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和“报表”是当下信息时代的热词,但报表工具和BI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本文将从产品概念、典型应用场景、功能使用、面向群体、企业应用五个方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解读,帮助企业梳理关系,科学决策。11、产品概念所谓报表,简单地说:报表就是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动态展示数据,可以表示为:“报表=各种格式+动态数据”。比如经典的Excel,国内的FineReport,国外的CrystalReports等,这些产品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数据的统计和呈现,并提供排序、合计、方差等基本的分析功能。软件在产品概念上不同于报告。BI(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中文翻译为商业智能),又称商务智能或商务智能,是指利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示技术为数据分析实现商业价值。本质是数据+业务理解。数据部分类似于报表,是统计和展示数据。业务理解部分是通过各种BI软件的功能,实现数据深度分析+数据智能预测。比较有名的有国内的FineBI和国外的Tableau。总之,报表产品的目的是帮助用户掌握和理解数据,让报表用户通过观察企业数据,了解企业现状。商业智能的目的是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协助商业决策。2、典型应用场景报表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业务报表的制作,如月度销售报表、季度报表、关键数据指标的统计、展示和分析。看这些报表,就可以知道当月的总销售额,每个销售人员的业绩等等。主要是通过对已知数据的统计,了解整体和细节的事实。商业智能软件还可以根据这份报告进行探索和分析,比如按地区和门店查看,比如使用不同的图表(折线图、饼图、直方图等)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甚至预测未来做出预测。领导看了这些,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辅助决策。这与报表核心不同。3、功能使用报表软件,依然是“报表=各种格式+动态数据”的公式。它们具有特殊的报表结构,可以动态加载数据,还可以实现报表格式的多样化。这也是报表区别于数据库软件的一大特点:数据库软件没有实现报表软件的“格式多样化”特性。商业智能可以与大数据平台连接以处理更大的数据量。数据处理包括钻孔、联动、旋转、切片和预警。当然,一些报表工具也可以完成这部分工作。商业智能工具侧重于数据分析,因此报表制作难度大大降低,但换来的代价是无法制作复杂的报表。4、面向群体的报表主要是针对IT开发人员,或者一些企业专门设立的报表开发人员。商业智能主要面向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师,操作简单,强调分析。两者的最终报告和数据分析结果供领导和管理层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决策。5、企业应用情况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在使用报表软件,主要用于解决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和展示的需求。BI的应用集中在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如银行、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公司等。但由于信息化较早,国外企业普遍应用了商业智能。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商业智能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任何学习只有通过“知识+实践”才能掌握,读者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不同。比如FineReport报表软件、FineBI商业智能平台,个人都可以免费试用。了解更多有关新趋势的信息也很好,例如敏捷商业智能(BI)。
