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我就是想聊聊——酷PM对微信的热情吐槽

时间:2024-05-20 01:44:23 科技赋能

小编表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产品,庞大的用户量,以及无数媒体的分析和追捧,让微信不断成长与赞美。

微信真的完美吗?让我们听听来自 PM 的不同声音。

(这位PM很害羞,所以保持匿名,但欢迎你在文章下跟他评论,他会匿名回复你。

) 注:该图不针对任何账号或人,仅供参考与文章内容相符,敬请理解:)这是对微信的吐槽,并非认真分析。

如果你和我一样被微信的某些缺陷所困扰,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我觉得朋友圈是一个很好的功能:我会关心朋友的近况。

毕竟聊天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讨论。

您只能看到好友在朋友圈中的内容。

结果,在朋友的动态更新中,经常会看到A说“好吧,我们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一一解答”。

问题是大家的疑问是什么?你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困惑?原来,我没有关注A的其他好友B、C、D……,所以看不到B、C、D……的回复,所以整个状态更新环节都是莫名其妙的回复。

我觉得Twitter的@机制很好。

如果我的朋友@了另一个我不关注的人,那么这条消息将不会出现在我的时间线中,并且不会出现没有上下文的对话问题。

对应上面的文章,因为我在朋友圈里看不到任何不认识的人的信息,所以我不可能通过朋友圈扩大我的朋友圈(这个问题可以在群聊中部分解决)。

解决了,不过朋友圈和群聊可能不对应同一群人。

) 总的来说,我个人更喜欢Path的逻辑:以朋友圈为主体,聊天为补充,就能找到通过朋友更新的回复。

一些有趣的新潜在朋友。

公众号然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原本用来和熟人社交的微信账号,突然多了一个和熟人无关的公众号。

我想看自媒体,博客、微博就不能看吗?为什么要在微信上阅读?好吧,我其实知道为什么。

因为“博客太分散,维护成本太高,沟通能力不够”,因为“微博没落,僵尸账号发垃圾”,“你看我的微信朋友圈有多少人点赞,有有多少朋友转发了此信息?“一方面,我不在乎有多少人“喜欢”我的东西,如果你真的认为你喜欢它,就发一条有价值的回复即可;另一方面,朋友圈里的个人状态更新对我来说是有好处的。

因为其他人可能对这个信息不感兴趣,但是公众号啊,你要关注它才可以浏览。

RSS 订阅的变体,但分享它,或者只有朋友可以看到它,它根本不是“公开”的,如果我想在其他地方分享它,我必须“复制链接 - 打开浏览器 - 与浏览器分享”。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吗?感觉就像是前互联网时代……相比之下,微博的公众会员更多,而公众号则无法面向公众的读者发布内容。

账户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而在博客和微博上,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其他读者并参与讨论(虽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进行讨论,但这也是上面提到的问题。

朋友圈里的朋友并不是本来可以公开讨论的同一群人)。

虽然公众号常用的“微社区”可以将读者聚集在一起,但他们在“微社区”中谈论的事情实际上可能与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没有太大关系,内容和交流也有很大的不同。

被剥夺了。

必须承认,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成本确实比独立博客低,而且很容易获取关注者数据,这对于自媒体来说是有帮助的。

然而,推广公众号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方面。

,因为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只有好友可见,所以传播力和可发现性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在微信以外的渠道进行推广,实际上需要自媒体带来其他传播渠道(目前常见的是通过其他微信公众号、原创微博、播客、博客等进行传播)离线二维码)。

没有任何基础的小众自媒体真的能发展得很好吗……我没有太多研究可说。

服务帐户首先是服务帐户。

其实我对功能本身没什么可抱怨的,比如微信查银行信息(招商银行)、叫出租车(XX出租车)、博物馆导览(国家博物馆)。

打印照片(打印漂亮的图片)这样的轻量级功能对于开发者来说确实很方便,而且不用花很多钱来开发应用程序。

不过,可能是一种洁癖,感觉就像桃树上长了几根杏枝。

出来的时候,我感觉有点尴尬。

然后就是微信支付。

微信买东西其实是服务号功能的延伸。

毕竟一些简单的服务能够直接支付固然不错,但是用微信就麻烦了。

感觉不好。

尤其是现在已经扩展到其他支付甚至线下支付。

(我比较喜欢专门做支付的支付宝来做这个,但是支付宝的公众号感觉不能支持。

) 游戏功能还是不错的。

它利用朋友关系来制作社交轻量级游戏。

虽然Android、iOS原生就有这个功能,但微信的好友关系信息毕竟更准确。

总体来说我觉得IM和朋友社交相关的东西还可以(虽然Android App不是很好)。

虽然其他叠加的东西无可否认是好的,但只是让人觉得别扭。

(而且如果不是腾讯,像现在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 开发者想从开发者的角度说几句话。

这方面其实更多的是开发者的贪婪而不是微信的开发架构。

问题在于服务号每月只能推送4条消息但开放接口较多,而订阅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消息但开放接口较少。

因此,你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出一些决定:是要做服务还是内容订阅。

如果开发者决心只做一个服务号,其实也能实现一些不错的功能。

如果开发者确定只做订阅号,基本功能就够了。

问题在于,我们在开发时,往往既希望服务号丰富的功能接口,又希望订阅号的推送频率。

因此,出现了一些利用各种方法在订阅账号中实现丰富功能的做法。

最常见的方法是调用Web应用程序来实现许多强交互功能,但微信内置的浏览器实际上不太好,而且还存在以下问题。

新消息来自单个线程。

我点击它后,它从旧消息跳到新消息。

读完后,无法返回到我上次查看的消息。

对于聊天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对于公众号,我的文章写到一半,我的女朋友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

我应该立即阅读吗?如果你读了,我再回来看这篇文章就会很麻烦(即使你保存下来查看);如果你不读它,你就会有生命危险……对于上面提到的Web App来说,情况就更严重了。

跳出来之后,这些Web Apps就相当于被关闭了。

换句话说,这些Web App随时都有被其他信息打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