能手表三个系列。

具体来说,这次的几款产品,研发时间是去年,但消费者研究已经进行了2到3年。

知东西:您提到B1的用户粘性非常高,使用率为87%。

具体销量是多少?杨志荣:截至去年,B1销量突破50万辆。

志东西:与TalkBand的推出相比,后两款产品感觉没有那么独特。

产品形态如何差异化?杨志荣:从我们研发的角度来说,细节上的差别其实还是比较大的,比如TalkBand B1是一个播放器和耳机的结合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耳机。

在推出华为Watch时,我们从两点来判断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喜好。

首先,外观应该是你第一眼就喜欢的。

添加蓝宝石玻璃和不锈钢材质,提升品质感。

还有一点就是该功能确实好用,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

智能物联网:华为Watch的电池续航时间有多长?为什么不包括无线充电?杨志荣:续航时间是2天。

我们在计算算法方面做了很多积累。

例如,仅传感器算法就有 20 多名博士在研究。

不使用无线充电的主要考虑是,一方面接触式充电更容易使用,充电器更容易携带;另一方面,无线充电模块的加入会影响手表本身的厚度,至少增加1毫米。

智物:如何解决圆屏不留黑边的问题?杨志荣:这是一个技术难点,可以通过与屏幕供应商合作来解决(注:屏幕供应商未透露)。

智东西:国内价格如何界定?会划算还是高端?杨志荣:这个我们还没有最后确定。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合适的价格。

志东智:Apple Watch的上市时间也很接近。

如果先推出Apple Watch,后推出华为Watch,那么Apple Watch与Apple Watch之间就会存在时间差。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怎么处理呢?杨志荣:无论早晚,对行业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苹果可以发挥推动市场的作用。

智能东西: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的功能差异非常小,并且受到 Google 服务的限制。

如何个性化它们?杨志荣:谷歌对Android Wear的控制确实非常严格,而且变化也很小。

但谷歌允许差异化,例如表盘和一些交互方面。

我们在Android的个性化方面做得很好,Android的故事将在Android Wear上重演。

具体来说,我们会重点改善手机和手表之间的交互体验,同时添加很多相关的功能,在这方面带来更多好的体验。

智东西:如何解决本地服务问题?杨志荣:我们已经在和谷歌谈,在中国我们也在和百度、腾讯谈。

如果谷歌能够重返中国就更好了,否则它也会与中国本土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洽谈合作。

智能物联:可穿戴产品在华为消费产品线中扮演什么角色?杨志荣:应该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产品。

我一直认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意义在于性价比。

消费者手腕上的这个空间是非常珍贵的,也是被消费者看重的,所以只要有真正好的产品,消费者就愿意付出相应的价格。

志东智:华为也在强调其健康的开放平台布局。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谈论开放平台。

我们怎样才能成为领导者?杨志荣:我觉得当大家都在做开放平台的时候,统一的时候就到了,大家会更愿意共同努力推出统一的接入标准。

具体到平台的布局上,我的产品处于前台,综合服务平台也是我们的投资重点。

还有一个基于华为的云平台,将集成第三方服务。

最后,我们希望推出一个开放的平台。

标准。

志东智:我看到这次也展出了华为的CarFi车载产品。

作为一个产品,它是如何定位的?杨志荣:目前华为在车载设备上投入较大,主要集中在前装市场,而CarFi则更多针对后装市场,让汽车通过CarFi接入互联网。

与传统上网卡相比,CarFi是车规级产品,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在汽车产品方面,华为在前装市场做得比较好,已经与奔驰、奥迪、东风合作。

汽车产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周期比较长。

例如,与奔驰合作一款预装产品就需要三年时间。

测试过程非常麻烦,故障率要求是百万分之几。

智能物联:您认为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如何才能普及?杨志荣:我觉得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还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

插座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我们已经研究了3到4年。

现在解决的关键是消费者是否真正喜欢、愿意付费。

这就需要平台建设将小产品一一聚合。

通过一组开放协议,可以将不同制造商的产品链接起来。

我认为中国肯定会率先发展智能家居,因为中国现在非常有创新精神。

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的创新力正在崛起。

还有一点是,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强,市场巨大,消费者众多。

  总结:总体来看,华为此次推出了三款产品,从HTC等手机厂商的同步跟进就可以看出。

智能家居、娱乐和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非常重要的分支,而由于它们与手机产品本身的紧密联系,手机厂商不得不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不过,整个智能硬件行业仍然是规则比较混乱、大家都没有战斗的局面。

智能手机厂商介入的一个好处是,扎实的研发能力和成熟的市场可以给这个本来就很浮躁的市场带来一些真正的依赖。

Spectrum的产品最终将使智能硬件市场走向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