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柴火空间早期孵化的硬件团队“Halo HUD”提交。
汽车行业会再次缺席下一代计算平台VR/AR吗?在最近的高盛报告《VR 与 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中,高盛列出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九大应用领域:视频游戏、活动直播、视频娱乐、医疗保健、房地产、零售、教育、和工程。
和军事——没有提到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只行动迟缓的机械恐龙,成为人类科技融合时代的引领者。
一直落后科技时代一步——数数今年生产了多少辆新车,上面还安装了CD播放器!自然,当大家都在期待令人兴奋的下一代计算平台VR/AR时,汽车行业却被忽视了。
当然,这也与汽车的特殊工装有关:使用寿命超过10年,无论车漆多么新、多么闪亮,都会被浪费;安全要求往往关系到生死,无论产品设计多么先进,都应该在车厂进行三到五年的测试。
再说一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汽车行业目前在互联网快速推动下,其步伐也在加快。
例如,汽车制造商已经接受了苹果、谷歌、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车联网解决方案。
在VR/AR领域,汽车行业这次抢得早,积极进军这个令人兴奋的新计算平台!从上图可以看到,VR/AR已经被汽车行业在产业链各个阶段进行了尝试和应用: 汽车设计:福特“Immersion Lab”实验室利用HMD和超高清显示器来使用虚拟现实设计新的 GT 超级跑车并检查汽车。
从方向盘的操作到仪表板界面的位置都进行了结构、机械和电子系统的设计;汽车生产:奥迪CAVE工作室推出的“虚拟装配线验证”技术,利用3D投影图像和“MYO”前臂环检测手势,Kinect收集工人位置,让工人在三分钟内完成对实际产品装配工作的估算和修正立体虚拟空间;汽车预售:奥迪与Oculus联合推出VR选车服务,模拟用户坐在车内的真实场景,并特别引入扬声器品牌Bang & Olufsen,让声音模拟更接近真实环境;此外,法拉利还推出了iPad应用程序,可以在展厅中改变车身颜色、观察法拉利跑车的传动系统、内部结构等;汽车驾驶:本田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WANDER STAND”概念车,该车的突出特点是其AR挡风玻璃,可以在玻璃上加载各种有用信息,辅助驾驶;同时本田今年还申请了AR挡风玻璃相关专利;宝马与高通合作推出了一款适用于宝马MINI的AR眼镜。
通过眼镜,不仅可以获取驾驶相关信息,还可以获取周边POI信息和短信。
消息提醒等;驾驶体验:有社会责任感的丰田利用Oculus Rift、车辆方向盘和扬声器系统构建了一个名为“TeenDrive”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青少年,希望帮助青少年培养一些必要的驾驶技能;还有“分心驾驶模拟器”系统,测试驾驶员专注驾驶的能力;汽车售后:韩国现代将推出一款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的电子手册。
利用增强显示技术,用户只需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对准汽车,它就会自动识别汽车的部件并提供相关信息;以上足以说明汽车行业对于VR/AR的热情。
事实上,传统汽车厂商这次如此关注新的VR/AR计算平台,是因为它确实贴近汽车的各个方面。
即使VR/AR技术在一些汽车应用场景——比如汽车驾驶——中也有先天的优势和需求。
汽车驾驶是AR自然的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VR看到的是虚拟图像,AR看到的是虚拟和现实场景的结合。
VR不适用于汽车驾驶等必须时刻关注实际环境的情况。
,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讨论AR。
在驾驶过程中,AR技术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
在当前的驾驶过程中,我们的目光在前挡风玻璃、左右中央后视镜、中控仪表盘以及车内屏幕之外徘徊。
哦,还有电话屏幕上。
哦,剪线的时候记得转头看盲点哦!疲劳的? !那么想象一下,当以上所有的信息汇集到你的面前,你只需要专注于前面的屏幕就可以处理各种事情,那将是多么的轻松和享受!前面提到,本田已经申请了AR挡风玻璃的专利技术。
事实上,关于AR车载应用的讨论早已融入平视显示器(HUD)中。
例如路虎的透明引擎盖,将引擎盖下的路面直接显示在车窗上; WayRay的全息导航HUD——将导航信息贴合到道路;宝马MINI的AR眼镜——通过眼镜可以实现透明A柱、车门、全景停车、HUD信息显示等;除了说AR确实是用于汽车驾驶的痛点需求之外,反过来,汽车也是AR应用的绝佳场所。
