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迭代

Chiplet的概念非常流行,并且已经在IP公司中流行起来,

时间:2024-02-25 20:54:50 科技迭代

文章|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后摩尔时代。

Chiplet因其高性能、低功耗、高面积利用率、低成本等优势而被业界寄予厚望。

Chiplet的本质是硅晶圆级的IP复用。

Chiplet将不同功能的IP模块集成在一起,然后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它们相互互连,最终成为集成芯片组。

因此Chiplet的实施开启了IP的新的复用模式,IP企业也备受关注。

IP模块在chiplet中的作用和优势 IP产业链为芯片制造的道路增添了一条“捷径”,为芯片设计公司尤其是chiplet行业带来诸多好处。

IP模块的复用可以简化芯片设计,因为chiplet模式可以选择性地迭代芯片的不同IP单元。

部分迭代模具还可用于生产下一代产品,大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IP(大芯片的功能模块)将被集成到单芯片中。

Chiplet模式可以单独流片,因此可以通过集成广泛使用且成熟的IP模块来减少流片。

失效风险在成本、效率、性能、功耗和业务风险等多个方面得到平衡,大大降低了芯片开发难度。

Chiplet模式下可以灵活选择不同功能的IP模块,如CPU、内存、模拟接口等,采用不同工艺进行生产。

每个IP还可以在不限于工艺过程的条件下发挥最佳性能。

面对IP产业带来的种种利好,以及chiplet概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给IP设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2024年采用Chiplet的处理器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到2035年将达到570亿美元。

2024年,半导体IP市场预计将从47亿美元增长2017 年增至 65 亿美元。

此外,chiplet技术带动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变革也可能给IP公司的商业模式带来一系列变化。

Chiplet 给 IP 设计公司和更多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变化。

随着芯片产业的不断发展,以Chiplet为底层技术生产IP模块的公司数量将大幅增加。

例如,具有芯片设计能力的EDA公司不断积累自己的IP产品,并不断提供chiplet产品。

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打造自己的视频处理芯片。

这类芯片可以简单分为标准件和与上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应用强绑定的IP die。

Chiplet 技术可以实现这两个部分的设计耦合。

因此,涉及IP产品来满足自身软件的业务需求就成为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之一。

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IP供应商已发展成为chiplet供应商。

IP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主要客户为设计厂商。

因此,chiplet可以提供新的产品形态,增加潜在市场。

对于一些设计能力较强的厂商来说,未来可能会演变成专门做chiplet的供应商。

不过,这也要求IP供应商具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以及多品类IP布局和平台运营。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如国内第一IP公司芯原、国内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以及多年来深耕利基领域的本土IP厂商,包括本土RISC-V生态引领者。

芯来科技、提供从0.18um到5nm全套高速混合电路IP核的芯林科技、拥有CPU、DSP、GPU和AI处理器IP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夏芯片、华大九天、提供高速接口IP等,这些IP厂商不断强化各自领域,有望在chiplet发展时期迎来重大进展,实现IP芯片以chiplet形式的实现。

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如今的产品正在从软核向硬核转变。

从虚拟到实体的整个阶段也能带来价值的大幅提升。

在利润计算上,IP厂商通常提供授权和特许权使用费两种模式,其中特许权使用费占比较大。

在授权模式下,设计师按照IP授权数量付费,这是一次性的产品授权费。

在特许权使用费模式下,设计人员根据制造的芯片数量付费,这是与产品销售挂钩的许可费。

版税是大多数半导体IP设计公司的主要盈利点。

比如每件成本1毛钱,销售2毛钱,那么毛利率就接近100%。

在IP模型中,芯片IP制造商向芯片设计公司出售具有相同功能的chiplet。

比如2毛钱/个,毛利率会降低到30%,但是毛利润会变成6毛钱/个。

虽然毛利率降低了,但是毛利润却可以增加很多。

IBS数据显示,以28nm工艺节点为例,单芯片可集成IP数量为87个。

当工艺节点演进到7nm时,集成IP数量达到178个。

5nm工艺下,可集成的数字IP和数模混合IP数量分别为126个和92个,总计218个。

因此,向chiplet产品转型的IP公司可以受益于先进工艺的不断迭代,大幅提升毛利率。

利润率。

整个市场的增长不容小觑。

然而,Chiplet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公司有能力开发这些产品。

大多数公司尚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包括设计能力、芯片、芯片间互连和制造策略。

一旦Chiplet定义出现问题,芯片IP厂商的大量库存很容易导致销售缓慢,也会产生库存减值的风险。

IP复用困难近年来,随着芯片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热捧,不少芯片企业选择大量采购IP,以快速组装出令投资者满意的芯片。

