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迭代

东芝的处境发生变化,是清醒还是绝望?

时间:2024-02-25 20:57:42 科技迭代

文章|半导体行业透视2月7日,日本东芝宣布对公司重组方案进行重大修改:东芝此前宣布的“一分为三”计划遭到股东强烈反对,因此将原分拆方案改为“一分为二”之后,东芝将仅分拆半导体和其他设备业务。

此前,东芝计划分拆的三家公司中,一家专注于基础设施,一家专注于电子设备,第三家公司将管理东芝的股份和其他资产在闪存公司KIOXIA中,在反对东芝“一分为三”的论调中,有分析师表示,除了剥离铠侠的股份外,没有重要的业务组合,三方分拆将使东芝变成空壳分拆后,东芝将难以维持其上市股份,东芝总裁纲川智认为,通过仅剥离半导体业务,东芝将更有可能维持其作为基础设施公司的上市地位。

将“一分为三”改为“一分为二”后,东芝将单独剥离过去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的半导体业务,其他剩余部门将管理其他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和电子设备。

整个分拆计划力争在2024年3月之前完成。

从更名到分拆铠侠,东芝近年来陷入了困境。

想想其他大型工业集团,这是命运还是转折?东芝还能坚持多久?半导体老牌是哑巴 东芝是日本半导体老牌。

自1939年更名以来,东芝已成立83年,业务涵盖IT、基础设施、电机、家电等领域。

2000年,东芝半导体销售额跃居全球前列,仅次于英特尔,位居全球第二。

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

到2000年底,东芝占IT总销售额的比例已达到74%。

但进入21世纪后,东芝却屡次偏离企业战略,公司一直饱受坏消息困扰。

后来由于西屋电气的拖累,一直受到各种债务和经营危机的困扰。

2017年曾一度濒临破产,如今重组迫在眉睫。

公开资料显示,东芝剥离半导体业务更像是无奈之举。

“一分为二”让东芝措手不及。

从铠侠开始,这家公司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消息了。

受核电业务巨额亏损拖累,东芝公司于2019年将闪存业务分拆为东芝存储,并将股份出售给贝恩财团,返还大量现金,避免破产退市。

全部出售给贝恩之后,东芝购买了东芝存储40.2%的股份。

如果加上日本HOYA株式会社拥有的9.9%股权,日本人在存储公司的股权比例略超过50%。

可以说,它也是一家日本股东的公司。

对于更名的原因,有人说东芝不是第一大股东,东芝也不能指名道姓,所以东芝改名为铠侠。

也有消息称,东芝存储公司更名为铠侠主要是为了IPO。

然而,第二种说法却遭到了批评。

现在闪存价格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对于东芝存储来说并不是一个上市的好机会。

上市应该是履行最初对股东的承诺,特别是让贝恩财团获得回报。

2020年,市场传出美国半导体存储公司西部数据计划以200亿美元收购日本半导体巨头铠侠控股。

西部数据正在与日本铠侠就合并事宜进行深入谈判。

此次交易价值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如果成功,将进一步改变全球存储芯片行业的格局。

截至目前,西部数据与Kioxia尚未达成公开协议,这意味着Kioxia仍可能选择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或与其他公司合并。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铠侠原计划于2020年10月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因市场环境变化而推迟。

此次东芝再次剥离铠侠股份剩余管理权,西部数据的收购可以说再次按下了暂停键。

大集团的“魔咒” 东芝并不是第一家剥离半导体业务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或许是因为半导体的运营模式与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

从已经消失的摩托罗拉开始,大型工业集团似乎都无法逃脱分拆的循环。

摩托罗拉从飞思卡尔分拆出来,飞思卡尔半导体则来自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产品部门。

摩托罗拉的前身成立于1928年,1945年更名为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从1948年开始涉足半导体业务。

摩托罗拉将其半导体元件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了安森美半导体,主要继承了安森美半导体的业务。

摩托罗拉的模拟IC产品线。

但到2002年,半导体业务损失高达15亿美元。

2003年10月,摩托罗拉斥资2亿美元剥离了整个半导体业务。

2004年更名后,飞思卡尔正式成立并于当年7月上市。

随后,2015年,恩智浦半导体宣布将以约118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

恩智浦前身是飞利浦于1953年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

当时,全球半导体产业刚刚开始萌芽。

飞利浦可以说是全球最早涉足半导体行业的公司之一。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飞利浦依靠这个半导体部门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大放异彩,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飞利浦因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始大力调整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医疗健康领域。

与此同时,受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陷入低迷,导致飞利浦半导体业务持续亏损。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飞利浦决定出售其半导体业务。

2005年,恩智浦从飞利浦独立出来,总部位于荷兰埃因霍恩。

除了摩托罗拉和飞利浦之外,还有一家知名半导体巨头也源于此次分拆。

德国西门子于1999年剥离了半导体业务,分拆出来的公司的中文名称是亿恒科技。

2002年,分拆出来的公司更名为英飞凌。

除了半导体之外,其他行业也并不总是景气。

去年,美国老牌巨头通用电气分拆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作为美国百年制造业的代表,GE的解体结束了这种独特的跨行业垄断联盟的时代。

但就大集团而言,三星是一个特例。

同时涵盖手机、半导体、家电、船舶等多个行业的三星,基本上与韩国经济同甘共苦。

可以说是“大而不能倒”。

因此,三星可以利用巨额投资来逆周期击败对手。

这种特殊的方法甚至成为半导体巨头发展中的著名案例。

但话虽如此,注重精简发展的半导体公司依然活力十足,比如英特尔、英伟达、台积电等。

解决方案还是火坑?日本的综合性财团普遍从事多种业务。

当他们有钱时,他们会补贴新开发的尚未盈利的产品线。

然而,近十年来,经济变化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复杂,财团各业务线亏损呈爆炸式增长。

以前缺乏精细化的管理,现在整个集团都无法翻身。

东芝的亏损拖累了其最著名的NAND产品,核电业务的亏损更是将整个集团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不仅是东芝,松下、日立、三菱、夏普等日本企业都轮流经历经济阵痛,纷纷抛售有前景的资产。

这是痛苦的顶峰,也可能是突破的第一步。

这是日本经济的一个缩影,也是日本奋起直追的信号。

东芝公司总裁纲川聪在发布会上表示,分拆将使半导体和基础设施业务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由各自领域的专家管理者领导,并加快决策速度。

它还将使每个企业能够更轻松地与其他公司协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东芝发布“一分为二”消息的同时,东芝还宣布将在日本石川县新建一座300mm晶圆制造工厂,用于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

东芝将投资约1000亿日元建设该工厂。

一旦一期产能满负荷,其功率半导体产能将达到2021年的2.5倍。

显然,东芝在寒冬里藏了一把火。

它在这个冬天蛰伏,等待着命运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