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获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补贴,但补贴却是羊毛党最害怕的。
如何从大量用户中识别出正常用户和恶意诈骗者是互联网行业遇到的常见问题。
蚂蚁金服大数据风控产品“蚂蚁盾”在5月25日举行的贵阳数博会上,凭借强大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有效的反作弊防欺诈能力,被工信部评为“防诈骗”预防。
据记者了解,上线短短一年时间,蚂蚁盾接口调用次数超过50亿次,服务企业超过100家,涵盖电商、外卖、网约车等领域合作伙伴中不乏饿了么、滴滴、北大第一医院等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
互联网初创公司的收购金额不断上涨,从几元到几十甚至上百元,就连走在前列的共享单车,随着竞争的加剧,也试图通过单车红包来吸引用户。
包括诈骗分子、网络黄牛、羊毛团伙等利用商家规则和技术漏洞牟利,利用企业的市场补贴和营销推广费用,将其变成自己嘴里的肥肉,同时,也影响普通用户的权益和体验。
比如,近期空空户创始人与投资者的冲突中,互联网老兵曹政一针见血地指出“空空户的手续费补贴1万元,其中至少有1万元+补贴给了羊毛党”。
空空户的悲剧并不少见。
“至少60%的推广费用都被灰色产品吃掉了。
”有媒体在有关羊毛党灰色产业链的报道中援引了业内人士披露的数据。
以蚁盾团队的经验来看,这个数据一点也不夸张。
某网站在春节期间推出了红包营销活动。
羊毛党通过大量注册账户收到红包,然后分批套现。
根据蚁盾识别结果,参与活动的账户近80%是机器注册的。
一些手机厂商在新机推出时也会遇到网上黄牛,然后高价卖给手机厂商的忠实用户。
在某手机厂商的抢购过程中,蚂蚁盾将近20%的用户识别为风险用户。
根据蚂蚁盾提供的分析,厂商可以限制这些风险用户的购买、下单行为,以保护真实用户的权益。
。
在另一家旅游公司推出的促销活动中,出现大量假订单骗取红包的情况。
接入蚂蚁盾后,根据活动主办方提供的数据,蚂蚁盾识别虚假用户的准确率超过90%。
除上述场景外,蚂蚁盾覆盖的风险还在不断扩大,目前支持营销欺诈、账户扫描、身份欺诈、信用欺诈、洗钱等主流风险场景的风险识别。
蚂蚁盾负责人韩宇介绍,除了羊毛党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之外,传统风控主要依靠人工判断,效率低下,准确性有待提高。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的发展,未来,蚁盾将重点研发无监督异常识别技术,提高风控人员应对风险时的反应速度。
淘宝、支付宝自成立以来,一直与诈骗分子、网络黄牛、羊毛团伙等群体处于攻防状态,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风控经验。
至于为何将蚂蚁金服十几年磨练出来的风控体系提供给合作伙伴,韩宇告诉记者,“蚂蚁金服要做最懂业务的开放平台。
‘懂’字不仅仅是体现在帮助商家赚钱,更体现在帮助企业。
”商家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