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滴滴国际产品技术部副总裁和负责人卜峥在香港RISE创新大会上透露了滴滴国际重点产品计划。
其中,滴滴日本和滴滴澳大利亚即将推出司机无接触语音接单功能,这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出行行业落地的全球首次尝试。
卜峥认为,滴滴的国际扩张需要一个高效的本地化组织来“仔细倾听”。
卜峥表示,滴滴的国际团队也注重安全和体验。
通过语音接单,可以大大减少司机开车时操作APP的麻烦。
安全风险大,海外市场试点也可以为国内积累经验。
同时,国内安全算法模型也已在拉美本地进行适配,帮助滴滴收购的99出行软件大幅降低事故和事件发生率。
日本出租车司机展示了滴滴APP的语音接单功能。
卜峥在会上告诉主持人,语音接单功能是滴滴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语音助手开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8月,滴滴宣布了两个人工智能应用试点项目:增强现实(AR)导航服务和驾驶员语音助手。
交互式AR导航基于计算机视觉定位和3D场景重建,已在试点机场、购物中心等大型建筑中投入使用。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的驾驶员语音助手未来准备开发全方位的语音交互服务,包括音视频娱乐、信息查询、车内环境调节、乘客沟通、客户服务、甚至加油、充电或维护服务。
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教授表示,驾驶员语音助手需要应对嘈杂的流动车辆环境,并在移动时做出即时、准确的响应,这比一般语音识别技术要求更高。
此外,滴滴国际团队在拉丁美洲推出的滴滴借记卡和端到端电子钱包也引起关注。
卜峥解释说,拉丁美洲的银行服务价格昂贵,第三方支付不发达,40%的人口完全依赖现金。
司机携带现金买票的能力也成为一个安全痛点。
滴滴目前正在与当地金融机构和连锁便利店合作,在巴西和墨西哥推出借记卡和钱包,这降低了安全风险,也让司机更容易提取现金养家糊口。
卜峥说:“墨西哥的用户很快就可以使用滴滴来支付水电费和电话费。
”针对没有银行账户的司机,滴滴分别在巴西和墨西哥推出了“滴滴卡”和“99卡??”。
7月9日,Uber CTO在RISE大会上主动表示:“滴滴在海外市场正在迎头赶上。
不敢懈怠”,并承认与滴滴的“良性竞争”正在推动行业创新。
卜峥说,竞争产品如何描述自己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用一个高效的本地化组织来‘倾听’,直接面对我们所服务的用户。
除了这些大的创新之外,还有很多小的改进,比如夜间模式、驾乘互评等系统等等,都是由北京、硅谷以及各个地区的团队设计和实现的,我们绝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去推广。
我们用世界一流的技术赋能当地团队,结交当地朋友,创造独特价值,这是滴滴的国际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