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天猫都感受到了威胁。
京东不再是以前的京东了。
在连续几个季度实现盈利后,京东市值也进入了国内第二阵营。
言归正传,双十一销量如何计算? ,这个问题要看各个公司如何定义双十一。
根据京东公布的活动规则,11月1日至11日为双十一活动季。
既然已经公开宣布了,那么整个活动的销量就没问题了,但天猫却不这么认为:天猫认为双十一购物节是它的发明,只能按照它的规则来玩。
也就是说,只能统计11月11日的销量!京东此前从未公布过GMV(销售交易额)。
这很容易理解。
毕竟双十一是天猫人气很高的节日,而京东的交易数字与天猫不在一个水平,所以在公布GMV时很容易变得被动。
但经过这么多天的大力宣传,如果还没有取得一些成果,那就说不过去了。
因此,京东巧妙地发明了另一种比较方法——同比增长率。
不要与阿里横向比较,要与自己纵向比较。
2016年,京东表示交易额同比增长60%,而2015年同比增长超过140%。
同样是在2014年,京东声称京东商城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京东全球订单交易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
超过两次。
由于京东此前并未公布双十一的具体销售数据,因此仅公布增速无法得知具体数据。
这给人的印象是我非常好,我在进步,但是我不会告诉你我到底有多好。
事实上,即使是老罗这样多愁善感的人,也不能免俗。
两天前,老罗旗下锤子科技在成都召开新品发布会。
老罗非常巧妙地将坚果Pro打造成1500元到1999元之间最畅销的手机。
所以,只要你愿意,你总能找到存在感。
这次统计上的争论很容易理解。
京东计算的是过去11天的总销售额,天猫计算的是当天的交易额。
这也可以说是双方公关层面的一种角力。
在明眼人看来,京东就是一个故意混淆概念的贼。
京东攻击阿里巴巴的点在于,阿里巴巴将消费者需求压缩到双十一,从而导致交易量井喷。
这也是有道理的。
但总会有人站出来说出来。
如果京东觉得不满意,可以将需求压缩到双十一。
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说什么。
但京东绝对不会这样做。
显然,京东延长促销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天猫双十一的需求,抢先消除用户的购物欲望。
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京东是半自营电商平台,所以客观上也造成了GMV启动较慢。
天猫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只要商家销售商品。
这也是京东不愿意与阿里巴巴比较GMV的原因之一。
因此,无论是京东攻击阿里巴巴还是阿里巴巴嘲讽京东,他们总能找到自己的角度。
这种竞争只是电商平台多年来互相厮杀的冰山一角。
与前几年的赤裸裸的攻击和恶性竞争相比,现在只是自作聪明、说说而已。
无论如何,两家公司都不会遭受损失,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什么不?但总裁也想说,其实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巴巴,现在对于GMV数字都更加理性了。
去年双十一期间,马云就开始放肆,表示如果不关注交易量,大家都会高兴。
电商行业开始更加关注商家的生存状况和买家的购物体验。
坦白讲,电商平台千亿销售额的背后,有多少退货心里没有X数?强调GMV的时代早已过去。
如果你不相信我,看看华尔街。
尽管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交易数字再创新高,但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股价仅象征性小幅上涨。
女人可以疯狂,但资本永远是理性的。
天猫开始进攻京东,这是一件好事。
京东、天猫11日的销售情况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早上7点46分,京东宣布今年11.11全球好货节累计订单额突破千亿元,而天猫也在一个多小时后发布数据称,天猫双11狂欢销售额达千亿元。
我们不知道这个时间和数据是否巧合,但阿里巴巴和京东高管之间存在着一场谁超越谁的博弈。
以前,马云和阿里巴巴看不起京东,现在每次京东公布业绩,他们都要与之对抗。
这是什么意思?整个天猫都感受到了威胁。
京东不再是以前的京东了。
在连续几个季度实现盈利后,京东市值也进入国内第二大市场。
言归正传,双十一销售额如何计算?这个问题要看各个公司如何定义双十一。
根据京东公布的活动规则,11月1日至11日为双十一活动季。
既然已经公开宣布了,那么计算整个活动的销售额是没有问题的。
但天猫却不这么认为:天猫认为双十一购物节是它的发明,只能按照它的游戏规则来玩。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统计11月11日的销量!这有道理吗?蛮横无理,甚至霸道! ! !双十一是众多商家和平台共同努力打造的。
天猫规模大,不可能由一家公司说了算。
更有什者,有网友透露,天猫其实已经预售了20多天,这本身似乎并不光彩。
双十一开始前,多家商家表示,他们被天猫平台强制进行预售。
这意味着过去20天天猫的销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这种统计方法一定合理吗?竞争是好事,但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来强迫别人也这样做,似乎有点过分了。
消费者关注的不是你卖了多少,而是你是否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公司。
信任始于尊重你的对手!不知道多久以前,每一个电商节总是少不了各平台之间的“相互冲突”等项目。
当然,今年的双十一也不例外。
说实话,在我看来,京东和天猫这两个平台在今年的双十一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都突破了千亿。
这足以证明,又是一次电商领域取得了质的飞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互相争斗呢?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彼此良性竞争不是很好吗?所以在我看来,双十一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阿里巴巴打造的一个购物节。
可以说,双十一是天猫的家,618是京东的家。
事实上,无论双方如何吹牛,大家其实对待他们的看法几乎都是一样的。
他们并不是刚开业一两天的新电商公司。
他们和消费者应该知道这种模式是什么。
我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
我不站在京东或天猫一边。
我个人认为,买东西的时候,不要习惯于某一个电商公司。
我特别喜欢在京东购买很多电器和数码产品,因为京东的售后服务比较好。
不过,我从不拒绝其他公司价格合适的产品。
天猫和京东占比最大。
淘宝,还有苏宁、亚马逊、唯品会、考拉、一号店、当当网,都可以占据其中的一部分,给你更多的选择,甚至偶尔会有惊人的价格。
这种模式挺好的,只有一家公司。
我们的手不太乐意切菜。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时候,一个平台能不能足够大、能不能长久,真正决定的还是消费者,所以与其来来回回地争斗,不如想办法。
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物流的配送效率取决于平台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