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奥杰科技宣布投资项目“智能IPC芯片设计项目”发生变更。
奥杰科技表示,近年来,由于投资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下游终端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以及IPC芯片的进入机会不及预期,导致延缓了公司产品推进步伐,影响了公司产品开发。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了项目投资实现预期效益的不确定性风险。
IPC芯片是指用于监控前端设备的芯片。
奥杰科技在声明中表示,原有安防行业的政策驱动效应有所减弱。
平安城市、雪亮工程逐步进入尾声,安防行业增速有所下滑。
对于后来进入安防行业的芯片企业来说,短期内很难实现规模销售。
特别是近两年,国内安防行业头部企业已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其芯片供应商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尽管已有大量企业进入智能IPC芯片领域,但新进入者很难形成规模销售。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安全芯片厂商不得不依靠降价降低毛利率来增加销量,这导致其产品的毛利率持续下降。
基于这些考虑,奥杰科技决定停止安全相关产品的研发。
奥杰科技的退出似乎给安防市场释放了一些不安的信号。
安防市场到底怎么了?安防市场产业链上游包括算法、芯片设计以及存储器、图像传感器等零部件的生产。
中游包括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或提供智能安全运营服务。
安防行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实现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场景。
2015年,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也明确了2017年智能化发展方向。
政策方面,2015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政策,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015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逐步发展,深度算法技术逐渐成熟。
传统的数字安全产品无法处理海量的大数据。
多种因素推动安防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安防行业视频监控、门禁识别、防盗报警等细分领域已进入智能化时代。
2019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智能安防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安防市场规模接近5700亿元。
当时,各级政府、金融行业、民用领域是安防市场的增长动力。
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安防产业总产值8510亿元。
然而,正如奥杰科技所说,安防行业似乎正在经历低谷。
2023年上半年,安防行业低迷,不少企业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然而,并非所有行业参与者都显得悲观。
安博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球数字安防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美元。
作为以应用为导向的行业,各安防企业正在探索大模型平台、大数据、云解决方案等新的产业生态。
安全与AI 前不久举办的安全大会吸引了众多芯片企业的参与。
不少安全企业表示,他们正在慢慢脱离纯粹的安全理念,进入更大的泛AIoT领域。
用好AI,就是让安全芯片更好地适应不同赛道。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安全场景。
同时,智能传感、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业务融合创新需求,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安全正在成为发展新趋势。
不少传统安防企业已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推动安防行业与数字城市行业深度融合。
华为的安防品牌HoloSens在AI等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软件重新定义摄像头。
为校园、零售超市、智慧社区、写字楼、企业园区等场景提供产品,帮助各行各业。
实现数字化转型。
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建设、半导体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
做数字物理融合的先行者,打造数字城市大脑,深化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经济转型、推动数字安防产业发展,都需要人工智能与数字安防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城市产业需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方案能力。
包括大模型平台、大数据、云解决方案、区块链、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新兴产业生态系统,为中外企业用户合作创造更多商机,引领全球数字化安防行业。
高质量发展。
在城市视频监控、平安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下,技术不断创新,市场快速增长。
机构预测显示,到2023年底,全球数字安防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数字安防产值占比超过60%。
与其他行业一样,安全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
数字安防技术加速迭代,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智能安防产品与5G、AI大模型、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融合,正在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
这与之前所说的安全正在向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发展是一致的。
英国ARM物联网事业部业务开发副总裁Chloe Ma认为,AI大模型技术与视觉相辅相成,未来智能视觉的发展将“势不可挡”。
AI安防芯片作为安防摄像头中的协处理器,已经集成到主控芯片中,因此单纯提供AI加速器并无优势。
重点是开发具有编解码能力、加密能力和AI能力的三合一芯片,为摄像头提供安全加密。
这也是安防与其他芯片厂商的区别之一。
从行业角度来看,现有AI芯片在安防行业应用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同质化。
很多AI芯片厂商生产的芯片差别不大。
一方面,很多芯片无法满足当前安防行业对前端AI芯片的要求。
另一方面,它们很容易陷入芯片同质化竞争。
芯片是“硬”的,算法是“软”的。
为了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需要增强芯片对底层计算加速算法的适应性。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动力的智能安防产品已成为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必备要素。
安全,出海!对于安防行业来说,出海是另一个趋势。
印度等市场对智能摄像头等智能安防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已成为“蓝海市场”。
据Counterpoint统计,2022年印度智能家居安防摄像头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4%,其中小米以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海康威视EZVIZ品牌以1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出货量较2021年翻倍。
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海康威视表示,公司前三季度海外业务增速逐步提升。
除部分国家和地区表现不佳外,大部分国家呈现增长趋势,整体表现趋势回升。
海康威视表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其实是比较快的。
海外的安全需求更多。
此外,还同时存在数字化和机器更新换代的需求。
海外长期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大华股份表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海外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东、北非、拉美、东南亚业务增长领先。
Anker财报宣称,在智能家居安防领域,公司聚焦中高端市场,通过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安全、可靠、高品质的产品,构建创新的家居安防产品矩阵。
视频门铃、智能门锁和智能无线安全摄像头。
期间,eufy Security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包括智能门铃系列和eufyCam 3系列智能安防摄像头。
安防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正在带动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长。
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为中国企业产品海外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在这样的变化下,安防行业开始复苏。
近期,多家产业链企业纷纷表示,下半年业绩加速增长,近期行业订单也大幅增加。
集微网统计显示,60家安防产业链企业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77.97亿元,同比增长2.09%。
与上半年相比,重回上升通道;净利润总额55.72亿元,同比增长16.92%。
与上半年同比下滑相比,第三季度出现大幅反弹。
60家企业库存合计13.49亿元,同比下降69.9%。
一个行业,有人退出,但这并不是结束。
我相信,对于中国安防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正如奥杰科技之前的声明中提到的,安全芯片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想要从纠结的市场中突围,就必须创新。
在当前的安全芯片格局中,垄断已经存在的生态困境依然是分化。
有内卷化也有潜力。
正是因为安全芯片市场依然有前景,所以总有玩家愿意“滚滚而来”。
随着安防正在走进城市、家庭、学校、医院、轨道交通、金融等行业。
如何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的芯片产品,降低硬件成本,是安全芯片玩家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