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智用钱塘”AI云生态大会在杭州召开。
会议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支持,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本届大会以“数据智能,AI赋能”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专家、政府机构和行业人士,围绕“数据智能、AI赋能”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数字经济。
发展机会。
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李敏出席峰会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IEE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胡扬忠、海康威视总裁蒲世亮、毕慧娟、徐锡明、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海康威视安防专家万里、Aibe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官林元庆、英特尔中国物联网事业部首席工程师及首席技术官张宇、企业安全事业群总裁吴云坤做了主题演讲。
助力杭州打造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城市。
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在致辞中表示,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亿元,同比增长。
15%,占全市GDP的25%。
站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的前沿,杭州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核心,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特色应用场景。
未来,杭州将重点加快人工智能研发体系、应用体系、生态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建设全国第一的数字经济城市。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李民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技术,具有较强的“头雁”效应和较强的溢出效应。
浙江省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中之重。
本次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营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汇聚更多创新人才和资源。
同时,进一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与去年举办的首届“智用钱塘”大会相比,本次大会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旨在打造杭州、浙江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
打造展示、合作、交流的平台,助力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城市。
除主论坛外,大会还设置了5个开放分论坛和1个路演,分别是城市智慧论坛、公共服务论坛、商业赋能论坛、金融论坛、“智能制造协同发展”产业论坛论坛和国际人工智能论坛。
智慧项目路演对接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
大会还搭建了占地数平方米的数字展厅,玩转“AI+视频”技术,解锁多场景的“未来感”体验。
数字展厅展示了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路口、智慧校园、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智能物联网将成为AI时代新的“基础设施”。
2018年,杭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引领云计算、大数据、视频安防等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5G商用、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增强对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
本次大会上,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参与了一场“白马湖”辩论。
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1亿台,智能化正在给物联网行业带来变革。
“智能物联网将成为智能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就像过去的公路网、铁路网、电力网、通信网一样。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在会上提出,人工智能未来将无处不在,新基础设施的出现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工具和体验。
随着智能物联网感知大量数据,通过物信息融合实现与信息网络数据的融合,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将带来无限前景,迎来数据应用时代。
会上,海康威视高级毕慧娟博士启动了海康威视AI云物理与信息融合数据平台。
海康威视AI Cloud物联网融合数据平台将帮助解决智能时代带来的智能物联网和信息网络的数据融合问题,释放智能物联网数据潜力,提升物联网数据融合和应用能力。
各个行业。
“数字化转型将释放第一批红利,帮助企业和社会实现降本增效、规范管理增效,解决管理焦虑。
”海康威视高级执行官徐锡明在会上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社会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是必然的选择,基于视觉感知和认知的技术赋能将推动这一数字化浪潮的实现。
海康威视正在帮助安防、金融、制造、仓储、物流、能源、教育、零售等各个行业开发实际应用。
会上,央视网副总经理罗勤、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长江、奥雅生物科技董事长黄少峰、新华大学校长韩爱生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与海康威视合作及行业智能化应用落地实践。
。
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海康威视在会上宣布,为了实现开放融合,海康威视建立了开放体系,在产品、服务、标准等维度全面开放。
作为海康威视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将在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海康威视高级管理人员、研究院院长蒲世亮表示,海康威视的AI开放平台可以帮助传统行业突破高质量训练数据短缺、算法工程师储备不足、训练硬件和平台投入较大、硬件设计。
开发能力不足、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资源投入过多等瓶颈,促进了人工智能应用在传统行业的落地。
平台可为零基础用户提供算法训练、编译、优化等一站式服务。
与传统AI应用开发相比,开发周期可从3-6个月缩短至半个月左右,算法实现速度大幅提升。
同时,对于特定行业的用户,使用10个左右的样本即可获得85%的性能,而传统模型需要10个样本,节省98%的样本数量,将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目前,该平台已在生态环保、商业、农业、物流、制造、餐饮、旅游、气象等行业落地,帮助企事业单位实现智能化升级。
2019年,浙江省气象局与海康威视合作“天脸识别”项目,利用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开发智能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可识别,自动识别天气现象等云形状、云量和霜冻,以便于准确的天气观测。
在医药领域,杭州奥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海康威视合作,通过AI开放平台进行算法训练,对产线员工“弯腰捡东西”等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并报警。
奥雅生物采用智能监管方式弥补了人工监管的不足,实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偏差数据查询、产线内部智能化监管等效果。
它利用人工智能来保护药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