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先计划后行动”,莫迪不可能不考虑后果。
首先,莫迪研究判断的结果是:“打一场大战”是不可能的。
那样的话,莫迪就高枕无忧了!俗话说:“三思而后行”。
莫迪不可能忽视其后果。
首先,莫迪的结论是,“打一场大战”是不可能的。
那样的话,莫迪就高枕无忧了!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印度拥有核武器后的“扩张”。
其次,小规模冲突有利于调动印度民众的情绪,转移内部矛盾和印度民众的注意力,这自然有利于莫迪的执政。
而且,这三个国家都与印度有历史联系和领土争议,都有运作基础。
印度与这三个国家的边境摩擦由来已久,但像这样的“集中爆发”却“非常罕见”。
所以,很令人费解。
6月13日,印度军队与尼泊尔军队在卡拉帕尼等双方争议地区发生严重“肢体冲突”,并伴有枪声。
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无视双方达成的缓和局势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实施跨境偷袭,引发大规模“肢体接触”。
6月16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爆发冲突,双方互相开火。
换句话说,印第安人“四天内打了三场仗”。
从“四天三场战争”来看,印度似乎表现得很不错。
不过,从战斗结果来看,“莫迪老仙,法力无边”根本不起作用!在与尼泊尔的冲突中,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还被尼泊尔士兵开枪“跳楼”。
在与巴基斯坦的炮火交火中,印度“一死二伤”。
在加勒万河谷的“肉搏战”中,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多人受伤或死亡。
既然总是“吃苦”,那莫迪为何还要兴风作浪、自取其辱呢?首先,让我们从印度本身开始。
历史上,印度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但长期沦为别人的殖民地。
这导致了文明的衰落和社会发展的停滞。
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机会。
加之人口多、底子薄等先天条件较差,国家独立后长期持续在贫困中挣扎。
种族歧视是印度根深蒂固的问题。
虽然早已在法律上废除了,但在现实社会中,等级制度依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阻碍了人们创造力的激发。
加之人口多、底子薄,印度的经济发展始终不理想。
直到2003年,印度才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印度自2003年以来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莫迪将古吉拉特邦“重贸易、重招商、重软环境建设”的经验移植到国家治理层面后,印度加快了与国际社会融合的进程。
到1999年底,印度的GDP已经成功超越法国和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茶童出身的莫迪野心勃勃。
当然,也不乏“智慧”。
然而,当一个人野心太大的时候,难免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可笑的事情。
莫迪的野心是将印度变成像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担任印度领导人。
因此,经济指标和民意成为莫迪追求的两大目标。
但由于世界经济普遍下滑,印度去年GDP增??速仅为5.8%,远低于过去二十年7%的平均水平,这让莫迪在国内颜面尽失。
然而,随着2020年的临近。
莫迪受到的打击更加严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
印度自然也未能置身事外。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对平静之后,终于爆发了!截至 6 月 18 日 15:00,印度 COVID-19 确诊病例已达 367,264 例,死亡 12,262 例。
即使核酸检测极其不充分,这也是一个数字。
可以想象,如果进行大规模测试,数量可能会更加惊人。
但即便如此,也给印度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毕竟印度的实力不是美国能比的。
尽管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例,但死亡人数早已超过10万例。
不过,美国毕竟有大的商业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所以美国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然而,印度显然“不知所措”。
对于印度来说,最可怕的不仅是疫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大量失业人员。
由于种姓制度的历史弊病,印度两极分化严重。
因此,印度有很多贫民窟。
一旦经济下滑、失业加剧,不仅会有很多人挨饿,社会矛盾也会撕裂,民族矛盾也会加剧。
印度本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国家,族群之间经常爆发冲突。
因此,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很可能引发内乱。
因此,为了转移这些国内矛盾,也为了转移印度民众的注意力。
莫迪思考了他在外交关系中“应该”做什么。
正因为如此,印度与周边邻国的摩擦骤然增多并密集爆发!印巴之间的矛盾和边界冲突源于英国人在印巴分治时留下的“祸害”。
