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创新论坛今天(4月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这也是年初中国无人机任务系统与技术产业联盟(CUMSTIA)成立后举办的首场专业无人机盛会。
机器学习领域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本次论坛由中国无人机任务系统与技术产业联盟、中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太乙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无人机》杂志社协办。
论坛以“无人机与数字中国”为主题,就国家基础测绘、应急救援测绘、数字城市、智能交通等热点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赵忠明书记和广东泰亿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黄山董事长先后发表题为《无人机低空遥感应用在各领域的需求》和《无人机低空遥感领域应用》的专题报告,探讨需求和应用无人机低空遥感。
很棒的评论。
如何降低行业使用成本?自在汶川地震中发挥巨大作用以来,无人机遥感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增长。
黄山认为,虽然国土资源监测、灾害排查、电力巡检等领域对无人机操纵杆测绘有旺盛的需求,但目前仍不太普及。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体积大,需要配套人员多。
操作复杂,与飞行模拟器无异。
起飞和降落都很困难。
需要布置地面控制点。
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飞行平台的性能,更取决于机载任务负载的性能。
为了克服低空飞行对地形起伏和地面高大建筑物的影响,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图像,降低后续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复杂度,我们开发了高分辨率精密、小型化、宽视场任务有效载荷系统势在必行。
作为工业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广东泰亿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专注于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智慧城市中。
如何降低行业使用成本、普及无人机设备、解放整体生产力?这也正是太亿科技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在本次论坛上,他们推出了一款便携式无人机产品:Prophet。
它结合了便携性、易用性和专业性。
它可以实现1.5cm的分辨率、3cm的绝对精度(无需控制点)、80分钟的电池续航时间、单次作业区域可达20平方公里、以及20兆像素的无反光镜相机。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便携式无人机惯性较小,受气流影响较大,很容易导致飞行偏差、拍摄扭曲等问题,导致结果失真。
Prophet在控制算法和飞行器设计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果非常理想。
黄山还在论坛上宣布,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无人机,真正达到降低行业使用成本的目标,太亿科技将联手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项目”。
精选10个领域,每个领域筛选20个案例,免费提供0小时飞行服务,并在新华网上建立项目专题,跟踪研究、跟踪报道,全面展示每个案例。
无人机遥感与智慧城市如何结合?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是无人机低空遥感测绘的最新发展方向。
无人机可以利用其高空、高效率的优势,协助监测建筑工程中的梁施工情况,并建立图像和测量数据库。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蔡志洲在题为《无人机助力智慧交通和环境保护》的报告中指出,未来交通工程项目的测量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复杂的城市环境。
作为实体城市全息再现和三维建模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运而生。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孙杰所长做了题为“《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及其应用》”的演讲,重点介绍了这项技术。
这种倾斜摄影技术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度地全面感知复杂场景。
它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和专业的数据处理程序,生成三维数据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外观。
高度等属性为真实效果和测量级精度提供了保证。
黄山在《无人机与数字城市》报告中表示,太一科技研发了无人机航空遥感及遥感图像自动处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构建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应用系统,可以为智慧城市运营组织中的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支撑服务。
无人机凭借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
相信未来无人机遥感将与高空、航天遥感互补,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