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华为发布智能手表后,HTC被曝将于明年2月发布“One”Android Wear智能手表。
苹果推出智能手表后,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智能手表热潮。
在智能手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三星、MOTO、LG、华为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转向智能手表,以转变业务策略。
纵观这些智能手表,虽然各个厂商都声称自己的产品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有所不同,但事实是所有智能手表都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另外,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用户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智能手表实用性都不是很强,没有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杀手级”应用。
专家表示,智能手表要想在竞争中突围,需要注重差异化和应用场景。
近两年各手机厂商纷纷涌入智能手表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下一个高速增长领域。
于是,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转向智能手表市场。
其中,苹果率先推出多款Apple Watch,可与iPhone配合使用,支持打电话、语音回复短信、连接汽车、天气、航班信息、地图导航、音乐播放、心跳测量、计步等数十种功能。
Apple Watch推出后,立刻掀起了智能手表的热潮。
紧接着,摩托罗拉的MOTO上市了。
它注重外观设计和材质,以区别于Apple Watch,并以“好看”吸引消费者。
三星也不甘示弱,在“外观”和功能上都下了功夫。
其智能手表三星Gear S2采用1.2英寸x圆形屏幕,在容量、防水和电池寿命方面与苹果和MOTO智能手表竞争。
国产手机厂商华为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手腕导航、支付宝离线支付、微信、心率监测等强大的“接地气”功能和应用。
它还具有“出众的外观”,据说其外观可与瑞士腕表相媲美。
表面。
苹果、MOTO、三星等进军智能手表市场只是手机厂商的冰山一角。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可穿戴设备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并未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因此,目前有不少手机厂商也想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分一杯羹,纷纷进军智能手表市场。
例如,LG将与谷歌联手,采用全新的Android Wear系统,配合自家的长期演进技术(LTE)网络,改变智能手表必须依赖手机的局面。
还有消息称,HTC 将于明年 2 月发布其“One”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但具体细节尚未透露。
手机厂商向智能手表的转变是一次战略转型,需要苹果、三星、MOTO、华为等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智能手表。
所有这些都受到市场的欢迎。
Apple Watch、华为Watch甚至出现了消费者排队购买的情况,线上线下均已售空。
场景。
手机厂商的上述尝试的成功,引发了众多厂商的跟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到开发智能手表的队伍中。
那么手机厂商为何要转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呢?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
首先,传统业务增速放缓,手机厂商亟待转型。
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3%。
这是六年来的第一次。
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趋势。
高增长领域。
各厂商纷纷进入市场,并根据自身优势推出相应的产品。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真正点燃可穿戴市场的明星产品。
手机厂商急需新的业务增长点来弥补传统业务增长的放缓,而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表是目前的首选。
其次,拿到进入物联网的“门票”。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壮大,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将变得越来越有用。
例如,您可以使用智能手表打开车库门;您还可以通过滑动手表屏幕来锁定家门或远程控制空调。
手机厂商希望通过智能手表获得物联网的“门票”,抢占市场先机。
第三,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给出了智能手机市场巨大潜力的五个原因:第一,它帮助用户通过手表快速、简单地沟通。
用户只需要低下头就能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第二个是实际应用广泛,比如购物支付;三是方便好用的同时又不失时尚,智能手表的“颜值”成为各厂商的卖点;第四是改变工作场所环境,比如通过实时手表举行简报和振动通知等;监测健康状况、睡眠周期、配速速度等,最终甚至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健身器材。
同质化竞争加剧。
虽然智能手表市场潜力巨大,但各厂商推出的产品也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部分产品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销量。
不过,Wristly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在两周后就放弃了 Apple Watch,30% 的人在两周内停止佩戴,剩下的近 20% 的用户甚至没有使用过。
一天。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跟风趋势下,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
厂商都在比拼“颜值”,产品功能和应用也各不相同。
另一方面,技术瓶颈制约了其发展。
首先是电池寿命;二是功能和场景应用与手机相同。
因此,目前现有的产品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厂商想要在智能手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除了突破技术瓶颈外,还需要在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重差异化。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产品功能应用上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智能手表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终端产品,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细分市场和细分群体的需求。
GfK调查数据显示,功能、价格、品牌、运动监测、易用性、产品设计、电池续航等是消费者购买智能手表时主要关注的因素。
中国消费者认为,智能手表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活动记录和品牌。
在德国,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捕捉运动、健康和健身数据是最重要的应用,其次是更传统的时间显示和打电话。
在英国,提及最多的应用是监测活动和健康状况,其次是传统手表功能和智能手表 GPS 功能。
发展智能手表,更重要的是要有场景化的应用。
在不同的场景下,智能手表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GfK调查显示,在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的前提下,消费者目前感兴趣的应用主要包括获取体育活动信息、卫星导航、电话功能和应用等。
由于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因此它也适用于身份验证、“便携式”售票或在收银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