1947年6月,英国撤出印度本土前,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制定了分治计划,将印度划分为两个“自治领”。
不过,蒙巴顿的计划并不包括克什米尔。
区域所有权问题已确定。
这也直接导致了三场印巴战争和无数边境冲突的爆发。
截至目前,印巴武装冲突在克什米尔地区依然频繁爆发。
本月16日,印度以两名外交官失踪为借口,再次在克什米尔挑起双方武装冲突。
1814年英国入侵尼泊尔,强行将卡拉帕尼、利普勒赫和林比亚杜拉并入印度。
2008年,沙阿王朝在尼泊尔的统治彻底结束。
尼泊尔共产党(毛派、联合党)等左翼政党上台后,尼泊尔与印度也趋于疏远。
由于担心尼泊尔政府索取领土主权,莫迪制定了“板上钉钉”的策略,在自己实际控制的卡拉帕内、利普勒赫和林皮亚杜拉三个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通过修建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他们实际上打算“蚕食”尼泊尔并使这片土地“合法化”。
这显然激怒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
于是,尼泊尔议会于5月13日通过了尼泊尔“新地图”,这相当于合法收回了355平方公里的领土。
习惯称霸南亚的印度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向这三个争议地区出兵。
而尼泊尔显然不能允许印度这种“霸权”行为得逞。
部队也被派往该地区。
6月13日,“冲突”爆发。
拉达克的领土争端也是英国人制造的。
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实际上将原本属于北方邻国的合法领土划给了印度。
那么印度呢?明知不是我们的地盘,我们还想“占领”它。
因此,边境地区发生摩擦,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爆发战争。
然而,印度并不接受历史的教训。
每当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或者印度国内矛盾需要转移,或者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需要动员时,印度总会在这些争议地区制造摩擦。
因此,在印度国内疫情失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莫迪又开始“兴风作浪”,在加勒万河谷制造“跨境偷袭”。
但由于军队素质低下,结果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从结果来看,印度在这三场冲突和对抗中显然没有“占到便宜”。
然而,即便如此,印度依然无怨无悔,继续在边境地区制造“麻烦”。
因此,有网友质疑:莫迪没有考虑后果吗?事实上,以莫迪的“大大脑”,显然不可能不考虑后果。
不过,由于需要转移国内矛盾,而且莫迪认为当前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印度,而且印度也拥有核武器,他的结论是“摩擦”不会升级为大规模战争,因此他似乎无所顾忌。
。
不过,莫迪的“机会主义”也可能会伤害印度。
因为如果印度一再突破底线,特别是无视邻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印度将不可避免地“自食恶果”。
这个问题让莫迪哭了:谁说不考虑后果的?从印度几十年来“三天不战,上屋去瓦”的做法来看,印度不仅考虑到了,而且考虑得非常周到、全面。
按照印度的设想,面对强大的超级大国,无论我们巴基斯坦还是尼泊尔都只能保持沉默,无法反击。
因此,印度也自信地得出了“印度可以打2.5线战争”的结论。
就是在压制国内冲突的同时,还可以一打二,两面夹击我们和巴基斯坦。
但谁能想到,一向“人畜无害”的尼泊尔突然“叛变”。
更可怕的是,我们和巴基斯坦根本就没有容忍印度。
这让印度深感不满:你越界了!你在欺骗!你这是在侮辱印度的能力和智商!但印度的不满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所谓的愤怒是有力量支撑的,没有力量的愤怒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没有实力,别说愤怒的后果,可能连愤怒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的印度显然有愤怒的资格,但却没有愤怒的后果。
然而,莫迪政府似乎对此无能为力。
在躁动的气氛中,莫迪政府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发誓要像一条讨厌狗的狗一样生活。
那么莫迪为何如此着急、如此努力,却不考虑后果呢?史敬业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印度野心很大。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开国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定下的小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伟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国家”,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继承和发展,印度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个“可行的超级大国”。
虽然说“理想总是有的,万一实现了怎么办”,但问题是,印度的理想显然有点大,到了可笑的地步。
毕竟印度的目标是成为强大的超级大国,但尴尬的是现在的印度连南亚都出不去。
