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7日,XIP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
腾讯医疗CEO黄磊受邀出席并发表“智慧医疗科普,打造患者教育“新基建””的主题演讲。
他谈到了系统知识图谱的构建、通用智能工具的开发、场景化的精准接入。
腾讯医学词典在专业医学科普领域有相关实践。
黄磊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公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需求急剧增加。
与普通泛健康信息平台不同,腾讯医学词典深度涉足医学垂直领域的专业科普。
除了提供常见疾病的浅层入门信息外,还深度涵盖了50多种慢性病和重症诊疗全过程的医学知识,并与人工智能等融合。
创新技术的融合帮助了患者和他的家属提高对疾病的科学认识和自我管理,做出有效的诊疗决策,提高诊疗效果。
系统知识图谱,切入诊疗全过程。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造成的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对于慢性病,患者及其家人系统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而专业、结构化的知识图谱为患者提供了最好的参考和指导。
黄磊指出,与急性病不同,慢性病往往需要全方位管理、综合干预,相应科普内容的构建逻辑也必须相应改变,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然而,市场上的科普内容大多是单点、碎片化的知识。
由于建设门槛较高,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系统的医学内容。
科普领域“新基建”有待巩固。
为此,腾讯医学词典自成立以来,首创了国内首个结构化、系统化的互联网医学科普模式,构建了覆盖单一疾病诊疗全过程的知识树。
黄磊介绍,以肺癌为例,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同时,近年来新药、新技术突飞猛进,不同患者对应的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差异。
为此,腾讯医学词典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达成合作,共同打造肺癌科普内容。
吴一龙教授是多项最新临床研究的深度参与者,也是肺癌相关指南的作者和出版者。
此次合作可以确保为患者和患者提供最准确、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腾讯医学词典肺癌专页最大限度还原了患者在真实医疗场景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症状、分期和分类、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护理、如何应对复发等等,并结合深度文章,专家视频、热门问答等内容穿插在每个过程中,为同一种疾病提供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知识。
此外,腾讯医学词典还深入医院场景,完成从内容共建到分发的闭环,实现精准人群覆盖。
截至目前,腾讯医学词典已与数百家知名医院的专家团队建立合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医院接入了腾讯医学词典的内容。
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广西妇幼保健院等已成为医院患者教育、科普的有效补充。
普惠智能工具,打造科普。
“围绕单一疾病构建了整个诊疗过程的知识树后,如何让它更好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是腾讯医学词典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黄磊说。
基于知识图谱内容,腾讯医学词典针对肺癌等疾病推出了智能问答工具,了解和识别用户输入信息的意图,并基于AI提供准确答案,提高用户效率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
此外,用户还可以订阅特定疾病词条生成定制页面,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科普知识和前沿动态。
黄磊介绍,腾讯医学词典还针对糖尿病、心理健康等多种不同疾病,根据用户需求推出了自我评估工具。
疫情期间,腾讯医学词典推出了COVID-19自我筛查、产前产后医院指定查询等功能。
通过收集权威信息、开发互动工具,为公众提供科学指导,缓解焦虑和恐慌。
通过深度融合医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腾讯医学词典推出了基于光学字体识别技术的体检报告解读、基于视觉感知技术的血氧检测工具、基于关键点识别的姿势评估等多项便捷工具。
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信息化轻工具的吸引力外,通过高度互动、有趣的设计,让大众更愿意关注和科学管理健康。
本次西部大会期间,黄磊重点介绍了腾讯医学词典推出的内容开放合作计划,通过API接口系统输出专业科普内容和智能工具。
目前,腾讯医学词典已与QQ浏览器等搜索平台、国家药监局新闻宣传中心新媒体等内容平台、深圳市政务小程序——深圳i游、无极科技等移动应用、以及vivo、OPPO手机等智能手机。
通过硬件合作,我们希望打造最大的开放医学知识库,让专业医学科学在不同场景下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