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拼多多前进。
”拼多多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发布后,互联网分析师裴培在其公众号中感叹道。
从电商最关键的用户数据来看,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的拼多多仍在快速增长。
综合中国电商年度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中国三大电商平台中,阿里巴巴年度活跃买家数为7.11亿,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为5.85亿,京东为362。
年度活跃买家百万。
单季度净新增用户分别为1万、1万、1万。
(图|拼多多)营收方面,今年四季度,平台实现营收9亿元,全年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去年同期为2.0亿元。
此外,拼多多第四季度经营亏损为21.35亿元,去年同期为26.41亿元,第三季度为27.92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平台运营亏损为13.3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1.13亿元人民币,三季度为21.24亿元人民币,同比和季度均大幅收窄——按季度。
用户和收入持续增长,但亏损持续收窄。
几乎所有的数据都证明,尽管对手一再从战略上重视这个新进入者,但这并没有影响拼多多的快速增长。
这家成立不到五年的电商公司正在向外界证明,拼多多过去让人难以理解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冲进五环:“百亿补贴”不止百亿除了“拼多多拼团买东西更便宜”之外,这份财报数据为定义拼多多提供了一个新的坐标:这家公司成立不到5年,是一家利用社交拼团和独特的C2M规则抢占市场的上市公司。
抓住了巨头们错过的人群和需求,牢牢确立了中国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的地位。
全年拼多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5亿,单季度净增10万,较去年同期的4亿净增1.67亿。
随着用户增长的还有 GMV 和 ARPU。
财报数据显示,该平台年度GMV突破万亿元,达到6亿元。
此外,第四季度ARPU(用户年均消费)为0.1元,较去年同期的0.9元增长53%。
(图|拼多多)从财报数据来看,拼多多的用户增长依然归功于补贴和营销。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趋于峰值的这几年,拼多多确实花钱打造了新的市场格局。
这不仅体现在拼多多通过团建降低流量成本,还体现在利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算法,率先发挥“模型+技术”的优势,实现“高性价比”的产品。
还体现在用户补贴和营销上。
投资巨大。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Q4,拼多多销售及营销费用达92.7亿元,全年累计费用达7000万元。
(图|拼多多)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团队“超对称科技”发布的报告显示,拼多多连续多年“百亿补贴”的实际补贴支出远远超过1亿元。
仅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支出就超过50亿,平均每项平台补贴约为15%。
“百亿补贴”助力拼多多进军“五环”,进一步检验其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百亿补贴门户的日活跃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
目前,拼多多超过一半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现在,在拼多多上,有人买厨房纸,有人买iPhone。
在本次金融分析师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黄峥进一步表示,平台会更加关注用户行为,“低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人们总是区分这两者这很有趣,但现在毫无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从四季度的用户增长数据来看,拼多多自身的用户生态已进入健康状态,去年10月,微信发布了新的外部链接管理规定,加强了对诱导分享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下载、跳转、非法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和信息,当时有业内人士预计微信此举可能会对拼多多造成损害,但从数据来看,影响并不明显,商家仍在继续。
不过,尽管拼多多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第二位,但拼多多并不打算放弃持续的用户补贴。
在财报后分析师会议上,拼多多战略副总裁刘大卫表示, “我们将继续补贴平台上的商家并改善用户体验,我们相信对用户的补贴和投资从长远来看将使我们的股东受益。
(图|拼多多)持续补贴政策的信心除了有效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公司现金流、营收持续健康增长,亏损持续收窄。
财报数据显示,管控方面,拼多多账面现金流正数超过100亿,为未来较长时期的补贴策略提供支撑。
全年拼多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0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77.7亿元。
截至去年年底,拼多多的平台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好消息是,尽管拼多多不断烧钱补贴用户,但拼多多的营收也在稳步上升。
其亏损进一步收窄。
营收方面,今年第四季度,该平台实现营收90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6.5亿元同比增长91%。
全年平台实现收入4亿元,较上年同期2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平台网络营销技术服务收入为 。
据悉,拼多多仍实行“0佣金”、0年平台服务费政策。
除向支付机构支付6%的手续费外,平台不向商户收取任何佣金。
其他平台对每笔交易收取 2% 的费用。
%至5%的软件服务费和年度平台服务费。
这证明,拼多多这家以“去中心化”起家的电商,在为商家创造渠道价值方面,并不逊色于传统主流电商。
亏损方面,第四季度拼多多经营亏损为21.35亿元,去年同期为26.41亿元,第三季度为27.92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平台运营亏损为13.3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1.13亿元人民币,三季度为21.24亿元人民币,同比和季度均大幅收窄——按季度。
可见黄峥曾经说过拼多多有能力随时赚钱并不是一句空话。
竞争不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第一要务。
作为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拼多多越来越被视为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
这种观点确实是站得住脚的。
随着双方用户规模的接近,重叠程度会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挖掘增量市场、留住平台现有用户将成为共同的目标。
然而,拼多多的崛起固然对阿里巴巴构成了威胁,但也为阿里巴巴展示了一条合适的增量路径。
近两年,淘宝重启聚划算等业务,推出“百亿补贴”、“天天特价”等业务封杀拼多多。
现在,当用户点击淘宝时,也会通过流量导流引导至相应的补贴区域。
此举效果非常显着。
淘宝的活跃用户近几个季度也快速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于市场。
当然,拼多多也在向行业领头羊淘宝学习。
(图 | 视觉中国) 除了现有运行顺利的新品牌计划和农产品计划外,拼多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同步进军跨境电商。
直播购物为平台注入了新的品类和流量。
目前,拼多多的全球购和直播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自去年4月拼多多全球购业务正式上线以来,拼多多全球购成交额环比保持30%以上增长,进口母婴、进口美妆等部分品类增速较上月大幅增长。
环比增速超过1%。
去年11月7日,拼多多全球购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拼多多将引进0个国际顶级品牌,培育3个以上年销售额过千万的进口品牌。
在直播方面,拼多多也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内测。
拼多多战略副总裁刘大卫表示,“直播很受欢迎,我们农产品类的直播得到了用户的大力支持,我们曾经一天卖出了23吨水果。
”客观上,双方的用户存在重叠。
热度不断提升,但拼多多并不希望以你死我活的“竞争”方式来实现用户增长和留存。
由于阿里巴巴和拼多多所服务的商家存在差异——一个专注于“知名品牌”,另一个专注于长尾白牌,拼多多确实可以选择不与阿里巴巴正面竞争。
在本次与金融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黄峥强调,电商行业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才达到25%”。
国内电商市场用户数突破10亿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拼多多目前的用户增速远超竞争对手,并有望在用户规模上超越竞争对手,但“我们的短期策略是继续增强用户互动和信任建设”。
拼多多显然相信自己的增长势头依然迅猛,最终将带来平台的胜利。
在用户增长方面,拼多多的补贴政策和高性价比明显有效。
包括新品牌计划、海外购、直播等都是拼多多进一步扩大客群、拓展品类、强化流量运营能力的重要手段。
这些手段在其他平台上也被证明是有效的。
本次财报会议上,拼多多管理团队传递出的信号依然积极。
黄峥表示,“由于大量新用户的加入,我们的ARPU会受到影响,但过一段时间,用户的年消费量就会增加。
”而战略副总裁刘大卫表示,“我们在各个方面都看到了各个品类的增长机会。
头图来源: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