英国殖民者虽然结束了印度的不团结,却利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来强行匹配印度的敌人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虽然各方面都不如印度,但牢牢控制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并与北方邻国合作将印度牢牢锁定在南亚次大陆。
因此,印度必须崛起。
对于印度来说,进攻巴基斯坦可以突破南亚,进攻北方邻国可以夺取水源,进攻尼泊尔可以扩张领土。
所以,印度有困难,即使没有困难也会制造困难。
2. 印度必须对其侵略进行报复。
印度虽然有很多豪言壮语,但最著名的就是“我们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野心勃勃的印度在1962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在这场“侵略战争变成首都保卫战,再变成民族存亡战争”的战争中,印度用千里之外崩溃的壮观景象告诉世界:我真是一个强老外,却是一个中层干部。
因为这场4万人击败17万人军队的战争,彻底将印度从第三世界领袖的宝座上踢了下来,折断了印度的脊梁骨。
于是,为了报这一脚仇,印度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努力,始终用62年的不堪记忆来激励自己。
可惜的是,白象再厉害,也成不了孔师。
更不用说印度长达数十年的能力匮乏和IWC武器可以绕地球三圈的壮观场面。
1962年战争结束后,我们全面占领边境制高点的布局,足以让印度喘不过气来。
因此,印度的表现乃至攻击,本质上都是关乎生存的问题。
3.印度陷入危机。
作为一个太容易得手的国家,由于从未经历过惨烈的革命或战争,印度无法在上层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无法将统治延伸到底层的每一个角落,更无法废除根深蒂固的统治。
种姓制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印度不仅未能建立起大国崛起所需的工业体系,也未能解决印度一系列社会危机殖民时代以来,尤其是宗教冲突。
因此,在内忧外患不断的背景下,印度历届政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外部挑衅来转移国内矛盾。
此外,印度并不以自己的殖民历史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英国殖民者收拾好床铺离开后,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
因此,印度的对外扩张不仅可以转移国内矛盾,还可以强化所谓的民族精神。
。
4、印度有“很多帮助”。
虽然印度普遍与外国列强格格不入,战斗力一塌糊涂,但印度拥有的国际环境让几乎所有国家都无法比拟。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是苏联和美国的座上宾。
由于印度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因此需要疯狂地向美国和苏联购买武器装备来支撑其野心。
另外,印度有一定的体量,适合作为遏制我们的棋子。
因此,美国和苏联等大国都对印度的要求做出了回应。
。
美国和苏联对印度的礼遇更多的是利用印度,尤其是在军火交易上。
印度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恶棍和军火商官方指定的战略伙伴。
但印度显然还没有从美国和苏联吹捧的彩虹屁中走出来。
毕竟1962年被打哭的时候,美国总统肯尼迪确实派遣了航母编队前往孟加拉湾为印度加油,所以印度是一厢情愿。
关键时刻,美国和俄罗斯肯定会为印度出面。
毕竟一旦爆发战争,印度肯定需要更多的武器。
面对这个赚大钱的机会,美国和俄罗斯即使违背自己的意愿也会帮助印度,所以印度肯定会更有底气。
不过,能吹和能打,始终是两码事。
如果印度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然后铤而走险,那么等待印度的肯定会是比1962年更加悲惨的结局。
到时候,印度应该高喊“我们不是2020年的印度”。
。
有很多遗漏,请指正。
我是景夜时,期待您的关注。
同时打赢2.5线战争,是印度多年来对军队的设计和要求。
今天趁机试火也不奇怪,免得错失良机。
长期以来,它一直将自己视为南亚霸主。
一直觉得它很大。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了20万山地部队,购买了许多洋枪大炮。
现在手里有坦克、飞机,国际军事排名连年,他不是第三就是第四,有一种神秘的自信。
他是如此的自信,根本不关心后果。
一个盲人怀着骄傲的心情,在半夜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深渊。
他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摩托车的魔力,并且拥有瑜伽技巧。
他还能服从哪一个?印度周边的邻居真正爱戴他并不容易。
从建国到现在,他们从未有过片刻闲暇。
简单来说,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锡金被吞并,不丹被控制,战争不断。
正如英国媒体所说,印度的大部分邻国都生活在苦难之中。
与许多国家存在领土争端。
如果你认为你拥有它,那么你就拥有它。
你的贪婪从未停止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他认为自己更有野心成为世界强国。
看看他买的堆积如山的武器,看看他与外国霸权国家的关系,看看他被赞誉为世界奇葩。
可以预见的是,印度的侵略扩张政策不会停止,还会继续下去。
主张印度教的印度人民党执政多年,多年来被戏称为“强硬派”。
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有多强硬?保持警惕并治疗。
如果不击退这种嚣张的行动,这头疯狂的大象日后一定会闹得更大,形成更大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