汽车自然绕过了AR技术的一些难点:无需刻意小型化、无电池担忧、挡风玻璃大屏幕、即时定位等。
AR需要强大的机器视觉和三维空间构建计算能力,而其相应的硬件尺寸和功耗并不高。
小的。
然而,这个问题在汽车上并不那么严重。
看,特斯拉的引擎盖下什么也没有。
?设置一个大型主机应该绰绰有余。
在AR显示屏上,驾驶员面前巨大的挡风玻璃不就是一个优秀的透明显示屏吗?无论是需要特殊材料还是涂层,无论是投影还是直接显示图像,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至于AR所需的实时定位和空间感知能力,无人驾驶汽车其实已经得到了验证。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妙?好吧,我们不得不承认,上述问题只是 AR 中的一小部分问题。
事实上,有些问题在汽车上更为严重:无法应用数字光场技术、复杂的室外照明和环境等。
Magic Leap的数字光场技术目前看来最有希望完美解决AR显示问题,但除非上车的时候戴上一副眼镜,直接把整个数字光场从很远的距离投射到视网膜上还是更远的事情。
Magic Leap和Hololens目前都只在单调的室内环境中使用。
他们需要提前扫描整个房间以获取位置和地图构建。
所以应对道路上快速变化的环境和窗外的光线,实时重建一个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根本是困难的。
这是难以想象的计算量。
此外,窗外真实物体的识别跟踪、眼球追踪等也比头戴式AR更加复杂。
说到这里,你的心又凉了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与虚拟现实VR相比,增强现实AR确实是一个更难的命题。
不过,提前在车内体验AR并不是遥不可及,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合格的AR车载硬件——平视显示器HUD。
汽车AR将首先在平视显示器HUD上实现。
首先,许多HUD设备使用的DLP光学引擎正在被微软AR头盔HoloLens使用,它也通过投影将虚拟内容投射到你面前的镜头上。
然而,目前绝大多数HUD厂商还远远没有认识到车载HUD的真正含义。
他们干脆将其视为普通的车载硬件,继续以“鸡肋”产品——智能后视镜的思路来做HUD。
希望再次做出爆款产品,最后大家打起价格战。
与其他不思进取的HUD厂商相比,深圳光环网络科技一年前推出的Halo Hud是基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在探索。
如上图所示: 1、Halo Hud从一开始就坚持使用悬挂式HUD。
与众多的中控台HUD相比,这种方式确实结构更复杂,生产难度更大,但它将镜头直接放置在驾驶员眼前,更接近头盔式AR,更符合AR的视角要求; 2. 同时,Halo Hud 拥有一个前置光学摄像头 A,其视角覆盖车头以外的广阔区域。
当然,有的中控台Hud也配备了摄像头,但考虑到它的摆放位置,很可能主要是用来拍摄汽车引擎盖的; 3. 在车内空间,Halo Hud 有一个向下的红外深度摄像头 B,视角覆盖了从眼睛到方向盘上的手的一切,Halo Hud 还拥有 GPS/GPS 等多种传感器陀螺仪/惯性传感器。
你看,这个配置和谷歌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唯一的区别就是激光雷达……所以从一开始,Halo Hud就具备了一款基础AR设备的硬件条件。
光环科技一直将整个公司的资源集中在AR机器视觉算法上,从坚持做自己的手势识别算法开始。
进行相关技术储备,建立自己的算法团队。
正因为如此,很多投资者放弃了,认为它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明明是一家硬件公司,却不想快速出货,却花这么多钱做算法?”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光环科技在去年10月获得了远远超过智能硬件公司的估值投资。
) 在Hud软件方面,目前大多数Hud厂商只显示一些简单的导航图标。
单调、乏味;或者干脆直接投影手机导航界面,完全忽略对驾驶员的严重干扰。
Halo Network Technology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名为ARWay的系统。
基于现有导航数据,可以实现更适合Hud显示方式的新导航AR效果。
做车载智能硬件很难,AR技术更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等待AR技术成熟后再跳槽。
我们可以做简单的整合,打价格战。
看到AR趋势,作为汽车智能硬件的从业者,精心策划、积累技术、及时推出相关产品来验证市场、调整体验,不仅是从业者的责任,也是真正代表行业先进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