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全达文 |半导体行业看点 如果说起半导体行业的各大厂商,您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英特尔、三星、台积电、高通等。
飞利浦这个名字可能很难成为最佳答案,但事实上飞利浦与许多半导体公司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其中包括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家半导体公司:台积电和ASML。
飞利浦的发展能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哪些启示?国内有哪家企业能产生像飞利浦这样的国产半导体龙头企业呢?让我们从飞利浦的半导体开始。
当人们听到飞利浦这个名字时,可能会对它的家电业务很熟悉。
飞利浦创立于荷兰,曾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品牌之一。
其照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品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事实上,飞利浦很早就涉足半导体行业。
飞利浦于 1955 年在荷兰开设第一家芯片生产工厂,进入半导体行业。
1983年,飞利浦半导体开发出第一台完整的芯片收音机。
其中使用的芯片TDA7000 FM收音机接收器被IEEE评为“震撼世界的25个微芯片之一”。
1992年,飞利浦设计出第一台单芯片电视。
1993年,飞利浦半导体成立,率先推出汽车音频DSP、蜂窝基站芯片、电源芯片等产品。
2006年,飞利浦将半导体业务独立分离。
这家公司现在是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公司恩智浦。
飞利浦和恩智浦之间的关系并不冷门。
除了恩智浦之外,飞利浦还与当今世界上两家最重要的半导体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家公司是光刻机领域的领导者ASML。
ASML也是一家荷兰公司。
ASML占据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飞利浦持有ASML约5.8%的股份。
ASML的市值约为2330亿美元,飞利浦的股票价值约为135亿美元,超过了飞利浦自身的市值(124.35亿美元)。
1984年,飞利浦与荷兰先进半导体材料公司(ASM)共同出资成立ASML。
除了提供210万美元现金或设备外,他们还派遣了45名飞利浦Natlab研发工程师加入ASML。
成立10年来,ASML一直没有盈利。
成立之初,只有飞利浦半导体与材料事业部采购了少量ASML产品。
当ASM选择剥离时,飞利浦承担了ASM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和债务,并与ASML的银行NMB合作,接受荷兰和欧共体的研发捐赠。
除了资金支持外,飞利浦还在ASML开拓亚洲市场的关键时刻派出了最优秀的工程师协助,确保订单不会消失。
这对于初创公司 ASML 来说非常关键。
如今的上海先进半导体工厂,仍然有一台30年前进口的ASML光刻机仍在全天候工作。
这是中国最早的5英寸芯片生产线。
它最初成立于1988年,是荷兰飞利浦公司与上海几家国有半导体公司的合资企业。
另一家与飞利浦关系密切的半导体公司是台积电。
1986年,中国台湾想要发展半导体产业。
但投资金额太大,风险太大。
没有人愿意投资。
在这种困境下,只有飞利浦愿意与台积电签订合资合同并投资27.5%,同时授权并收购技术。
将关键技术转移给台积电,帮助飞利浦代工。
以台积电1987年的半导体技术专利来看,想要进入半导体生产就必须面对专利侵权的挑战。
因此,台积电从成立之初就将飞利浦的股权设计为超过27%,以保护台积电免受其他半导体公司在专利领域的诉讼。
飞利浦给半导体带来了哪些启示?无论飞利浦如今的规模和业绩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家公司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可以说,飞利浦是生态公司的典型。
生态企业是一种高度灵活、具有自我更新和新陈代谢能力的企业组织。
“生态级企业”可以依托强大的生态系统,打通生态入口、产品、服务、场景、用户,重新整合生态内资源,利用多渠道平台用户、多层次场景需求、多元化内容,而多个行业正式进入的情况下,行业边界被打破,生态系统和“闭环”得以构建。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下,不同领域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知识、流量、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生产出远远超出任何企业单独生产的产品。
益处。
生态组织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及时捕捉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
生态组织要持续良好运转,需要新的管理方法作为支撑。
因为飞利浦,ASML在1988年获得了台积电17台光刻机的订单,这让ASML在1989年取得了勉强盈利的成绩,这再次证明了飞利浦对于早期ASML的重要性。
生态龙头企业不同于普通龙头企业。
他们往往是产学研融合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其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功能是一般龙头企业和创业孵化器无法比拟的。
对于飞利浦来说,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培育ASML的计划,但随着公司的发展,自然会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存在于硅谷,也存在于中国的长三角、大湾区。
杭州、深圳的快速发展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大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密切相关。
这也是我们期待中国科技行业出现更多大公司的原因。
谁能成为中国的“飞利浦”?随着半导体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自然期待中国出现孕育半导体巨头的生态公司。
那么哪些企业有潜力呢?第一类是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美团、字节等,都已经投资芯片领域。
IT橙子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间,阿里巴巴投资了5家芯片公司,百度投资了8家公司,腾讯投资了8家公司,美团投资了8家公司,字节跳动投资了5家公司。
BAT这三家公司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进入芯片行业也比较早,这使得这三家公司在芯片产品上的成绩相对更加突出。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合并中天微和达摩院,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AI芯片。
2021年3月,百度将昆仑芯片业务独立成立为新公司——昆仑芯(北京)科技百度芯片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欧阳剑出任昆仑芯片公司CEO。
一个月后,该公司获得IDG、联想、元和普华等融资数十亿美元。
2020年,腾讯成立蓬莱实验室,专注于芯片研发,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和验证的全覆盖。
2021年11月,腾讯首次披露三款自研芯片。
各大互联网公司投资的芯片公司大多围绕着云、服务器、AI、视觉计算等关键词。
马化腾在2018年的一个论坛上表示,腾讯建设了很多数据中心,包括云,对于很多服务器端和应用服务来说,对芯片有巨大的需求,这可以倒逼芯片设计行业做出针对性的设计。
第二类是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产品厂商。
2021年和2022年,小米投资了64家半导体公司,华为投资了32家半导体公司。
华为在芯片方面的实力不言而喻。
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海思麒麟的市场份额接近于0,这无疑给所有科技厂商一个提醒。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小米近两年大力投入半导体行业。
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科技产品公司的投资集中在消费电子芯片,例如锂电池相关的充电管理芯片公司南芯半导体;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与制造商,聚芯微电子。
华为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其布局贯穿半导体产业上下游。
其投资的公司包括半导体材料公司天科合达(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开发商和制造商)、半导体设备开发商特思迪(Tesidi)、芯片设计公司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Smartway以及高端汽车控制器芯片开发商齐芯(Qixin)。
微半导体等第三类是已经成长起来的半导体公司,比如中芯国际。
在半导体领域,中芯国际聚源已成功投资190多家企业,仅2021年就有70多个新投资项目。
投资数量和投资总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中芯聚源所投资的企业项目资源已形成强大的产业链资源和生态效应。
从中芯聚源的投资图谱可以看出,中芯聚源投资了多家国内潜力巨大的半导体企业。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对半导体企业的投资也是对自身客户的投资。
其对半导体行业和中芯国际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并购是常态。
因此,成熟的半导体公司有更多的资本去收购一些公司。
这也是半导体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还是制造业,都在讲生态。
代工巨头富士康为了进军半导体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推出工业Fii,聚焦先进封装、测试、设备材料、EDA软件、芯片设计等领域。
近日,前台积电重要人物蒋尚义受邀执掌半导体产业。
生态让一群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
今天,大企业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无论是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是中国的其他行业,我们都期待看到更多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