然而,隐藏在芯片IP背后的技术难点尚未得到解决。

解决。

Die-to-Die接口成为2022年新的挑战,业界推出了多款Chiplet产品。

国内芯片企业也一致看好Chiplet。

然而Chiplet的发展也引发??了对高速Die to Die接口的需求。

合适的芯片间接口是影响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模块的架构和互连协议不同。

设计者必须考虑工艺、封装技术、系统集成和扩展等许多复杂因素。

同时,还需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对信息传输速度、功耗等的要求。

因此,在Chiplet的设计过程中,统一IP接口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是极其困难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统一的互联标准协议。

今年3月,AMD、英特尔、三星等十大行业龙头宣布成立Chiplet产业联盟,共同打造Chiplet互连标准UCLe(通用芯片互连技术),推动开放生态系统。

芯原、芯动科技等国内企业也加入了UCIe产业联盟,并推出了实质性产品。

例如,芯原设计了基于Chiplet架构的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芯原还发布了首个自主研发的芯创Chiplet解决方案,跨工艺、跨封装物理层兼容UCIe国际标准,但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寻找可重用的IP也是一个挑战。

寻找可重复使用的IP模块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大多数半导体公司都使用以前项目中使用过的IP模块或通过公司的IP目录进行搜索。

虽然这种方法有效,但它并不能为手头的项目带来性能最佳的 IP。

有时光是找到合适的IP就需要至少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并且还需要后续的目录加载和认证。

因此,寻求更加标准化、数据化的方法来实现IP复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跟踪和确定知识产权的质量也是一个挑战。

企业竞争格局在半导体IP竞争格局方面,英国ARM和美国Synopsys以2021年40.4%和19.7%的高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分别为41%和19.3%)。

位居第二的只有中国大陆的芯原,以全球市场份额3.3%跻身前十。

IP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捆绑EDA工具的半导体IP供应商,如Cadence、Synopsys等;另一类是捆绑EDA工具的半导体IP供应商,如Cadence、Synopsys等。

另一类是半导体IP模块,提供专业领域IP模块IP供应商,如ARM、芯原、芯动、CEVA、Imagination等。

作为移动时代的王者,Arm为移动时代布局了CPU、GPU架构等核心IP。

很多年。

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IP-芯片-应用一体化生态系统,形成了较高的生态壁垒。

众所周知,IP产业不仅重要的是芯片设计技术,更重要的是生态建设。

一般来说,计算机、手机、服务器等平台应用领域会受到软硬件生态的巨大影响。

随着国内芯片IP公司逐步发展,IP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ARM软硬件生态的影响。

他们千方百计寻找好的机会,最终选择了进入to B领域的道路。

在to B领域,IP产品线的兼容性、易用性、服务周期到便捷性、产品性能和稳定性都将成为影响胜负的因素。

芯片升级越来越依赖多核、IP核复用、软件升级等; IP授权开发模式大大缩短了芯片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风险,提高了芯片可靠性。

因此,后来者有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的发展,以及Chiplet等新浪潮的出现,国内企业的舞台越来越大。

此外,RISC-V的出现也为中国处理器IP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机会。

结论就全球市场而言,我国半导体IP产业总体规模还较小,国内IP品类完整性也较差,仍处于中低端技术水平。

不过,近两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国产IP在产品系列化、与本土芯片代工企业合作、国内EDA集成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IP公司来说,IP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国产替代将是未来国内IP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此时我们需要依靠的是不断加速创新,打通内外循环,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推动整个芯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国产IP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