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据了解,最近的编程培训异常火爆。2年多时间,个体培训机构从1个校区扩大到48个校区,员工也从几个发展到1000多人。同时,参加培训的孩子年龄也越来越小,甚至有不少一年级的小学生参加培训。这种如火如荼的现象是不是很眼熟?在“编程热”之前,奥赛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尺。现在,编程课的校外培训大有重现奥数奥数“昨日辉煌”的势头。近年来,我国对少儿编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7年,国务院发文《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进编程教育。“同年,浙江省将信息技术(含程序设计)列为高考选修科目。次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2.0举动计划》要求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于有才华、有兴趣的人来说,深入学习编程课程,自然可以吸收营养,提高,成为专业人士。例如,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说,他学习编程是因为喜欢它。可见,无论是起源于苏联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是起源于信息时代的编程,本质上都是启迪智慧、发现人才、培养爱好的方法。如果善用它们,因势利导,其积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造成“原罪”的不是奥数和编程,而是“奥数热”和“编程热”。去年7月,四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出炉;紧接着,在第60届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与美国队并列夺冠。两条消息几乎同时传出,继2018年与数学相关的四大杯赛因政策原因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数学的讨论。毋庸置疑,通过奥数思想培养,加强和提高中国潜在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和数学能量,培养出更多能在数学皇冠上摘明珠的后备人才,事关中国在全球的未来。科技竞赛。潜在的。同样,“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内容,也具有育人育人的作用,这也是国家比较重视程序设计教育的原因。因此,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要不要开展奥数和编程教育,而在于家长们依附于奥数、急功近利的盲目跟风,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刻意诱导和逐利。.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受苦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儿童。他们本可以选择具有更多比较优势的更合适的爱好和专业。如何降低培训领域“编程热”的热度?不妨学学奥数的“降温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将编程与功利性学习脱钩,使其成为一种简单的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此前,为管控“奥赛热”,有关部门先后采取取消奥赛加分、推荐等措施,禁止奥赛成绩、获奖证书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挂钩,不再举办中小学纪律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此为鉴,学习编程也应立足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避免让本应好玩的少儿编程演变成培训机构的狂欢,成为孩子们的负担。相信只要在奥数和编程领域多一些辩证的思考和理性的行动,做好教育政策、师资和课程标准的规范,这种专业教育终将趋利避害,起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应有的培训指导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